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郎平让王怡改打自由人,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出发点是为王怡和中国女排好。郎平历来喜欢高大、灵巧型的队员,所以她1995年执掌中国女排后,从一开始便重用王怡。

在小鱼儿《这两个原因,解释了为什么上海和浙江女排的队员难入郎平法眼》这篇文章中,有很多朋友留言,可以说说上海女排王怡的事情。这里,小鱼儿应大家的要求,聊聊王怡,以及她和郎平之间的一点小"恩怨"。

1、她是女排低谷时崛起的全能副攻。

中国女排终结五连冠的辉煌后,实力逐渐下滑,1988年汉城奥运会夺得季军,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则跌落到第7的历史低谷。来自上海女排的王怡是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亲历者,19岁的她感受到了中国女排当时的落寞,但对于年轻的她来说,重新为中国女排开疆劈地的机会来了。

王怡的身高达到了1米89,在那个时代,堪称"一览众山小"。更令人惊喜的是,她虽然高大,却不笨重,一传和防守上佳,很快就成为中国女排绝对的主力副攻。

王怡本来可以拥有更好的运动成绩。

郎平历来喜欢高大、灵巧型的队员,所以她1995年执掌中国女排后,从一开始便重用王怡。而王怡并没有让郎平失望,帮助球队拿下了1995年世界杯的季军,以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亚军。此后,球迷们都在憧憬,以王怡、孙玥为代表的这波年轻球员再锤炼个四年,将当时如日中天的古巴女排赶下神坛。

2、她身上的骄娇二气让郎平"剑走偏锋"。

王怡运动能力突出,个性上却有些"缺憾",她无法很好地管控自己的情绪,常常在训练时和教练产生摩擦。在郎平执掌中国女排之前,她就曾曝出和教练发生冲突,要"愤慨"离队的消息,最后是上级领导出面,将她挽留了下来。

郎平执教后,和王怡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沟通,王怡的心态逐渐稳定。加上郎平的训练方式较为先进,球队的成绩又稳步上涨,王怡在整个亚特兰大奥运会周期都显得较为上进。

然而,花无百日红。中国女排奥运会摘得银牌之后,面对领导、媒体和球迷的赞誉,王怡稍微有些飘了,她在训练中不如以前投入。这样的状态绝对不是治军严厉的郎平所能容忍的。

由于当时吴咏梅进步显著,大有超越王怡之势,郎平剑走偏锋,想到了一个刺激王怡的方法。这个办法是扶正吴咏梅,让王怡改打自由人,挫挫她的骄娇二气。郎平的初衷是激励王怡,让她更投入训练,孰料后者认为郎平是在耍她,和郎平闹了起来。

3、郎平不认为有恩怨,她却悄然离队。

郎平让王怡改打自由人,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出发点是为王怡和中国女排好。所以,虽然后来王怡和她闹了,郎平也并不放在心上,心心念念将其中一个副攻的位置留给王怡。

可是王怡并不这样想。

1997年,中国女排重新集结,准备1998年的世锦赛。郎平照例向王怡抛出橄榄枝,王怡以读大学完成考试为由,申请晚些归队。郎平重视球员的文化学习,对此表示理解,准许王怡请假。

可是,待到郎平再次联系王怡,却发现这位个性副攻竟然不辞而别,到美国留学去了。这个事情对郎平的打击很大,她不仅泪洒球队的全体会议,并十分罕见地宣布,她担任球队主帅期间,绝不再征召王怡入队。

王怡的不辞而别,让中国女排不得不紧急招入大病初愈的赖亚文,以解除副攻线上的用人危机。好在赖亚文和吴咏梅足够争气,中国女排最终收获世锦赛的亚军。

4、离开中国女排,王怡的生活重心一直在美国。

来到美国的王怡专心投入学业,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州贝尔蒙特市一所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与此同时,她加入了该校的排球队,出征全美大学生联赛,并在2000年和2001年两次入选联赛最佳阵容。

大学毕业后,王怡留在了美国,目前,她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该校女排的助理教练。相对于同期主力球员现在获得的待遇,王怡的处境就显得比较令人惋惜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