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什么样的教育模式往往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一个好的教育模式会培养出相对多的人才,反之,一个不理想或者很差的教育模式往往会耽误人才的培养,偶尔也有“漏网之鱼”部分学生会成才,但是概率比较小。

所以,李老师认为,教育必须科学,教育模式的构建必须要认真研究,让真的专家、科学家来做这样的事情,而不至于让我们辛辛苦苦做无用功,浪费了孩子们的大好青春,甚至还无意中”培养了坏孩子“。

可以说,每一年都有专家建议学制改革,比如小学6年可否改为5年,原来的6年科学吗?浪费吗?小学学习的内容可以在5年完成?或者小学到底需要学什么?这些都是科学问题,而不是拍脑袋决定的。

我们现在是9年义务教育,也就是小学6年,或者5年,初中3年或者4年。有的专家强烈呼吁高中也要普及义务教育。李老师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为什么?因为科学。大家不要小瞧这个时间的变化,量变引发质变。

教育改革每一次量的变化最终都会引起质变,当然,如果这个量的变化是按照科学的、经过反复模拟推演的,并经过实践验证的模式,那么,我相信这个变化其实一定会很大。西湖大学施一公为何离开清华大学去自创西湖大学?其实就是看到了清华大学那种培养模式很难出人才。

说心里话,每一年全国顶尖学生几乎都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给揽走了,但是,从这些学校出来的人才却寥寥无几,往往是去了国外留学后才取得一定成绩,这是为何?我们不能不深思,大学是好大学,但是培养人才的模式出问题了。

施一公创办的西湖大学就是按照美式大学的模式创办的,环境自由,学术讨论研究氛围好,不论资排辈,能者为大等等,这样的模式一定会激发那些真有本事的学生的积极性。一个施一公就培养了颜宁、万蕊雪、白蕊三位女弟子,都是世界名人,当然还有很多男弟子,这就是环境的重要性,模式的重要性。

基础教育从小学开始就应该仔细考量,6年制改为5年真的是完全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初中升高中由于采取淘汰制,这里面把大量的潜在人才都给淘汰掉了,因为仅仅通过考试这样一种方式就可以把初中生的一多半刷掉,而这些孩子大部分就等于没学上了,只能就业。

而那些还想上学的孩子要么去了职业学校,要么改行学艺术,曲线上学。这些孩子往往从此人生轨迹发生很大变化,他们的周围环境往往不适合学习,很多孩子在这个阶段学坏了。

普及高中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多一个机会考大学,在大学里可以进行淘汰,这才是正道,也是选拔人才的最佳模式,而不是早早进行淘汰,因为每个人随着后面发展潜力开发过程是不一样的,有早一点有的晚一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