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洪应明在《菜根谭》中写到:“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比如在饭局上,总有些不会“做人”的人在一旁高谈阔论,甚至说到了我们的痛点和揭露了我们的伤疤,令我们难堪,不给对方留面子和余地。

身处凡尘俗世间,没有人能脱离群体成为一座孤岛。在纷繁复杂的大社会,令我们心忧的,莫过于过多的闲人与琐事。

所谓“人来人往不自在,是非复杂惹人愁。”生活中人与人,人与事的关系,就像李白所言“抽刀断水水更流”一般,我们无法斩断,也不可分离。

所以,如何做人,如何待人,如何处事,这些疑问成了我们心中难以打开的“死结”。况且,我们终其一生要追求的事业或者生活,都根源于“待人处事”上。

洪应明在《菜根谭》中写到:“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人生一辈子,总会遇到过多的矛盾和疑惑。有的人走出半生,迎来新天,有些人纠结了一辈子,到底还是迷茫。

懂得凡事不计较,小人不理会,对错不埋怨,才能更好的生活。从自己的角度来看,是对后半生负起责任,可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说,则是懂得“与人为善”,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人心最难测,可能前一秒还是笑脸盈盈,但后一秒却翻脸。见识过太多,那便权当“日常”罢了。以“三德”修身,正己息人,化无形为有形。

不责人小过,人心自宽

曾听到一个老人说:“人这一生,大事不多,但小事却是烦人,很多人看不透,不是在大事上看不透,而是纠结于小事。”

在平常的日子里,大多人谈论的不是“家长里短”的小事,便是“成败得失”的琐事。可唯独我们陷于“泥潭”之中,却难以知晓。

在学校旁,家长责备自己的孩子考试考砸了便一顿痛骂,甚至一气之下动起了手。顿时,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变得“针尖对麦芒”。

在单位里,我们因同事获取了一丝利益,便心中不满,不仅影响了表面上“风平浪静”的关系,更扰乱了未来的工作状况。

在家庭中,我们与伴侣因家务活方面的一些小事而争执了起来,甚至引起双方的“冷战”,让本就美满的生活多了一道裂痕,得不偿失。

事后,我们都明白要宽容要原谅,可当时却被一时之气遮蔽了双眼。有些事,发生了就不能改变了,因为世上唯一没有的药,就是后悔药。

老子曾言:“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我们做不到事事宽容,这是人的正常本性。但小事小过却要迅速忘却,因为这是“生活垃圾”,我们的内心并不是垃圾桶。

不求能行“大道”,只求还自己一方“净土”。多争之事易过,多过之人必失。小过小事,倘若无妨大局,便将它当垃圾一般,一扫而空。

不发人阴私,正守己身

一般情况下,我们心中最厌恶的,便是有些不明事理的人戳破那张如纱布一般薄的窗纸,揭露我们的“隐私”。

比如在饭局上,总有些不会“做人”的人在一旁高谈阔论,甚至说到了我们的痛点和揭露了我们的伤疤,令我们难堪,不给对方留面子和余地。

所以,那些总喜欢在人前人后说别人长短的人,总是惹人厌恶,因为他们并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只是一昧地大张“宣传”。

“发人阴私”就像一种无形的伤害。你所认为的无关痛痒,在他人看来就如同“刀割”一般,令人陷入不满。

这样的后果,只是在别人的伤口处撒盐,而别人却要忍着痛反抗我们。一来一往,不仅影响了未来的日子,更影响了双方的家庭。

孔子说:“敏于行而讷于言。”

为人做事,第一要务是要懂得“少说”而“多做”,少“贬低”而多“尊重”。就像是天平一般,过分倾斜只会破坏了人与人的平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但要在底线里加一条,那就是“少言人短,多言人长”。给人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所谓“感同身受”,于己于人,百利而无一害。

不念人旧恶,学会无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难以言明的伤痕,我们对伤害我们的人深恶痛绝,甚至一生都不会原谅,这是一种铭记于心的记忆。

既然如此,为何“不念人旧恶”呢?与其说是“老好人”式的宽容,不如说是一种“无视”。

这世上最被人欺负的,就是“老好人”。而每个老好人最后都学会了“无视”,因为他们深知,对待恶人最好的方法,不是还他“一巴掌”,而是学会“无视”般的不在乎。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对他人最大的报复,就是活得比他好。”

你知道哪些“恶人”最喜欢的是什么吗?就是你把他们伤害你的记忆一直保存在心中,一直折磨你,一直烦扰我们的内心。

外在的伤痛是一时的,可内心的伤痛却是一辈子的。除了我们所爱的人,除了爱我们的人,没有人值得我们放在内心深处珍藏。

不念人“旧恶”,就是从另一个方面去看问题,不让他人的“持续性”伤害的想法得逞。而是“当断就断”,不然只会“必受其乱”。

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放下“仇恨”,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宽恕他们,但我知道,当我们活得“潇洒精彩”时,我们根本不会再看他们一眼,不是因为纠结,而是因为他们“不配”。

人生“三德”,与其说是“德”,不如说是人生岁月的沉淀。风一声,水一声,声声入耳;人一世,物一世,事事顺心。如此,便足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