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過近年來,詩人遺孀、朋友重新整理聶魯達基金會檔案時,發現一批未曾發表過的詩人自傳文稿和筆記,一併整理收入《我坦言我曾歷盡滄桑》新版中,聊補遺憾。曾經,在聶魯達雄心勃勃的創作計劃中,《我坦言我曾歷盡滄桑》會是一部五卷本的超級鉅作,而他將用這部回憶錄慶祝自己的70歲生日。

提起諾獎得主、拉美作家聶魯達,人們會想到他筆下繾綣浪漫的情詩:

愛是這麼短,遺忘是這麼長。

或是: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

彷彿你消失了一樣。

在他的好友馬爾克斯眼中,聶魯達不只會寫情詩,還會“點石成詩”。

“巴勃羅·聶魯達是二十世紀所有語種中最偉大的詩人。他書寫任何事物都有偉大的詩篇,就好像彌達斯王,凡他觸摸的東西,都會變成詩歌。”

馬爾克斯與聶魯達合影

而在自傳《我坦言我曾歷盡滄桑》中,聶魯達本人是這樣描述自己的:

“我是雜食動物,吞食感情、生物、書籍、事件和爭鬥。

我真想把整個大地吞下。我真想把大海喝乾。

對於聶魯達來說,這句話絕非僅是某種修辭。他一輩子都在竭盡全力“吞食”一切,就像一隻永遠不知饜足的巨獸。

他的一生,比大海更寬廣,比烈焰更灼熱,比色彩更絢爛。而他寫下的他的一生,比詩歌更詩意。

聶魯達黑島故居

01 年輕氣盛:我從甲殼裏出來,認識了大海

年少成名,聶魯達30歲之前的人生,就已經比我們很多人的一生還要豐富:

19歲,出版了第一部詩集。

20歲,憑藉《二十首情詩與一首絕望的歌》享譽全國。

23歲開啓外交生涯,被派駐緬甸仰光任領事,在此後7年間先後赴錫蘭(斯里蘭卡)、科倫坡、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國擔任領事。

25歲完成詩集《居留在大地上》,並於26歲與印尼爪哇島當地美女瑪麗亞成婚。

而這一切,還要從那片光怪陸離的智利大森林講起。

對童年的聶魯達來說,小城特木科就是他的全部世界。“我覺得它們來自一個大而無當、怪誕而危險的世界,就像鄰近叢林裏掛在高聳入雲的大樹上的碩大蕨類植物和藤蔓。”

不過,真正將聶魯達帶向廣袤世界的,是沉靜、狂怒、多變詭譎的海洋世界。17歲,聶魯達就讀於智利大學。“我像軟體動物從甲殼裏出來那樣,離開了馬魯裏街的那棟膳宿公寓。我辭別了那個甲殼去認識大海,也就是去認識大千世界。

與所有同齡人一樣,聶魯達的大學生活也青春張揚,還極富詩意。

他囊中空空,卻與同伴一同搭上去瓦爾帕萊索的火車,浪跡街頭,流連海邊,夜宿橋下;與心愛的姑娘徜徉在瀰漫着忍冬花芳香的校園裏,爲她寫下《二十首情詩》中的許多首;在星空下埋頭狂寫,卻發現那不過是錯誤靈感的指引。

而與普通人不同的是,因詩名矚目,聶魯達被派駐緬甸仰光任東方領事,他得以在二十多歲就花七年時間走遍亞洲諸國,開啓頗爲魔幻現實的日常生活,而且還能拿到可觀的薪資。

這七年他是怎麼度過的呢?日常內容包括且不限於以下諸項:

* 養了獴和狗,每天和它們一起在海邊椰子樹下漫步。

* 看一羣羣大象在海里洗澡,研究市場上色彩斑斕、千奇百怪的詭異魚類。

* 帶着一羣土著小屁孩一起圍觀他的獴大戰蟒蛇(*注:獴是蟒蛇的天敵),結果他的獴一溜煙逃回家喫雞蛋蒸糕去了。他很不幸名譽掃地。

* 被性格暴烈的緬甸情人追至他國。該姑娘曾揚言要燒了他的住宅,並用長刀追殺他的女性朋友。

* 繼續寫詩,獴窩在他的肩頭打起了輕鼾。

……

一鳴驚人,著作傍身,周遊世界,歷盡風流韻事,抱得美人歸……而此時他還不到30歲。

02 燃燒一生:世界變了,我的詩也變了

即使30歲之前已經足夠精彩,對於聶魯達來說,他真正的人生高潮在他30歲時才真正到來。30歲之後,他真正開始抉擇人生的方向,擁有了拼盡一生爲之付出的事業。

29歲,他被派駐西班牙巴塞羅那任領事,這便是他人生的轉折點。西班牙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對他來說,“西班牙是一列長得沒有盡頭的火車”。

在西班牙,他認識了“每天贈給大家一顆星星”的詩人洛爾卡,想當“管理羊羣的子爵”的米格爾,擁有“濃霧般的小狗”的阿爾韋蒂……他們一起詩酒狂歡,一起流連花叢,也一起籌辦承載血與火的詩刊,一起投身於西班牙內戰、爲自由奔走,一起經歷二戰的殘酷悲愴。

但是,他的一些朋友永遠留在了那個年代,沒有和他一起繼續向前。聶魯達曾說要將逝去之人的名字寫上屋脊:“不是爲了裝潢,而是爲了陪伴。”

他傾盡所有營救西班牙難民,因此被迫離任。聶魯達在西班牙內戰時作出的這一抉擇,最終決定了他一生堅持的政治傾向。正如他自己後來所說:“我選定了一條路。” 而他也將畢生踐行自己的政治理想。

流亡中的聶魯達。電影《追捕聶魯達》劇照

自此,那個浪漫天真多情的詩人隱於後位,“人民的詩人”來到了臺前。“世界變了,我的詩也變了。有一滴血在這些詩篇上,將永遠存在,不可磨滅,一如愛。”

他的文字變成了熱血與火焰,影響了很多人。他曾深情地寫道:“從流淚到親吻,從孤獨到人民,都活在我的文字中。”

然而,經歷了這麼多大起大落,聶魯達卻仍然葆有一顆童心。他稱自己爲軟體動物學家,收藏了一萬五千個海螺,在家裏擺滿了各種帆船模型、船頭雕像、古怪面具,甚至還高價買來了童年最愛的那隻美麗木馬。

“我家裏收集了大大小小許多玩具,沒有這些玩具我就沒法活。不玩的孩子不是孩子;不玩的大人則永遠失去了活在他心中的孩子,而那卻是他十分需要的。我也像造玩具那樣建造我的房子,並且在這所房子裏從早玩到晚。”

歷經一生,聶魯達重新變成了孩子,而陪伴他走過一生的事物都成了他最珍貴的玩具。

聶魯達與郵遞員馬里奧在海邊聊天。電影《郵差》片段。

03 我坦言,我曾歷盡滄桑

或許,活過這樣的一生,纔有資格在人生的最後,說上一句:“我坦言,我曾歷盡滄桑。”

在《我坦言我曾歷盡滄桑》中,聶魯達以記憶碎片的形式,將自己豐富的一生詩意地緩緩鋪陳,映照出一段舉足輕重的歷史。

“這部回憶錄是不連貫的,有時甚至有所遺忘,因爲生活本身就是如此。斷斷續續的夢使我們禁受得了勞累的白天。我的許多往事在追憶中顯得模糊不清,彷彿已然破碎無法復原的玻璃那樣化作齏粉。”

曾經,在聶魯達雄心勃勃的創作計劃中,《我坦言我曾歷盡滄桑》會是一部五卷本的超級鉅作,而他將用這部回憶錄慶祝自己的70歲生日。

“我不知道,都這個歲數了,這樣說算不算自我吹噓——我會永不停歇地珍藏我見過、愛過的一切,我感受過、經歷過、鬥爭過的一切,我要繼續書寫那首未完的人生長詩,只有我的臨終遺言才能將它完結。”

可惜,詩人在69歲那年溘然長逝,回憶錄未能完成便中斷。

不過近年來,詩人遺孀、朋友重新整理聶魯達基金會檔案時,發現一批未曾發表過的詩人自傳文稿和筆記,一併整理收入《我坦言我曾歷盡滄桑》新版中,聊補遺憾。

與之前的版本相比,新版《我坦言我曾歷盡滄桑》新增8萬字和10張珍貴的詩人手稿,是目前最爲完備的聶魯達自傳版本。同時,新版中還補錄了上一版中因爲種種原因未能收入的其他內容。

此外,新版專門將聶魯達此前一篇演講的後記收錄在正文的最後,爲回憶錄補上了一個彌足珍貴的正式“告別”:

但願生命,還有世間的快樂和痛苦,每天都能推倒房門,進駐我們的房子。生活由死去的夜晚與將生的黎明的神祕物質構成。但願你們在找到答案的時候,都能發現新的疑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