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後來,醫生們找到了一種治療大衛的辦法,那就是通過骨髓移植來重新激活免疫系統,不過成功的幾率並不大。由於大衛一出生就被確診爲“IDD”,爲了防止病毒和細菌進入其體內,於是醫生們就將大衛送進了一個透明無菌的塑料罩中。

​說起艾滋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畢竟這可是號稱人類史上最棘手的病症,至今都還沒有找到根治的辦法。據瞭解,艾滋病的全稱叫“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顧名思義是指病毒侵入人體後,會致使免疫系統失效的病症。一般來說,艾滋病都是通過傳染獲得,但也有些人是通過先天遺傳獲得的,而先天性獲得免疫缺陷的病症並不叫“HIV”,而是“IDD”。

與病毒侵入導致免疫系統失效的艾滋病不同,IDD是先天性的免疫系統發育不全,是一種極爲罕見的病症,發病率爲千分之一。據瞭解,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症並不具備傳染性,但它和艾滋病一樣無藥可治。然而,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就是一位獲得了“IDD”的美國男孩,他被稱爲“泡泡男孩”,在塑料膜內隔離了12年,臨死前才第一次擁抱親人。

20世紀70年代,一個名叫大衛·菲利浦·威特的男孩降生在美國,雖說他非常幸運地降生在了這個美麗的世界,可他卻非常不幸的患上了“IDD”。由於大衛一出生就被確診爲“IDD”,爲了防止病毒和細菌進入其體內,於是醫生們就將大衛送進了一個透明無菌的塑料罩中。雖然說待在塑料膜內可以獲得暫時的安全,但是讓他一輩子待在塑料膜中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 醫生們便想盡辦法來幫助大衛。

後來,醫生們找到了一種治療大衛的辦法,那就是通過骨髓移植來重新激活免疫系統,不過成功的幾率並不大。雖說成功的幾率並不高,但大衛和醫生們還是決定放手一搏。但不幸的是,醫生們始終沒有找到適合大衛的骨髓,即便是在全球範圍內徵集骨髓,可依舊沒找到合適的。在無可奈何之下,醫生們只好就將凱瑟琳(大衛的親姐姐)的骨髓移植給大衛。雖然說凱瑟琳和大衛骨髓是匹配的,但是凱瑟琳的骨髓是被病毒污染過的(凱瑟琳的基因中含有隱形的致病基因),所以會大大降低手術的成功幾率。

雖然說成功的幾率很低,但是爲了自由,大衛還是決定進行手術。可惜的是,雖說大衛的手術成功了,但是凱瑟琳骨髓細胞內的病毒侵入了大衛的體內,最終導致其不治身亡。在臨終前,大衛也實現了自己畢生的願望,那就是走出無菌塑料膜。不僅如此,大衛還擁抱了自己的母親,這次擁抱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