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討論如何解壓,如果想快速瞭解核心觀點,看下圖即可。

當然,更希望大家能順着文章,一步步推導出解壓的邏輯和方法。

01 考研前應對壓力的方法

到現在我還記得考研前一週的心情。

因爲時間已經臨近,自己也開始慌張起來。

到哪種程度?

手心冒汗,看複習材料時大腦中總會有各種想法冒出來,比如要是失敗怎麼辦,要是考試時遲到怎麼辦……

我知道,必須做點什麼,否則情況將越來越糟。

方法是:看恐怖片。

某個晚上,我在宿舍昏暗的燈光下,一個人看《午夜兇鈴》。室友在睡覺,當貞子從電視機裏爬出來時,整個人都在顫抖,還不敢大聲叫出來,只能用手蓋住嘴。

↑ 選了一張不嚇人的海報

終於,恐懼戰勝了壓力。

我擔心的內容,變成了總感覺宿舍裏有很多人……

02 壓力三元素

本來以爲考研的壓力就是峯值,但事實是,之後的生活和工作,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它們涉及的利益更多,需要自我調節的情況也越來越頻繁。

但是,總不能每次都靠恐怖片(驚悚片)吧?

畢竟,優質的恐怖片就那麼多,比如《招魂》系列、《心慌方》系列、《電鋸驚魂》系列……

↑ 強烈推薦溫子仁的恐怖電影

所以,我也開始思考,需要找到更多元的解壓方式。

對於壓力的定義,我做了個比喻:

自己就像彈簧,壓力來了,就會壓縮,此時內心會失衡,於是會產生不適感。

所以,要解壓,就可以從這裏提煉出三個元素:

1.壓力源。比如突如其來的工作,自己想要實現的目標。2.施壓方式。比如一次性地施壓,或者逐漸加壓。3.感知壓力。就是對壓力的理解,這決定了我們這個彈簧壓縮的程度。

03 如何解壓

好了,圍繞這三個元素,我們便可以找到解壓的方法。

1 壓力源

我們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源,比如超越能力的工作要求,比如不能把控的外部環境。

面對它們,我們需要做好評估:

一方面,評估它是不是真的壓力。

有些壓力錶面上看是壓力,但其實並不是。比如領導突然讓聯繫某個報社,自己沒有經驗,感覺壓力很大。

但是,只要問問品牌部的同事,對方馬上就能給到一個電話,甚至是拉個羣,壓力馬上瓦解。

——這是對壓力進行識別和判斷,剔除「假」的壓力。

另一方面,評估它是不是自己的壓力。

還有些壓力看起來很多,但其實並不一定需要自己完全去承擔。

比如知識星球裏有朋友說,他之前工作會經常幫其他同事處理各種事情,現在自己工作也忙起來了,壓力很大。那其實,幫其他同事的部分,其實是可以分離掉(部分)的。畢竟,這不屬於自己的職責。

(當然,這涉及到策略,不建議馬上全部扔掉,否則情面上過不去,可以分步減少)

再比如如果工作太多,那麼可以申請實習生,或者跟領導申請部分給到其他同事。

而對於管理者,這涉及到分工,而不是所有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

——這就是把部分壓力轉移給合適的人身上。

2 施壓方式

壓力源傳導到我們身上,會有對應的情景、條件和方式。

比如不喜歡的領導給到的任務,會是壓力;而喜歡的領導給到的任務,會是動力。

比如在家時給到的任務,會讓人不悅,是壓力;而在公司給到的任務,會理所當然,是職責。

當然,上面兩個案例更需要領導者去把控。對於我們接受壓力的員工來說,能做到的就是:

調節施壓的節奏,分步施壓。

這個怎麼說?

比如領導讓寫一個年度策劃,而且表示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看起來確實壓力山大。

這時候,我們可以對施壓過程進行拆解:

· 第一天,是邏輯壓力,完成框架;

· 第二天,是內容壓力,整合素材;

· 第三天,是彙報壓力,跟領導溝通……

當我們把事情拆分好後,並放在時間表裏,壓力的傳導也變成了遞進式。

3 感知壓力

最後,看看自己這個彈簧。

我們對待壓力,其實是種感知。比如同樣一個任務,有的人覺得如臨大敵,另外一個人會覺得沒啥大不了。

爲什麼他會感覺比較弱?

第一,他可能之前經歷過更大的壓力。

比如一個在千人場裏做過演講的人,大概率不會怕部門內部的分享。

第二,他會將壓力變成動力。

比如看待一件事,你覺得是領導的剝削,他看成是一次學習的機會。那自然不會覺得辛苦,反而是要抓緊時間做好,甚至還要覆盤沉澱爲經驗。

記得剛工作時,特別喜歡出差。老員工看來,出差很累。但對自己來說,可以去不同的城市,很新鮮。——這也是同樣的道理。

第三,他會釋放掉部分壓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途徑,有的人是傾訴,有的人是喝酒,也有的人是旅行。比如自己,每週五晚上絕對不做任何工作,純粹地喫喝玩樂,這是給自己的底線。

↑ 旅行解壓

第四,他會用其他情緒替代壓力。

比如談戀愛的人,對壓力的感知會更弱;比如單身看恐怖片的人,會被孤獨和恐懼佔領。

我是小結

好了,我們總結一下。

如何解壓?可以從三個維度採取措施:

1.壓力源層面。做好評估,①它是不是真的壓力,②它是不是自己的壓力。

2.施壓方式層面。大型壓力分段施壓。

3.自我感知層面。①儘早經歷更大壓力,②將壓力變成動力,③釋放部分壓力,④用其他情緒替代壓力。

希望本文對你有所幫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