據路透社23日報道,美國22日表示,繼華爲被列入之後,將在“實體清單”中增加33家中國企業和機構,意味着這些企業將無法與美國進行任何商業交易。

  美國稱24家位於中國大陸、香港及開曼羣島等的中國企業、政府機構和商業組織因“爲中國軍方使用的物品採購提供支持”、“與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背道而馳”而被列入實體清單中,其中包括北京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成都精密光學工程研究中心、達闥(香港)有限公司、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精納(香港)科技有限公司、快急送物流(中國)有限公司、奇虎360有限公司、礪劍天眼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復旦大學副教授朱傑進。

  這是日美國商務部針對涉軍事用途的《瓦森納協定》條款進行了明細規定,然後美國的很多企業,特別是敏感的半導體設備企業就給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合作伙伴,發送了一封重新聲明郵件,把相關規定明示給了相關合作夥伴後,美國於次啓動對中國內地企業進行的相關貿易限制行動。

  從這份新的清單中可以看出,美國這次打擊的對象主要是AI人工智能領域,涉及的最主要技術,基本上是生物識別技術,包括AI圖片識別與視頻識別技術。

  其中很多企業還在中國內地疫情期間,都對外宣稱自己開發的公共場合羣體測溫與防控技術。據瞭解,當時這些技術的報道,就曾引起西方媒體與政客的攻擊,認爲這是對基本人權的傾犯。

  事實上,國外在疫情期間也有企業和政府部門對外界公佈過類似的疫情期間羣體測溫與防控技術,但從李星瞭解的信息顯示,這些海外的企業在進行演示或投入使用時,所應用的技術並沒有直接調用人臉識別技術,在監控內容處理上,基本上是顯示特徵點雲圖,沒有把雲圖內容與實景相片或視頻同步關聯。

  這種東西方文化差異間的技術應用衝突,其實在技術一直爭執不斷。由於中國內地目前的徵信制度與民間的信任習慣還沒有建立起來,即便是真正的眼見爲實了,都還會出現欺詐狡騙與冤枉的情形,所以中國內地的科技公司或相關機構,都習慣了把監控視頻或抓拍的圖像與所謂的證據同步收集並關聯在一起處理。

  甚至於很多場合個人的身份證件、手機號碼、出行軌跡、消費習慣與支付賬目等,都會跟監控視頻或抓拍的圖像同步收集並關聯在一起處理,而且這些數據是可以作爲融資資產進行估值或進行合理買賣的。

  如果只是一些民營企業拿來做廣告、放放民間高利貸、進行“公開勒索”式的所謂訴訟呈堂證供,那麼引來的最多是國外一些政體的“人權報告”批評。但這一次美國把這些企業的一些技術,與涉軍事用途關聯,基本上等於是直接封鎖了這些企業從美國市場上獲取技術來源的可能。

  從李星在業內瞭解的信息顯示,全球的人工智能AI領域,從事相關研究的人員與機構,有一半左右是華人在參與或控制,事實上近年來全球的人工智能AI能在行業積累了二十多年後快速應用開來,與華人研究團體拼命收集原始推導數據標本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這些海量的數據被軟件抓取並運算後,才形成了現在全球人工智能AI軟件的算力進化速度以指數級的成長。

  由於基於人員的生物特徵信息收集途徑與應用場景,是成本最低,也是最容易變現的領域,所以造成了華人圈的主要人工智能AI研究領域,除了最早的計算機殺毒、網上購物、廣告推廣、金融欺詐方面外,近些年的關注點幾乎都是人體識別技術,包括人臉識別、行爲識別等。

  這些技術除了賣給智能手機廠提升相機功能外,還能賺錢盈利的途徑,就只有政府採購與灰色領域了。

  美國雖然站在技術道德的制高點,經常給它認爲不在信任體制內的國家或地區製造一些技術輸出障礙,但很多時候企業在利用一個“無國界”的科技或技術時,確實也要顧及一下不明真相消費者的權力。

  實際上在AI人工智能領域,最明顯的爭執或最早的爭執,就是來自蘋果與谷歌的人臉識別技術,以及美國當年一部《全民公敵》的電影影響。

  蘋果爲了保證自己的生物識別技術能被各個政體的政策所接受,一直把生物特徵與數字相片、視頻、人聲等實景信息進行絕對數據隔離,即便這樣,還經常受到美國FBI與安全部門的責難。

  而谷歌最早推出的人臉識別技術,就是基於人像圖形對比技術而來,結果不管怎麼樣改進,都會被地方政策或西方的行業技術道德規範所阻止,甚至當谷歌要承接“愛國軍事訂單”時,也同樣遭遇到了從社會到自己公司內部員工的強烈反對,到現在也沒能形成真正的應用生態,這或許就是西方對待AI人工智能領域的底線。

  從另一方面來講,如果想利用西方的基礎技術,特別是西方的數學算法來研發新的數字技術,中國內地的企業真的要學習一下西方的一些技術道德邏輯,才能真正的走向全球化,而不至於受到國外的打擊。

  因爲確實沒有必要把你好不容易弄出來的生物特徵碼人工智能算法結果,與一個毫無技術難度的攝像頭數據關聯在一起,這種低級的圖像對比技術,即讓自己的技術高度掉價,往後也確實會招來越來越多的麻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