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美,浙江湖州人。1906年東渡日本,同年加入同盟會。1908年回國領導反清革命。武昌首義不到一個月,他在上海率先舉旗響應。滬軍都督府成立後,陳其美任滬軍都督。


孫中山譽其“於民國之功,固已偉矣”。陳其美膽大心狠,在國民黨人中素以“四捷”聞名,即口齒捷、主意捷、手段捷、行動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以冒險爲天職”。

1916年5月的一天,與陳其美有過交往的李海秋來找陳其美,直截了當地說:“我的朋友許國霖、程國瑞組建了一個鴻豐煤礦公司,缺少部分流動資金。他們有一處礦山,想抵押給日本商人獲得貸款,但與日本人素無交往。如兄能從中介紹,公司可以拿出貸款的十分之四約40萬元支持革命。”

陳其美正在爲經費無着而一籌莫展,當下就表示同意。5月18日下午,陳其美乘坐黃包車,從漁陽裏來到薩坡賽路寓所。行前,有人提醒他要當心,陳其美決然地說:我們湖州人有句俗話,"和尚要錢連經也賣,討伐袁世凱的革命需要,財政枯竭,該冒的險也就得冒了!”


李海秋和鴻豐公司“辦事人員”許國霖等5人下午5點到達薩坡賽路寓所。寓所的客廳分裏外兩間,陳其美在裏間與這幾個人會面,外間有幾位革命黨人在談話。陳其美和幾個人剛在裏間客廳坐定,李海秋忽然說忘記把合同底稿帶來了,要回去取,說完就往外走。

李海秋出門不一會兒,就有兩人直闖進寓所的裏間客廳。一人守在門口,另一人拔出手槍朝裏間連擊數槍。一名家僕衝進來擒住了一名刺客,但手腕被擊中一槍,刺客趁機逃脫。

一名女僕拼死阻擋刺客,也被子彈打中。外間客廳的革命黨人聽到槍聲,急忙奔向裏間。兇手一邊開槍一邊向門外逃去。待衆人衝進裏間,陳其美頭部已中三槍,倒在血泊裏,未及搶救,已經犧牲。

爲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締造中華民國,陳其美建立了曠世奇勳。同時,他又是一個具有多重性格、多重生活側面的革命黨人。長期混跡江湖的生活,使他沾染了黑白道中的許多惡習,落得個“楊梅都督”的稱號。

他還把稱兄道弟的幫會做法帶到政治上,與意氣相投的蔣介石、黃郛換帖拜把,結爲異姓兄弟。

在孫中山短暫的南京臨時政府時期,真正全力支持孫中山的卻也只有陳其美和他的滬軍都督府。

宋教仁案發生後,陳其美恍然大悟,接連領導了三次反袁鬥爭。他毫不妥協的革命立場引起了袁世凱的極大恐慌和仇恨。最初,袁世凱對他懸賞捉拿,後又試圖重金收買。袁世凱曾派人找到他,聲稱只要他不再過問國內政治,便可資助他去歐洲考察遊歷。

對此,陳其美有清醒的認識:“袁心未嘗忘我,唯不能捕我,終將出於暗殺之一法耳。”並頗有預見地說:“暗殺我之法,爲隨爾輩偵我之住處外,最好設法助我以資,欲我會面……然我不中其計也。”

然而,當時的陳其美正是爲籌措革命經費耗盡心力。幾年來從事反袁活動,他顛沛流離,失去了地盤,也失去了經濟來源,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1916年5月,他在一封信中談到近來“經濟甚困”,雖到處設法籌集資金,仍左右支絀,舉步維艱。

袁世凱將刺殺密令下達給他的心腹:江蘇督軍馮國璋。馮國璋當即想到了混跡江湖多年的北洋74旅旅長張宗昌。馮國璋出價40萬元讓張宗昌設計暗殺,張宗昌一聽有利可圖,又可藉此博取袁大總統和馮督軍的信任,便滿口答應下來。陳其美被刺當天,法國巡捕房立即派人緝拿嫌犯。兇手程國瑞聞訊逃之夭夭,許國霖、宿英武被捕,王介凡出逃時被擊斃於路邊。

案情真相十分清楚,但爲了替袁世凱政府開脫罪責,上海地方審判廳判決書中隻字不提許國霖、宿英武分別在法公廨和法巡捕房的有罪招供,完全隱瞞了事實真相。

陳其美之死震驚了海內外,更加激起人們捍衛共和、推翻袁世凱的決心。陳其美被害第19天,袁世凱也在四面楚歌中憂鬱而死。主謀張宗昌於1932年9月被鄭繼成刺殺。

陳其美遇害後,他兩個侄子參加了革命,一個是陳果夫(兄)、一個是陳立夫(弟),蔣介石爲陳其美的死亡痛哭流涕,於是他善待陳其美的兩個侄子。


陳果夫和陳立夫成爲民國的重要人物:1926年,陳果夫當選爲國民黨第二屆中央監察委員,任中央組織部代部長;陳立夫大半生縱橫政海,曾歷任蔣介石機要祕書、國民黨祕書長、教育部長、立法院副院長等各項要職,併成爲民國著名的“四大家族”之一。如此看來,“沒有陳其美就沒有蔣介石”不是妄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