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衆隊開啓新模式——

雲直播拉近球星粉絲間距離

疫情期間賽事停擺,對體育迷來說十分難熬,而國內各運動隊實施封閉訓練,日子也變得枯燥單調。因此,不少傳統競技體育項目各出奇招,利用雲端打開一扇面對球迷的窗戶——直播訓練、線上比賽,甚至將更多賽事外延的元素注入到線上直播中。

冠軍隊伍人氣高

國內不少冠軍球隊平常都擁有忠實的粉絲羣,過去他們大多隻能通過大賽瞭解自己喜歡的運動隊。疫情期間這些隊伍打開隊內訓練、比賽的直播窗口,讓粉絲瞭解到他們的另一個側面,這對粉絲來說是意外之喜,運動隊也能通過直播收穫一撥高漲的人氣。

比如天津女排日前直播了一場隊內訓練課,只有一個仿似監控攝像頭一樣的固定機位,沒有解說、沒有對抗,甚至缺少了正在國家隊集訓的李盈瑩、朱婷、姚迪、王媛媛等明星球員,卻意外地吸引了7萬球迷在線觀看,球迷“渴球”程度可見一斑。

天津女排作爲多年的聯賽冠軍,本就擁有龐大的粉絲羣,這場訓練直播多少緩解了球迷三個月來無球可看的煎熬。另外天津女排作爲第一支進行網絡直播的女排球隊,不但給俱樂部做了正面宣傳,主教練王寶泉也直言直播讓訓練有了實戰的效果,直播課的訓練密度比平日更大,球員間配合的默契也更好,這得益於直播給球員帶來了緊張感和興奮度。

疫情期間,進行線上直播的並不止天津女排一家。其實早在2月底,中國跳水“夢之隊”就成爲第一支嚐鮮“雲直播、雲比賽、雲採訪”的隊伍。從領隊周繼紅的角度看,雲直播更多的是爲隊伍服務,畢竟結束冬訓後,隊伍原本有參加各站大獎賽和系列賽的任務,如今面對無賽可比的狀況,便要想辦法制造出一個隊內比賽,這也是對冬訓的檢驗和測試,令運動員在接下來的訓練中能有的放矢。

有趣的是,這場直播的團隊是訓練局、科研所和游泳隊工作人員發揮特長邊學邊幹。由於媒體無法到現場採訪,周繼紅還要“客串”記者,通過電話、微信回答相關問題,完成“雲採訪”。其後短道速滑隊也效仿搞了一場隊內模擬世錦賽,同樣採用“雲直播”的方式,連續三天的比賽也吸引了大批“雲觀衆”。

“王者之師”中國羽毛球隊5月也加入到網絡直播的隊伍中,與集訓所在地四川的省隊打了一場交流賽。比賽形式別開生面,除了國家隊員讓分外,還在女單和女雙比賽中玩起了“性別大戰”。結果這場交流賽僅在中國羽毛球隊的微博平臺就吸引了超過55萬人在線觀看。這股直播的風潮還刮到了中超聯賽,上海申花隊內的一場“藍白爭霸賽”,光五星體育的新媒體直播也有10萬人在線觀看。

不過此類賽事直播往往需要依賴項目或者運動隊的人氣基礎,天津女排直播訓練課的後幾天,天津男排也進行了同樣的直播,觀看人數則不足千人,反映了男女排之間的人氣差距。

直播內容更豐富

人氣欠缺,不少運動隊便在直播形式和直播內容上想辦法,同樣頗能吸引眼球。

比如國家射擊隊3月份搞了一場“雲比賽”,與北京、山東、河南和陝西等四支地方隊進行視頻對抗賽。射擊隊雖然沒有龐大的粉絲羣,但在直播過程中加入了更多的科技元素,觀衆可以通過屏幕直觀看到運動員的心率變化,體會運動員或緊張或淡定的情緒。這樣的直播頗有新鮮感,一下子拉近了觀衆和這支“神祕之師”的距離。

一些原本就擁有巨大人氣的項目也在直播過程中嘗試加入更多趣味性、互動性的因素。比如北京首鋼籃球俱樂部4月嘗試在網絡上直播了一堂“才藝表演”課,隊員在一起互相逗樂做遊戲,吸引了30萬人同時在線觀看。不少球迷看後留言,沒想到會看到與賽場上完全不一樣的、活潑的林書豪。

本身就擁有衆多粉絲的乒乓球奧運冠軍張繼科,前段時間也“試水”了一把網絡賽事直播,他與退役國手侯英超進行了一場線上對抗賽,直播過程利用了多視角轉播及AR(增強現實)技術,同時還增加了和球迷互動的環節,兩名球員在比賽間隙可以回答球迷提出的問題。兩人還將比賽中喝水暫停的機會與觀衆刷熱度掛鉤,觀衆可以通過刷熱度,讓支持的球員擁有喝水以及暫停的權力。這樣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讓觀衆參與到比賽中,更是一次創新性的嘗試。

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賽事網絡直播的數量以及直播內容的豐富性,也爲過去習慣“閉門造車”的運動隊找到一條貼近粉絲和觀衆的捷徑。業內人士認爲,隨着觀衆的需求不斷細化和多樣化,單純的體育賽事直播將來或已不能滿足觀衆的需求,賽事直播將會向更寬廣的內涵和外延拓展,很多看似與賽事本身無關的內容可能比賽事本身還能引起觀衆的興趣。這也爲疫情結束後,體育賽事、運動隊的直播提供了一條全新的思路。

羊城晚報記者 蘇荇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羊城晚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