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回到大衆視野的肖戰,同時也發行了自己的新歌《光點》。根據網上的消息顯示,《光點》只用了9小時34分銷量就突破 了1000萬。這樣的成績無疑令肖戰風光無限,但卻是華語樂壇的悲哀。
肖戰雖然是以歌手的身份出道,但真正讓其大紅大紫的卻是影視劇《陳情令》,肖戰在音樂方面的成績並不算多麼的出色。如今《光點》上線9個多小時,銷量就能突破1000萬,顯然並不是因爲這首歌多麼好聽。一首好歌傳播是需要時間的,而傳播週期至少也要一週。顯然《光點》跳過了傳播這一環節,直接進入了大賣的狀態。
由於沒有經過傳播這個環節,所以購買《光點》的人基本上都是肖戰的粉絲。據說某些大粉動員學生粉要購買105張《光點》,有工作的粉絲要購買1005張《光點》。儘管無法確定這件事的真僞,但在購買《光點》的人中,一定會有不少人購買了多張。對於粉絲來說,《光點》好不好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光點》的銷量一定要好。目的只有一個,證明肖戰有多麼的優秀了,再就是讓肖戰多賺些錢。
正是這種不理想的消費行爲,一步一步地毀掉了華語樂壇。流量明星隨便出一首歌銷量就能輕鬆破千萬,那些認真做音樂的歌手卻無人問津。長此以往華語樂壇只剩下流量明星的歌,而這些歌絕大部分都是沒有傳唱度的。比如說歸國四子鹿晗、吳亦凡、黃子韜和張藝興,4個人加起來一共有幾首傳唱率比較高的歌曲?他們的歌只能在粉圈嗨一下,出了粉圈幾乎沒有人聽過。作品纔是硬道理,可惜華語樂壇的好作品已經越來越少了。在《創造營2020》的導師中,很明顯毛不易的歌更有傳唱度,但毛不易卻是咖位最小的。如此反覆,華語樂壇豈有不落魄的道理?
說到這裏肖戰的粉絲可能會反駁,質問聽過《光點》嗎?在寫文章之前還真的去聽了一遍,好不好聽也是各說各話,但《光點》絕對沒有好聽到9小時賣出1000萬張的程度。這裏指的是理性消費,而非爲了追星的非理性消費。再說得直白一點,就算《光點》再好聽,一個人買一張足以。一個人買幾十張、幾百張,甚至是上千張不就是在刷數據嗎?
或許肖戰的粉絲又要說了,不愛請不要說出來。最近在粉圈流行這樣一種控評的方式,可以不喜歡某某流量明星,但請不要說出來。首先肖戰是藝人,這個世界上還沒有哪個藝人是觀衆所不能評價的。如果怕別人對自己評頭論足,那麼就不應該當藝人。其次評價不等於攻擊和造謠,自然也不屬於抹黑。很多粉絲的邏輯是這樣的,提到了自己雪花,只要沒有誇就是在抹黑。企圖限制別人的言論自由,然後再給評價者各種扣帽子,以達到自家雪花被所有人稱讚的假象。
如果華語樂壇想要復興,就一定要限制一個購買多張專輯的現象,起碼一個人的購買數量不能超過5張。這樣可以大幅度杜絕刷數據的行爲,如此一來那些真正優秀的音樂人才有出頭之日。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