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和美國國防部官網近日均發佈16頁篇幅的《美國對華戰略方針》報告。報告內容並沒有特別多的新意,大部分內容是2017年《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和2018年《國防戰略報告》涉華內容的整合。在選舉年,這份報告本質是特朗普用來彰顯對華強硬的一張牌,是以往對華強硬內容的二次包裝。但這份報告的意義也並不僅限於助力選舉。


有聲音認爲特朗普的對華強硬是爭取關注度的表演,也有人認爲如果沒有對華政策的轉變,特朗普的對華強硬就不可能從2017年堅持到現在。圖爲特朗普在5月21日參觀了福特汽車在密歇根州的一家生產呼吸機的工廠,這次仍然選擇不在記者的鏡頭前佩戴口罩,因爲“不想讓媒體享受這個樂趣”。

以往美國的對華政策大都包含在國家安全戰略中,比如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發佈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定義爲“競爭對手”、“修正主義國家”,強調中美關係的競爭性。彼時中國雖然是美國關注的重點,但是在整體的戰略報告中中國並不是唯一的存在,被聚焦的目標感並不是特別強烈,俄羅斯也是美國認爲的修正主義國家和競爭對手。

當時特朗普說“中國和俄國挑戰美國的實力、影響和利益,試圖侵蝕美國的安全和繁榮”。當時報告之所以重磅在於中國首次被美國總統提升到和俄羅斯威脅並列的位置。

白宮的這份最新的對華戰略方針報告,完全聚焦中國,宣示美國將對華戰略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特朗普政府2017年的國安戰略報告是美國將中國當作戰略競爭對手的開始。過去兩年,貿易戰將中美矛盾提前推向前臺,科技戰、疫情鬥爭,不間斷的衝突拉開了中美衝突全面爆發的序幕。現在特朗普政府的這份對華戰略方針專題報告,定調對華全面進入戰略競爭時代。

如果說特朗普第一個任期是美國對華認識有根本性變化的開始,那麼以此次戰略報告爲轉折點,中美全面進入戰略競爭新時代。

大選年美國對外強硬是傳統,以往選舉結束中美兩國關係會克服選舉期間口水仗的部分進行緩和,現在兩國的口水仗已經不是簡單的口水仗,其暗含的真實衝突的意味越來越濃,無論是否有美國大選,美國修改將中俄並列爲戰略競爭對手的表述,將對外政策的重點調整到全面遏制、打壓中國上來都是大勢所趨。以往中美關係是中國對外政策的重中之重,以後對白宮來說,也會是如此。

此前有聲音認爲特朗普政府2017年開始視中國爲戰略競爭對手,是美國對華認知變化的結果,由美國特有的政治生態所致,也與特朗普及其閣員的執政理念和風格有密切關聯。中美關係從戰略目標和實力匹配度、兩國相互依存度等方面看,會有起伏和波動,但總體可控,關係發生“質變”的可能性不大。

但實際上,特朗普第一任期的中美關係現實告訴我們,中美關係正在發生質變。這不是特朗普政府的執政理念問題,是以美國兩黨全面支持爲基礎的國家方針大調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