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絮庫夫”號舾裝時,1930年《倫敦條約》簽訂,規定潛艇的最大排水量不超過2800噸,主炮口徑不超過155毫米,“絮庫夫”號的噸位和武備完全超標,最後在法國海軍部長喬治·萊格的堅持下才得以繼續建造,但後續艦全部取消,成爲一根獨苗,於1934年4月16日建成服役。“絮庫夫”號的艇尾部分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尾部魚雷發射管的佈置和形式,採用安裝在耐壓殼體之外的外置式魚雷發射管,而且是潛艇上較爲罕見的旋轉式魚雷發射管,2座三聯裝魚雷發射管呈縱向安裝在潛艇上甲板的延伸部分,可以向兩舷旋轉,射角較艇首的固定魚雷發射管開闊得多,理論上具有更好的作戰靈活性。

1922年《華盛頓條約》對締約國主力艦、巡洋艦的噸位和主炮口徑都做了限定,但對於驅逐艦、潛艇等艦艇的性能未作規定,從而刺激了這些輔助艦艇的發展。法國海軍受到一戰時期德國海軍無限制潛艇戰的影響,對於發展潛艇極爲熱心,計劃到1939年時打造一支擁有79艘潛艇的水下艦隊,其中包括一級續航力長、武備強悍的大型遠洋潛艇。法國海軍賦予該型潛艇的任務是:1、保障法國本土與海外殖民地的聯繫;2、配合水面艦隊打擊敵方艦隊;3、遠洋破交。在執行第三項任務時,法國海軍要求潛艇的打擊手段既有效又經濟,於是設計部門選擇203毫米艦炮作爲新型潛艇的主要武器,同時仍配備魚雷。

■高速航行的“絮庫夫”號巡洋潛艇,是世界海軍史上著名的重炮潛艇之一,堪稱奇葩。

大型遠洋潛艇的首艇於1927年7月1日在瑟堡海軍造船廠開工,1929年11月18日下水,以法國曆史上的著名海盜羅伯特·絮庫夫命名,這倒是與它未來破壞海運線的任務挺契合。就在“絮庫夫”號舾裝時,1930年《倫敦條約》簽訂,規定潛艇的最大排水量不超過2800噸,主炮口徑不超過155毫米,“絮庫夫”號的噸位和武備完全超標,最後在法國海軍部長喬治·萊格的堅持下才得以繼續建造,但後續艦全部取消,成爲一根獨苗,於1934年4月16日建成服役。法國海軍實際上將“絮庫夫”號當作“水下巡洋艦”,將其歸類爲巡洋潛艇,它不僅可以攻擊商船,還能憑藉強大的炮火與水面艦艇交戰。“絮庫夫”號服役時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潛艇,這項記錄直到1943年日本海軍伊-400型潛艇服役才被打破。

■1934年4月16日,“絮庫夫”號舉行入役儀式,注意主炮塔前部的整流罩尚未安裝。

在世界潛艇設計史上,“絮庫夫”號和英國皇家海軍的M級潛艇是僅有的兩個以重型艦炮爲主要武器的特例,在技術上極具特色,尤其在主炮的配置和實際運作上頗爲獨到,此外在魚雷武器和航空設施的配備上也很有看點,下面就通過“絮庫夫”號高清結構剖視圖加以解讀。

■“絮庫夫”號高清剖視圖。

艇首部分

“絮庫夫”號的艇首遵循潛艇的傳統設計,配置了艇首魚雷發射管和魚雷艙。“絮庫夫”的艇首安裝了4具550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550毫米24V型魚雷,魚雷長度6.6米,重量1490公斤,裝藥310公斤TNT,射程3000米/45節或7000米/35節。後期改進型號的射程增至4000米/45節或8000米/35節,裝藥增至415公斤。“絮庫夫”號的魚雷艙內可攜帶8枚備用魚雷。與同時代的其他潛艇一樣,“絮庫夫”號的艇員住艙設在艇首,在魚雷艙內也安排了牀鋪。

203毫米主炮

“絮庫夫”號最引人注目之處莫過於203毫米雙聯裝主炮,這是二戰時口徑最大的潛艇搭載火炮,也是《華盛頓條約》中規定的巡洋艦主炮口徑的上限。“絮庫夫”號裝備2門50倍徑M1924型203毫米艦炮,爲同期建造的迪凱納級和絮弗倫級重巡洋艦使用的同款艦炮,說明法國海軍將“絮庫夫”號視爲“水下重巡”。M1924型203毫米艦炮可發射134公斤重的穿甲彈,炮口初速820米/秒,45度仰角時最大射程爲30000米。由於“絮庫夫”號的主炮安裝方式較爲特殊,其主炮的有效射程達不到理論數據。

■“絮庫夫”號潛艇的203毫米主炮,注意炮口的防水塞及其連桿裝置,可以從炮塔內部控制開合。

“絮庫夫”號的2門主炮安裝在司令塔前方一座特製的耐壓水密雙聯裝炮塔內,炮口裝有防水炮口塞,可以通過連桿機構從炮塔內部開啓或關閉。在炮塔前部安裝有半球形整流罩,以減少潛航時的阻力。“絮庫夫”號的炮塔可以向左右兩舷旋轉90度,但在艇體橫搖超過8度時則不能轉向任何一側,否則可能造成艇體傾覆,這極大限制了火炮的使用。炮塔戰鬥室內備有28枚待發彈,並可通過炮塔基座內的揚彈井從艇體內的彈藥庫提取炮彈,主炮備彈量爲600發。“絮庫夫”號在潛望鏡深度航行時,從下達上浮命令到主炮開火最快需要3分35秒,加上炮塔轉向和瞄準目標,實際開火準備時間將更長,射速爲3發/分。

■“絮庫夫”號艇員在保養主炮,可見開啓的炮閂細節。

爲了配合主炮作戰,“絮庫夫”號也和水面艦艇一樣配置了旋轉式射擊指揮儀,安裝在主炮塔後方、司令塔前方的上層建築內,使用5米測距儀進行目標觀測,由於安裝位置遠低於水面艦艇,最大觀測距離爲11000米。“絮庫夫”號還能使用潛望鏡進行輔助火控,使觀測距離延伸到16000米。此外,潛艇搭載的水上飛機也可以負責目標觀測和校射,從而使火炮能在最大射程上開火,但基本上只存在理論可能。由於缺乏夜間觀瞄能力,“絮庫夫”號的主炮無法在夜間進行有效射擊。

艇體中部

“絮庫夫”號的艇體中部是全艇的指揮中樞,設有艦橋、司令塔、控制艙以及軍官住艙。在司令塔後方設有機庫,用於存放水上飛機,機庫上方爲防空甲板,安裝2門37毫米高射炮,型號爲M1925型,初速爲850米/秒,射速僅爲30~42發/秒,作爲防空武器效能很差,因此在1941年改裝時更換爲2座雙聯裝13.2毫米機槍。

■“絮庫夫”號操縱艙內景。

■“絮庫夫”號潛艇的軍官們在軍官艙內開會,可見艙內陳設非常考究舒適。

“絮庫夫”號機庫下方是動力艙段,主機爲2臺蘇爾壽大馬力柴油機,用於水面推進,輸出功率爲7600馬力,最高航速爲18.5節;潛航時使用2臺輸出功率3400馬力的電動機推進,水下航速可達10節,其航速指標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潛艇中是非常突出的,有利於在破交作戰中追逐低速商船。“絮庫夫”號在設計上特別強調續航力,在滿載燃油時以10節航速航行時可達10000海里,在水下以4.5節航速潛航時也能達到70海里。爲了與破交作戰相適應,“絮庫夫”號上還設置了大量的儲物空間,可以裝載280噸物資,以支撐100多名官兵在海上作戰長達90天,此外還辟有關押俘虜或搭載乘客的艙室,可容納40人。

■“絮庫夫”號的柴油機艙內景,一名軍官在檢查機械。

“絮庫夫”號的最大安全下潛深度爲80米,繼續下潛至110米也沒有任何問題,其艇殼結構的承壓能力能保證更大的潛深,極限下潛深度爲491米。

艇尾部分

“絮庫夫”號的艇尾部分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尾部魚雷發射管的佈置和形式,採用安裝在耐壓殼體之外的外置式魚雷發射管,而且是潛艇上較爲罕見的旋轉式魚雷發射管,2座三聯裝魚雷發射管呈縱向安裝在潛艇上甲板的延伸部分,可以向兩舷旋轉,射角較艇首的固定魚雷發射管開闊得多,理論上具有更好的作戰靈活性。魚雷發射管本身的結構也很有趣,採用1具550毫米魚雷管和2具400毫米魚雷管混合的“三明治”結構,後者用於發射400毫米26V型魚雷,長5.14米,重674公斤,裝藥144公斤TNT,射程2000米/44節或3000米/35節,艇上載有4枚400毫米備用魚雷。

■停靠在港口的“絮庫夫”號,機庫艙門敞開,可以看到機庫內部呈圓柱形。

爲了強化搜索能力,同時配合主炮射擊,“絮庫夫”號搭載了1架貝松MB411型水上飛機,全重僅1140公斤,最大速度190公里/小時,航程400公里,乘員2人。飛機經過部分拆解後可放入司令塔後方的圓柱形水密機庫內,使用時沿甲板軌道從機庫內拖出,組裝完成後由飛機起重機吊放到海面上自行啓動起飛;回收時則反向操作,飛機降落在潛艇附近,由起重機吊回甲板,拆解後移入機庫。“絮庫夫”的水上飛機操作繁瑣,受天氣海況影響較大,因此法國海軍在1938年計劃以新型旋翼機取代水上飛機,可以直接在甲板上起降,不過這項計劃並未實現。

■“絮庫夫”號艇員們在拆解水上飛機,以收容到機庫內。

塗裝變遷

在很多模型和繪畫作品中,“絮庫夫”號的水上部分採用橄欖綠色塗裝,實際上在其服役生涯中從來沒有塗上這種顏色。“絮庫夫”號最初的塗裝與法國海軍水面艦艇一樣,爲深灰色,之後改爲被稱爲“普魯士藍”的深藍色塗裝,以提高在遠海航行時的視覺隱蔽性,直到1940年底才更換爲由深灰和淺灰兩種顏色構成的迷彩塗裝。

■自上而下分別是“絮庫夫”號在1932年、1934年和1940年採用的塗裝。

服役簡歷

“絮庫夫”號服役後以編入法國大西洋艦隊,以瑟堡爲母港,在日常巡航中度過了平淡的戰前歲月,1940年5月德國入侵西歐時,“絮庫夫”號正在佈雷斯特接受改裝,爲避免被俘於6月間逃離佈雷斯特,橫渡英吉利海峽,前往英國朴茨茅斯避難,但在7月3日被英軍武力控制,在衝突中有3名英軍和1名法國水兵死亡。

■1940年秋季,自由法國領導人戴高樂將軍視察“絮庫夫”號後沿舷梯離開。

1940年8月,“絮庫夫”號在英國完成改裝後加入了自由法國海軍,除了軍官所有艇員都被撤換,之後奉命執行護航巡邏。然而,由於英法之間的緊張關係和缺乏熟練的艇員——其人員需求遠大於普通潛艇,“絮庫夫”號始終無法達到正常的執勤狀態。從1940年秋季到1941年初,“絮庫夫”號在英國和加拿大之間的跨洋航線上進行巡邏警戒,一艘爲破交作戰而生的潛艇卻在執行護航任務,多少有些諷刺,不過其強大的艦炮火力至少在理論上對於德軍潛艇和僞裝襲擊艦還是有一定的威懾力。

■1941年9月正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朴茨茅斯船廠幹船塢中接受改裝的“絮庫夫”號。

1941年4月,“絮庫夫”號在德文波特遭空襲受傷,同年7月前往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朴茨茅斯海軍船廠接受爲期三個月的改裝。1942年2月,自由法國高層決定將“絮庫夫”號派往太平洋戰區,於2月2日從哈利法克斯啓航,前往百慕大羣島的英軍基地進行補給,之後計劃通過巴拿馬運河、經塔希提駛向澳大利亞悉尼。2月18日到19日夜間,“絮庫夫”號在駛向巴拿馬途中在加勒比海上與美國貨船“湯普森·萊基斯”號相撞沉沒,艇上130人無一倖存。也有一種說法是,“絮庫夫”號是被1架“卡塔琳娜”巡邏機誤認爲是德軍潛艇而遭擊沉,其沉沒真相至今不明。

■描繪“絮庫夫”號與“湯普森·萊斯基”號貨船相撞的畫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