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疫情的特殊时期,但是我们工厂能够及时开复工,并且连续上四条新的生产线,工行给予我们的帮助真的很大,低利率、快速办结的绿色通道,让企业切身体验到惠民暖企的好政策。”

“当企业面临资金短缺、融资难的时候,是工行的工作人员主动对接到我们,了解到法人不在青海时,工行采取先放贷后补材料的方式,让企业先运转起来,这真是让我们倍感欣慰。”

“疫情发生后,企业急需一笔资金来对接货物,但是此时企业正有资金缺口。工行了解到我们企业的情况后,先后为我们办结了两笔贷款,其中一笔信用贷款是通过特事特办,快速为企业提升了信用贷款额度,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

疫情发生后,中国工商银行青海分行(以下简称:工行)高度重视,积极应对。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信贷支持小组和专班,及时转发了总行的相关文件并制定下发了青海分行《关于进一步做好现阶段工行普惠金融工作的通知》,开通了专属的绿色通道,以更高的信用贷款额度、更低的优惠利率、快速的续贷支持七项具体政策措施,用优质、快捷、高效的普惠金融服务助力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快速响应 主动作为

根据国家工信部、发改委、人民银行确定的全国疫情防控重点企业信贷支持名单,认真组织,及时对接,主动营销,上门服务,逐户落实,保障重点医用物品和重点生活物资企业的生产。

【企业有话说】

青海通天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于慧

快速借贷1000万

解决企业燃眉之急

“当时是工行主动对接公司,通过一周的时间及时办理了贴息贷款,发放了1000万的贷款,让我们及时保障了正常生产。而且这笔贷款是以全国性小微‘抗疫贷’白名单的方式发放,不仅利率低,而且放贷流程简易、时间短,为企业省下了很多成本。”于慧说。疫情发生后,通天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启动首条口罩生产项目。从起初的1条生产线增加到4条的过程中,由于产量增加时间紧迫,设备、原材料等都需要从外地购买,不仅价格较往常高,而且厂家都要求现金全额支付。面临这样的困难,通过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以及各大银行的资金帮扶,让企业渡过了难关,达到日均生产6万片口罩的生产量,为当时抗击疫情提供了物资保障。

疫情发生后,工行主动担当,积极对接本区域大小企业,特别是在帮助医疗行业的企业时,工行走访调查、逐户落实,在了解到各企业的融资困难后,及时向总行申请项目。在总行的大力支持下,仅用一天时间,完成了2户全国性小微“抗疫贷”白名单导入申请、评级、授信流程,并于2月9日率先同业成功发放青海省首笔小企业抗疫专项再贷款200万元,受到政府的广泛关注、当地人民银行的高度肯定和企业的好评,体现了大行担当和使命。

截至4月末,实现了全国性名单4户小微企业开户、有贷户、授信、融资10%覆盖,累计投放抗疫专项再贷款4700万元。累计向95户抗疫名单内外小微企业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6796万元。组织完成了“烟草贷”融资方案。

营销督导 协同联动

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各层级协同联动,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快速审批的原则,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企业有话说】

青海康之源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袁金波

快速提升信贷额度

激活企业动力

“当时我还在外地,疫情发生后不能及时回到工作岗位上。但是当时企业面临进货难、融资难的问题,特别是很多厂家要求我们一次性付款,这让企业一下子陷入了困境。”袁金波说,“我们在全省有100余家药店,疫情发生后,为了不断货供应市场,我们急需一笔钱解决进货问题。这时,工行的客户经理主动与我们公司对接,先后放贷250万元,一天之内到账为企业解围。”为了解决康之源药业有限公司这类企业的困难,工行主动走访各支行辖区企业,及时上报情况,通过“绿色通道”办理业务。为了体现大行担当,工行对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时采取先放贷后补材料的方式,免审批、高效率、充实资金等便利举措,获得企业一直好评。

截至4月末,工行先后对42户抗疫小微企业完成了经营快贷授信额度调增工作,完成18户新增客户的申报、审批工作,累计投放经营快贷8933万元。

实招实措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工行党委坚决落实“金融30条”措施,切实担负起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责任。同时,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春润行动”和“暖企活动”

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到期还款困难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企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困难的企业,积极开展受困企业排查、筛选和分析工作,主动对接,做好预案,精准施策,坚决实行“不抽贷、不断贷、不停贷、不压贷”,通过展期、续贷、再融资、调整还款计划等方式做好融资接续安排,通过变更结息周期、适当下调利率、延迟本息偿还等措施,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减轻受困企业负担,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企业经营的冲击,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面临的到期贷款还款困难的问题。

稳外贸、助扶贫

为外贸、外资企业升级专属金融服务,定向解决疫情期间企业在跨境经营中的金融服务需求。成功办理福费廷业务4.5亿元,让企业提前回笼货款,缓解资金压力。同时,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走出了“公司+基地+贫困户”“产业园区+商业圈+贫困户”“军银扶贫+”的新路子。关注省内拉面经济、乡村旅游农家乐等富民产业,开展专属活动,促进文旅产业、乡村振兴、扶贫攻坚融合发展。实施贫困大学生定向招聘计划,拓宽贫困家庭就业渠道。

打通线上线下

服务通道

统筹安排网点轮休、营业时间和人员安排,保证主要区域、主要街道的营业网点持续营业。作出“四大承诺”,即,保证社会公众捐款畅通无阻、及时到账;保证疫情防控相关业务随申随办;保证防控应急物资采购现金及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现金随时支取;保证客户使用杀菌消毒的“放心钱”,稳定社会预期,保障金融稳定运行。根据疫情分区分级防控要求,做好网点复工复产,所有网点2月底实现对外服务。搭建“线上金融服务统一接入平台”,方便客户在线办理业务。创新推出“税务贷、抗疫贷”等线上信贷产品,开通企业线上预约开户,确保特殊时期金融服务水平不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减。

“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

根据人民银行、银保监局和工总行的工作安排,积极联系“百行进万企”名单内疫情防控相关企业,对于资金困难的企业,优化审批流程,快速放款,使企业第一时间投入生产。优化还款方案,在疫情防控期间,工行主动对接还款期在2020年2-4月的企业,对还款困难的企业采取调整还款期限和展期方式,切实减轻企业经营压力。创新产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工总行根据疫情防控上下游产业链,开发出了全线上、纯信用的贷款产品,工行积极响应,及时对接“百行进万企”活动名单内企业。

截至4月末,已累计对8户小微企业的还款周期进行了调整、涉及还款金额2053.3万元,有力保障了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同时,针对疫情防控通过微信、H5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工银普惠行”“千名专家进小微”“百行进万企”等活动,宣传工行线上融资产品和融资对接工作,截至4月末,对接企业805户,占比36%;其中有融资意向且同意回访的企业有167户,成功向11户小微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829.8万元。

本报记者 张国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