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0年前登頂那一刻,登山精神成爲中華民族奮鬥不息的一個縮影,它向世界證明中國人能行,也激勵着一代國人發憤圖強、銳意進取,催動着中國體育頑強拼搏、勇攀高峯。60年前攀登珠峯,給人印象深刻、讓人讚歎的是不怕苦、敢拼命的精神,如今登山依然需要勇敢頑強的精神,但登山的計劃性、科學性、保障性已今非昔比,登山已演變成一門專業學科,涉及氣象學、管理學、領導學、風險決策等方方面面。

  新華社南京5月25日電(記者王恆志)60年前的今天,在極度酷寒缺氧的“生命禁區”,中國登山隊隊員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首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峯,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北坡登頂世界第一高峯的偉大壯舉。

  1960年5月,中國登山隊隊員在海拔7150米的冰雪坡上行進。新華社發

   在國家經濟陷入低谷、中國體育遭遇困頓之際,中國攀登者幾乎以生命的代價完成了人類創舉,宛如在天際中射出一束光,照亮了無數國人的心!如果要回望20世紀60年代最值得我們驕傲的體育成就,非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峯莫屬。在艱難時代、困苦條件下登頂珠峯,不僅矗立起一座中國登山史、中國體育史的豐碑,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史上永存的記憶、永遠的驕傲!

  2019年,電影《攀登者》讓這段歷史再度升溫“出圈”,很多年輕人被老一輩登山隊員的故事所深深打動。60年來,登山精神之所以永恆而動人,正在於其“不畏艱險,頑強拼搏,團結協作,勇攀高峯”的精神內核和歷久彌新的豐富內涵。

  電影《攀登者》海報

  60年前登頂那一刻,登山精神成爲中華民族奮鬥不息的一個縮影,它向世界證明中國人能行,也激勵着一代國人發憤圖強、銳意進取,催動着中國體育頑強拼搏、勇攀高峯。

  如今,中國已經成長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在朝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邁步前行。此時此刻,登山精神的豐富內涵,仍能通過各種方式,成爲新時代我們每個人的精神養料。

  2008年5月8日,北京奧運聖火珠峯傳遞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峯,中國登山隊員在峯頂展示中國國旗、奧運五環旗和北京奧運會會徽旗。新華社發

  山,永遠在那裏,但物是人非,登山行動、登山精神會不斷注入新形式和新內涵。站在新時代的潮頭倡導登山精神,更要深刻理解其內涵的科學性、多元性與和諧性。

   登山強調科學性。60年前攀登珠峯,給人印象深刻、讓人讚歎的是不怕苦、敢拼命的精神,如今登山依然需要勇敢頑強的精神,但登山的計劃性、科學性、保障性已今非昔比,登山已演變成一門專業學科,涉及氣象學、管理學、領導學、風險決策等方方面面。攀登珠峯,也是折射國家綜合實力的一個窗口。

  登山呈現多元性。如今的登山已從單一的國家行動演變爲國家行動與民間參與、商業登山的綜合體。對山的嚮往,對攀登的渴望,對自己身體的磨鍊和精神的洗禮,吸引着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雪山腳下,攀登山峯甚至珠峯。登山,不再是少數人的勇敢行爲和生活點綴,而成爲越來越多人的生活方式。登山商業模式也爲中國體育產業注入新的增長點。而世代居住在珠峯腳下的西藏村民,也通過有償服務登山找到了脫貧脫困的新途徑。

  2016年4月23日,西藏拉薩喜馬拉雅登山向導學校的嚮導們在攀登珠峯時合影。新華社發(扎西次仁攝)

  登山趨於和諧性。“征服”珠峯早已成爲歷史名詞。如今的攀登者都意識到,山永遠不可能被“征服”,人與山,只能同生共長,和諧相處,相互守望。近年來,珠峯環保行動日趨有力。“除了腳印,什麼都不要留下”逐漸成爲共識。雪山是有靈性的,你愛護、守護雪山,雪山也會給你回報。人與山的和諧相處,是新時代登山精神的新座標。

  時代一直在變化,但登山精神的底色始終沒有變。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每一名奮鬥者的心中都會有一座山峯,這座山峯或許就是從登山精神中找到的屬於自己的一份理想、一點追求、一個目標甚至是一個偶像。

  60年前的那束光將永遠激勵我們前行!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一個勇爲天下先的“攀登者”!

  文字編輯:王楚捷

  新媒體編輯:吳俊寬

  簽發:江紅

  版權歸新華社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