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是我国主要的一种粮食作物,不仅有着较高的营养价值,在我国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油料作物。经济价值是非常高的。现在花生的种植面积是非常大的,在种植花生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控制好花生的种植密度。那么影响花生种植密度的因素有哪些呢?花生是粮食和油料作物,具有极好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种植前景良好,在我国广泛种植,但是在种植时,花生烂种现象让人很少烦恼。那么花生烂种该怎么补救呢?

影响花生种植密度的因素

1、合理密植的范围

在种植花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花生的种植密度。合理密植花生的话是可以提高花生的产量的,因为这样能够有效的利用光照。种植过稀的时候,因为花生植株的叶面积总量是比较少的,所以光合能力也会因此下降,导致产量降低。而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中,密度的加大虽然会降低光合生产率,但是光合产物的数量是会低于叶片面积增长的数量的。因此植株的光能利用也是比较大的,所以能够提高花生的产量。

2、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对花生的生长影响是非常大的。土壤肥力充足的环境下,花生植株的生长能力是非常强的,根部也比较发达,植株高大,分枝也会比较多。这个时候,为了防止植株之间互相抢夺光照,要适当降低种植密度。而在土层不深,肥力不足的情况下,花生的生长是会受到限制的,植株矮小,分枝也比较少。因此这个时候便要适当扩大种植密度,以肥地稀植、薄地密植为原则。

3、品种

品种也是影响花生种植密度的主要原因,品种的不用对于花生植株的形态差异是比较大的。所以也会影响到花生的种植密度,因为每个品种的生长习性都是不同的。因此要根据品种的不同来控制好种植密度。例如如果是匍匐型生长的品种要以稀植为主,而直立型的品种则要密植。如果是半匍匐的话,那么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其中品种的生育期、分枝等都是花生种植密度要考虑进去的。

4、气候

花生在生长中,其发育是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的。在种植花生确定密度的时候,要注意因地制宜。如果是在温度较高、多雨的地区种植的话,那么花生的生长是会比较旺盛的,这个时候便要适当稀植。相反,如果在干旱少雨的地区种植花生的话,因为缺水,花生的生长是会受到一定阻碍的,便要适当扩大种植密度。花生烂种原因及补救方法

一、烂苗症状

花生烂种表现为出苗不齐或者缺苗,将基部土壤扒开后可见种子吸水膨胀、腐烂表现,或者主根出现畸形,病斑成褐色或者黑色腐烂,子叶腐烂发黄,出现浓浆。

二、发生原因

花生烂种的原因较多,一是温度较低,花生的种子发芽温度在25-37度,一旦温度过低就会出现烂种现象;二是土壤湿度过低,播种时土壤相对湿度大于70%,氧气供应不足,就会造成烂种加重,火热耕翻晾晒两天以上播种,也会发生轻度烂种;三是播种过深,花生裸地播种深度应为5厘米,覆膜播种应为3厘米,如果播种6厘米易发生烂种现象,播种7厘米以上烂种率达90%。

三、补救措施

①查苗补苗

对于一般花生的烂种田块,要及时扒土查苗,如果这块地的缺苗率低于10%一下,据无需再补种,如果缺苗率在10%-30%左右,则要及时催芽补种,缺苗率在60%以上的地块应该及时毁种,再抓经农时,及时翻耕,覆膜播种。

②弱苗转壮

对于根系发育不良的弱苗,可以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使弱苗转壮,培育健壮幼苗,每亩可用5克0.1%芸苔素内酯兑水30公斤,采取叶面喷肥的措施,促进弱苗转壮。

③放苗

先播后盖地膜花生田,当花生幼苗顶土时,及时放苗,用土压严孔。

④防治病害

花生的幼苗较弱,抗病力差,所以一旦发生根腐病、茎基腐病时要及早用多菌灵灌根防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