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距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时间,我看到了高考生们忙碌的身影。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当年,那年距离高考不到两个月的时候,我还从没进过本科线。但经过一番挣扎,突然像打通了任督二脉,幸运地以超过本科线100分的成绩跨过了高考的鸿沟。

时隔20多年,再回想当年的奋斗往事,还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虽然,我的经历也许不可复制,但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为,后来我考研究生、司法考试、公务员时都运用了当时积累的一些方法,屡试不爽。

正因如此,我坚定地认为哪怕只剩一个月的时间,还是有可能改变的。同时,我更信奉“关键处紧走几步”的人生信条。到了关键的时候,任何人都没有理由不奋斗!

我的差生逆袭之路--过来人对学子及家长的忠告

我的差生逆袭之路

其实,不算高考前的最后飞越,之前我还有过两次差生逆袭经历。

第一次逆袭是在中考时。说实话,差生逆袭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是因为底子薄,二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否则也不会是差生。初三时我底子差到什么程度呢?全班接近60人,当时辍学的转学分班的现象多,人员进进出出很频繁,但不管怎么换人,我一直稳定在倒数的队伍里。而且,小学的底子更差,语文拼音分不清一声、二声和三声(直到现在也是,不如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学过的东西总是感觉似是而非,考试只会做一些超简单的,其他的除了蒙就是猜。比如,小学低年级时学过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现在看了我孩子的书才知道什么意思。这么多年没注意到自己当时犯的一个可笑的错误,我一直把诗中的“近听水无声”读成“近听水咕噜”,以为就是水往外冒的声音,现在想想,人家写的是一副画,怎么可能有水声。而当时可能只跟老师读加上自己的想象背的,或许连书上的字也不认识,反正一直不知道自己背错了。而我的父母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更不会知道了。

那会初中才开始学英语,音标一个都不会,每次考音标题一律选C(好在印象中音标题一般都是五个选择题,一般能对1至2个,还省了点时间)。任何学科,从没得过高分。字写的连横平竖直都算不上,老师批评我最多的一句话是“你看看你写的字,怎么对不起你吃的煎饼。”(煎饼是老家主食,一年四季都是吃煎饼)而我,竟然不知道字可以通过练习写的好看一些。

就是这样的差生,我以及认识我的人都不会想到还能有学习好的一天,更不会认为仅仅一个多的时间就脱胎换骨。但我做到了,我在离中考一个多月的时候受到了父亲的威胁,必须考上高中,不然回家没好日子过。说实话,我当时是很崩溃的,这种话为什么不早说,这个时候再努力还行吗?但虽然晚了点,我也不得不努力。于是,我拼命学习,夜以继日。最后,中考时居然从倒数后几名考到全班10多名,虽然发布成绩时距离高中分数线仍有一段距离,但幸运的是我报的那所高中降分,而且是降了两次,最后我以全县基本最差的分数考进了高中。报到时,同学们都开学两周多了。这是我的第一次逆袭。有点悬,但毕竟成功了。

第二次是高二时,由于是突击学习的东西,底子仍然很差,学习上还是没有任何底气,可以说是学渣中的学渣,对上大学根本不敢报任何希望。整个高一成绩都非常差,后来觉得不如去练体育,因为我中考体育成绩好,总分50分我考了49分。学体育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考不上大学,身体练好了在社会上好混。所以,我就申请到体育队,老师真的收留了我,因为学体育只能选理科,所以我就报了理科。

一直到高二下学期,我都是跟着体育队混的,高二放暑假前一个多月。体育老师找到我,告诉我不能继续在体育队混了。我问原因,老师说我文化课成绩太差了,拖了体育队的后腿。我向他保证好好学文化课,但老师态度坚决,把我撵走了。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明白老师撵我的真正原因。但这事对我打击太大了,一个练体育的,不是因为体育差被退回去,而是因为学习差,很丢人,应该说那时的处境比初中时更难堪。

于是,我开始了第二次逆袭之路。一个多月时间基本不修边幅,颠倒黑白的生活又换来了成绩的巨大提升。高二的最后一次期末考试,我考了全班第五名,只是没人相信是我凭本事考出来的。

第三次我称为飞跃,因为当时已经不算差生了,起码在班级排名比较靠前了。但那时考取本科生比例低,高考前不到两个月离本科线还差的多。连班主任老师都觉得这么短的时间,成绩不可能有大的提升,大家复习的目的主要是保持成绩别滑下去。而我觉得需要再拼一把,努力了考不好也不后悔,于是,我又一次开始了疯狂的模式,最后高考时超常发挥,当时只公布标准分,总分900分,本科线是619分,我考了700多分,超本科线100多分。虽然也不是特别高,但能考上本科,特别是能上重点本科,是我从没想过的。

短期内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

现在想想,我还是把握住了几个关键,才将自己的成绩在短时间内提了上去。

第一,时间上抓的紧。虽然突击学习的整体时间不长,但因为抓的紧,所以比别人多出来好多学习时间。那几次我都在放学后晚上继续用功,每天根据自己当天的精神状况熬夜,经常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六点前醒来再学,中午吃过饭趴在桌子上睡一小会接着学,像打了鸡血一样。我算了一下,一天大概能学18个小时。比抓的不紧的同学能多出一倍时间。

第二,我把各门学科分析的透。刚开始学时,像“老虎吃天”一样,找不到下手的地方。不会的内容太多,不知道从哪学好。初中时记得一共有八门学科,语数外理化史地生,语文除了拼音不好,标点符号也不太会用,作文不行,语法不行,课文内容不熟悉,就连哪篇课文对应哪个作者都知道的不太多。英语也是,单词不会,语法不会,音标不会,课文不熟,阅读理解不行,作文不行。理化大都是似是而非,只会一些不太难的。数学稍微好一点,每次都能及格,但有难度的题不会。历史、地理、生物只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识点。

我没有时间可以浪费,所以就认真思考怎么科学分配自己有限的时间。我的总体想法是,一定要把时间投入到最能出成绩的学科和知识点上。如果一个小时的时间用在哪门学科或是哪个知识点上能提高2分,我绝不会把这一小时用在只能提高一分的学科和知识点上。于是,我不再像开始时逮着什么学什么,而是认真分析。我发现有的学科,你用一天两天学习,就像把一枚硬币扔在大海里,一个浪花都激不起来。而有的学科,你下了一两天功夫,就能明显见效。我把短时间见效慢的称为慢效学科,短时间见效快的称为速效学科。历史地理生物就是初中的速效学科,我觉得自己必须在这三门课上有突破,于是每天都疯狂的背,认真整理知识点。其他几门虽然短时间上不去,但里面能背的东西我尽力去背,最后也都提高了不少。所以,我中考是靠副科拉分上去的,120分的卷子,我考了110多。其他各门也都有了不小的提高,只是幅度没这么大。

第三,我掌握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底子差,学什么都觉得很新鲜,倒也好找知识点。比如语文的修改病句,以前觉得非常难。后来我用半个晚上的时间研究病句都“病”在哪里,正常的句子是怎样的。涉及到语法、词义等一些基础知识也尽量找出来学学。通过学习,发现修改病句其实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病根无外乎就是少了点东西,或多了点东西,要么就是搭配不当,或者前后矛盾。来来回回考的就那么几点,我把这些都弄懂了,不能说全部都做对,但5个题基本能做对4个。更重要的是,通过学这个东西,把自己写作文时犯的一些错误也改了过来,因此作文水平也提升了一些。再就是重要课文,作者、年代、重要作品等客观的内容,我抽空就背,短时间内真的是能提分不少。数理化,我底子差,把初一到高三的书都找齐,所有的公式、定理什么的都拼命背,再认真揣摩课本中的例子,再大量做题体会一下,后来发现真的很有用,特别是高考前,我做数学模拟题,曾几次考了满分,自己都不敢相信。

总的来说,我就是一个题型一个题型的熟悉。然后,再反过来找这些题型涉及的知识点将其吃透。可能比较难的是阅读理解,以前我总觉得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所以一开始也是摸不着头脑。后来我先做一道练习题,用很长时间反复揣摩,一点一点分析思考,比如文章后面有五道题,我要弄清楚每一道题考察什么的?我做的对不对?甚至我把思考的过程都写了下来。不会的,直接标注出来,拿不准的,尽量排除个别选项,排除的原因是什么也写下来。倾向于哪个选项,选这个选项的原因是什么?然后,不急于对答案,再找到相关的知识点好好地学学,感觉学的差不多了,回过头来再做一遍这个阅读理解体会一下。然后再对比答案,找出自己在这个方面的差距。慢慢的,觉得有些题目也能确定地选出正确答案了。能感觉到自己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第四是掌握了一些应试的技巧。一是善于放弃,这样能确保把会做的题目做对。我的理念就是把会做的一定要做对,所以决不纠缠任何一个不会的题目。现在想想,我每次大型考试都超常发挥,应该和自己在大型考试中对这一条执行的最彻底有关。当然,放弃并不是不再做这些题了,而是先标记一下,及时把精力放在会的题目上,会的题目做完了再回过头来做,实在不会再蒙上。二是总结了一些易犯的错误,考试时注意。比如审题的问题,做题步骤的问题,字迹的问题,表达方式的问题等等,记得光数学就十几项,把一些单位、时间、表述等陷阱也一一总结出来,避免再犯。三是多总结归纳了一些能节省时间的方法。比如0.333我们一看就是三分之一,而0.167,乍一看挺复杂,其实它可以看成是三分之一的一半,也就是六分之一。而1.167就是六分之七,0.833就是1减去0.167,就是六分之五。1.833就是6分之11。1.2分之1也是6分之5或是12分之10或是0.833,换算之后容易做。平时多记这样的,1.1分之一到1.9分之1,6分之1是0.167,7分之1是0.143。一旦计算时候用着了,分数和小数可以随便切换,就简单省时了。四是掌握改卷老师的心理或高分试卷的特点。比如我的英语作文,最初都是卷子上找一些单词,再从自己会的单词里找一些拼凑起来。后来,我认真研究了一下好的范文,发现有一个特点,人家的结构都非常好。连接词和过渡词用的多,显得挺顺畅。于是,我总结了一下,连接词有表示选择关系、因果关系的、时间顺序的、转折关系的、解释说明的、递进关系的、总结的等,每一个方面都能找到不少单词。比如because of(因为), the moment(此刻),not only…but (also) (不仅 …而且)。而过渡词就更多了,表示时间的,空间的,因果的,比较的,举例的,目的的等等,比如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一方面,另一方面),first 0f all(首先)等等。这些词我找了至少100多个,然后挑了30个左右自己模仿着用,基本上搭起了一个架子,每次考试就往里面填一些其他单词。结果不仅作文变得非常简单,写的挺快,关键是分数真的一下就上去了。

第五点,我在状态最好的时候参加了考试。我这种超常态的学习一定不可持续,不然身体上、精神上都受不了。所以,一两个月的时间基本也是极限。而我在快要撑不住时,及时参加了考试。没来得及疲惫,也没来得及忘就派上了用场,学的东西一点也没浪费。虽然,事后一放松忘的也非常快,但我要的效果还是达到了。

给学子们的建议

首先,要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方法再好,没有一定的绝对时间学习量,也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现在由于疫情的影响,在保证学习时间的同时还要注意休息,注意锻炼。而且住校的同学宿舍晚上还要熄灯,建议晚上不要睡的太晚,但早上可以早起,现在5点多天就亮了,要利用好早上这个时间。第二个时间段是中午休息时。在不打扰别人的情况下也利用一下来学习。午休虽然很有必要,但睡多了过犹不及,一般20分钟左右最好,能保证下午精力充沛。年轻人是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少睡一点没有什么,只是不能常年累月少睡。其实,最后这段时间,你越是学习抓的紧张,越觉得过的快,可以说稍纵即逝。为了避免太累,过几天也可以睡一次长觉。还有,为了集中精力,也应该尽量把自己搞的疲惫一些,防止分心想其他事,最好每天学到倒头就能睡着。睡前两小时可用十分钟左右拼命做俯卧撑,从身体上疲惫了更容易很快进入沉睡。

其次,要分析好自己的优势劣势,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要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分析自己哪一门课或哪些知识点学的好,哪一些差,差在什么地方,哪些短时间内能提高,哪些在考试前能见效,哪些短时间内提高的难度太大,或者说耽误的功夫太多,需要放弃。常识性东西,背起来时间是不晚的,一定要记,各个知识点都要一项项分析,归纳一下都有哪些知识点,考点,技巧,分门别类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同时,针对每种题型和知识点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特别是记忆,有非常多的技巧,有结合理解记忆,关键词记忆,分割记忆,联想记忆等很多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举个我现在还在用的记忆方法,比如目前让学生背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如果硬记的话非常不好记,因为太散了。如果结合理解记忆就好一点,因为前4个词是关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中间4个词是关于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最后4个词是关于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不过,即使这样区分,记忆起来对于有的人来说仍然比较困难。这时,我们可以用首字加联想的方式,可能一两分钟就全部记住。记忆方法是这样的,先把这24个词读熟,熟到看到第一个字就知道第二字就行,一共12个熟悉的词基本不用一分钟就能达到这个程度。第二步是只看这24个词的首字,一下变成了12个字“富民文和自平公法爱敬诚友”,但这12个字显得杂乱无章,也是不好记,这就需要第三步来串一下。我们发现这12个字里面有两个字可以利用,一个是“和”,可当连词,另一个是“爱”,可当动词。于是,我们可以把这12个字分成几个部分,“富民文”和“自平”“公法”爱“敬诚友”,这样一来,可以“富民文”“自平”“公法”“敬诚友”这四个硬组在一起的字组各当成一个人,于是我们就得到了4个虚拟的人出来,他们的关系是,第一个人“富民文”和第二个人“自平”、第三个人“公法”,爱第四个人“敬诚友”。这样,只需要在脑子里记住4个人名就行了,虽然这个名字奇怪一点,别扭一点,但2个三个字的人名,2个两个字的人名,哪怕是硬记,两三分钟记住也完全没有问题,而且连顺序都是完全一样的。以后再多熟悉几遍,就不存在问题了。

当然,有些记忆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知识之上的,比如英语单词,我后来知道了一些简单的记忆方法。但因为自己基础不好,只能甘受强制记忆的折磨。比如represent这个单词,如果分解来看,re指“回来”,pre指“向前”,sent是“发出去,派出去”。组合在一起就是“派到前方再回来”,派出去再回来是什么意思的,是去当作表,是作代言人的,所以这个词意思就是代表,动词。而后面加上ative,就是representative这个词,tive指人,则是指 “派出去又回来的那个人”,就是名词“代表”的意思,或形容词代表……的。re,pre,sent和其他的字根结合也是这个意思,和汉语的偏旁部首差不多,但这个我不会,用不了这个。还有,音标好的同学,会读可能就会写了,而我音标也不会,就更难了。还有的同学,涉猎很广,关联记忆就很有优势,比如七月英语是July,八月的英语是August,了解古罗马历史的同学就会知道,罗马皇帝尤利乌斯·恺撒(Julius Caesar,也翻译为儒略·恺撒)生于7月,他下令以他的名字作为7月的月名,这就是英语中7月的月名“July”的由来。后来,他的甥外孙盖乌斯·屋大维·图里努斯(Gaius Octavian Thurinus)当政,但他称自己是奥古斯都(Augustus Caesar),由于他出生在8月,便用自己的称号奥古斯都命名8月。这样的知识还有许多,知道了这个故事,涉及的七月八月知识点不用专门记就会了,还不会再忘。这说明知识的关联性是很强的,平时多读书的孩子,掌握其他相关知识也简单的多。也说明学习就像堆沙子,要想堆的高,底部必须足够大,否则不可能堆的太高。也就是说好的成绩需要足够的基础知识做支撑。从这个角度说,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必须提早准备,长期坚持,靠突击是靠不住的,不仅受罪,也取得不了非常高的成绩。个别的人突击后成绩提高了不少,但如果以前就坚持学习,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这篇文章虽然交了突击学习的方法,但仍要劝诫大家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最后的突击学习上,功夫关键在平时。

最后是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上面我已经提了一些自己的应试技巧,事实上还有很多,只有自己平时多积累才能运用自如。一是要学会考试时做标记的技巧。比如同样是不会做的题,有的题是知识盲点,无论耽误多少功夫也做不出来;有的是自己平时比较熟悉的,只是一时想不起来,有时感觉马上就要出来了,但还是差那么一点;还有的是有信心能做出来,但非常费时间。这个时候,要养成用不同符号标记的习惯,真的不会的,其他的题目全做完了,也别在上面费功夫了。快想出来的,一定要想想,有时做其他题的时候也可能突然灵机一动,又想起来了。至于能做出来,但很耗时间的,则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再决定是否再试试。但哪怕试试的话也要最后再试,甚至要把答题卡能填的都填完再来试它。这时,只有根据标记自己能区分开来,才能进行分类处理,比如星号的是什么,三角形的是什么,画圈的是什么等等。二是掌握蒙的技巧,会蒙的也能提高正确率。比如共有20道选择题不会,每道都有四个选项,如果ABCD一直循环蒙下去,你完全不能预测最后会对几个,几率也不会高,弄不巧一个不对也有可能。而如果全部选了C,起码有四分之一的几率。而在蒙之前如果把确定可以排除的去掉,则会进一步提高正确率。还有,两个选项之间有矛盾,虽然我们不知道哪个是对的,但单选题的话两者中往往就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而多选题的话,则一定不能把这两个答案都选上,必须选其中一个。还有,哪怕是填空题,我们也可以从试卷上提供的材料中找个说法填上,说不定也能蒙对,一定不要空着。三是要做好其他各项准备,考前把身份证、准考证、文具什么的准备好是最基本的,不用强调。而多练涂卡技术也能节省时间。还有,尽量多准备几张准考证,不仅会解决忘了丢了的窘境,如果考场发的草稿纸用完了还可以直接用准考证的反面当草稿纸,下一场考试再换一个新的就是。再一个是正式开考前那段时间应利用好,一般把试卷发下来,让学生写上姓名考号,看看是不是缺页。但这些都做完了还有可能有时间剩余,监考老师照样不让做题。这时,可以看题,用口算或心算,或是打腹稿,要看不用动笔的题目。否则看了半天发现不动笔做不出来,时间就白耽误了,如果时间足够长,最好先做选择题,选好答案怕忘了用手指划一下选项就是。最后,做完题目检查的技巧也很重要,一般我们不一定有时间对所有的题目都检查,但做题的步骤,题目的特殊点以及答案的写法,作文的题目等很重要的内容要检查一下,也耽误不了多长时间。比如是让选“正确的”还是选“错误的”,一旦看错了直接导致错误,因此要根据关键词来检查,还有,考试过程中自己感觉做的不太顺的题目,也要检查一下。还有一点,建议考试前备几罐红牛之类的功能饮料,万一考试前一天晚上睡的不好,可以喝一罐,哪怕进考场前喝的,一般也足以让考生在整场考试期间保持清醒的状态。

最后,给家长们一点建议。可怜天下父母心,特别是中国的家长,个个都是操不够的心。但我们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孩子最需要我们做的是帮忙不添乱。越到关键的时候,越需要保持住平常的状态,无论是交流、饮食或是做其他事情,要保持平常心。有的家长把焦虑时刻表现在脸上,这会传染给孩子的。所以,家长一定要自己放松心态,别整的比孩子还紧张。

还有,如果孩子离大考还远的很,不要一味以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为由,刻意保持房间安静,外面有动静了,孩子还没感觉到,大人先抱怨起来了。在各种环境中保持定力是抗干扰能力的体现,过于安静的学习环境对孩子并不总是有利的。有的孩子没考好是因为监考老师就坐在他面前。有的因为外面有噪声,还有的因为监考老师在他身边晃来晃去。而这些对于抗干扰能力强的孩子来说,完全都不是事。让世界适应一个人是不可能的,只有自己主动适应世界,才有可能融入世界,才会对外界的“干扰”视而不见。

希望能帮助到一些朋友。祝学子们榜上有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