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平乐》热播剧进入大结局,全国人民纷纷感慨,原来这是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剧,满屏尽是撩人食欲,脆筋巴子、肘花、熏鱼、鱼蓉米羹……真让人流口水~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宋仁宗时期是较为富庶、文明、开放的时代,不止王孙贵族,市民对吃食也相当上心。著名历史学家伊永文在《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一书中写到,宋代流行的快餐品种大概有500多种。

♦蜜饯果子

作为《清平乐》出现的第一道美食,宋仁宗幼时最爱吃的是蜜饯果子。蜜饯果子是用蜂蜜或蔗糖腌制的食品,贮存时间较长。

蜜饯果子发展到现在,常见的有各种果脯、话梅、陈皮等,很多人都特别爱吃。但这类果品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的糖和盐,钠含量每100g食物中高达500mg,而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规定:中国人每天钠的摄入量不超过2300mg。另外,很多蜜饯中会添加防腐剂,所以建议适度食用。

每100g蜜饯≈322大卡,约相当于跑5公里消耗的热量

♦炙羊肉

羊肉是皇家推荐的肉食,《宋会要稿辑》提到,宋神宗朝内廷每年要用43万斤羊肉。

而根据李时珍《本草纲目》,羊几乎全身都可以入药:补气用羊肺、羊肚、养心;补血用羊肝、羊髓等;补阳用羊肉、羊脂等。

但这几类人群要少吃羊肉:

1.肥胖者;

2.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少吃,以免使肾功能减退加重;

3.胆囊炎、胆石症的患者,可诱发急性发作,致急性胰腺炎;

4.冠心病患者少吃,会引发血脂升高,动脉硬化加重;

5.肝硬化患者少吃,以防诱发肝性昏迷 。

♦素菜

“洛阳斑竹笋,花时压鲑菜。” 《食笋十韵》描述的就是备受宋代人喜爱的竹笋。

尽管处处是美食诱惑,但宋代人活的非常克制:饮食有节,忌食过量。

如苏轼平时很喜欢吃羊肉,但面对美食他可以做到“识味肯轻饱”,不贪欲。宋代开始,蔬菜在饮食中变得日益重要,荠菜、莼菜、菌类、竹笋等备受喜爱。

蔬菜不仅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还含有各种营养素:

小油菜钙含量≈牛奶

花椰菜维C含量≈2个橙子

蒜苔、豌豆苗纤维素>香蕉

每天摄入300-500g不同颜色蔬菜,身体倍儿健康。

另外,宋代人还善于利用素食材料来仿制各种鱼肉类制品,如假牛冻、假灸江瑶、假熬蛤蜊肉等,与我们目前吃的“人造肉”有异曲同工之处。

♦羊羔酒

宋朝酒肆十分发达,羊肉甚至也是酿酒的原材料,也就是羊羔酒。这酒有多好喝呢?《清平乐》第3集,曹丹姝在清风楼吃酒,品了一口,就说道:这羊羔酒当真香醇得很,令人齿颊生香。羊羔酒也是范仲淹、欧阳修的最爱。

虽然美味,但酒的危害也不容小觑:

酒精是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的1类致癌物,可以增加肝癌、口腔癌、食管癌、喉癌等多种肿瘤风险。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更是明确提出,最安全的饮酒量是0。

宋代人对酒有清醒认知,太素在《中酒诗》中详细描述了饮酒过量后的种种不适,“病与慵自绕,心和梦尚狂”,告诫世人酒虽助兴,不可贪杯幺~

1. 注重养心

宋代人认为保持内心的神定气闲和自然乐观的心态,不被荣辱得失扰乱内心,就能保持自己身体的健康。

陆游曾说,“清心幸足制三彭”,三彭,指的就是对金钱、美味、美色的无尽贪欲。

2. 讲究科学睡眠

王安石曾写道:“花村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王安石这首诗道出他的养生之道:不觅仙方觅睡方。良好科学的睡眠是一个好的养生方式,对于人体健康有积极的意义。

3. 花式运动

宋代人的周末是令人羡慕的,天气好,足球是首选运动,也就是“蹴鞠”,一些体力不佳的文人,则会选择高尔夫,也就是“捶丸”。

当然,生活在现代社会,压力日益繁重,除了做好以上几点,你还要注意买个保险哦。

虽然医学在不断进步,但很多疾病毕竟直接跟寿命挂钩,比如癌症,根据相关数据,无论男女,从45岁左右,患癌概率开始提高,到60岁后,会呈直线上升。而有一份保险,可以为你保驾护航。

一只香炉、一包蜡烛、一方床榻、一扇屏风,便足以应对世俗的烦忧。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当我们被爆炸的信息流和物欲裹挟至疲惫至极,不妨试着放下手中的忙碌,像宋人一样慢下来,因为好的生活不在遥远的地方,它就在眼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