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來講,電影《無雙》的敘述可分爲兩個部分,即當下時空和被敘述的時空。當下時空主要以李問被香港警察審問爲主要敘事內容,處於影片開端,被敘述時空則以李問的回憶爲主。結合影片整體來看,我們不妨把被敘述時空的真實情況歸納於此:

李問祖上三代都以製造假鈔爲生,行規分明無一落網。但自己的父親卻在異國被其朋友坑害毆打致死,李問爲了東山再起,在加拿大隱忍度日,一邊靠賣假畫爲生,一邊潛心組建團隊製作新一版美鈔,並傾心於隔壁的女畫家阮文而不敢言。爲造假幣策劃了加拿大公路搶劫油墨事件,並意外地殺了警察。在最終造出可以以假亂真的假幣後,選擇爲父報仇,救下了只有一面之緣的秀清,並將秀清的容貌徹底改成了阮文之像。後因鑫叔破壞行規,被加拿大警方抓住把柄。李問糾結之下按行規處置了鑫叔,並設計殺害了加拿大警察。沒想到的是,秀清終於知曉自己容貌的祕密,因愛生恨,將阮文及其未婚夫綁至酒店,試圖讓李問在她們之間做出選擇。團隊內訌之後,李問和秀清在泰國開始了逃亡之旅,但因李問執意要去找阮文,秀清憤怒之下出賣了李問,目送着李問被抓入獄。

什麼是懸念?懸念是“利用觀衆(讀者)關切故事發展和人物命運的期待心情,在劇作中所設置的懸而未決的矛盾現象……即能夠集中觀衆的注意力,引導觀衆進入劇情發展,從而達到飽和狀態的欣賞效果”著名的敘事學家米克·巴爾曾提到:“懸念可由後來才發生的某事的預告,或對所需的有關信息的暫時沉默而產生”。如果《無雙》嚴格按照上述正常順序來敘述,這部電影就只可稱得上是一部精彩的犯罪電影。但是《無雙》將人物被捕入獄放在開頭,調整了敘事順序,對“後來才發生的某事進行了預告”。其次,罪犯李問在面對警方審問時,觀衆接收到影片最大的“暫時沉默”:主謀畫家是誰?這就是影片開頭懸而未決的核心問題,激發了觀衆的觀看慾望。

還應該注意到的是,如果一味地拋出問題而不去解答,不僅不能維持懸念感,反而會適得其反。而提起觀衆興趣的辦法是在拋出問題的同時並開始着手解答某些疑問,讓觀衆在觀影過程中有所滿足,同時又不失期待。就像前文所述,我們在第二場戲的時候就解答了第一場戲的疑問:他是誰?當我們得知李問的造假技術驚爲天人時,這一部分就足以暫時滿足觀衆的好奇,又不失對後事的期待。正如“大團圓結局不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掌握了觀衆,觀衆會同您一起推理,接受不幸的結局,但條件是要在影片的主要部分有足夠令人滿意的內容。”通常,敘事的過程就是觀衆自我揭曉答案的過程,此時的懸念感才逐漸成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