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九月,金国皇帝完颜亮,亲帅四十万大军(号称百万)进犯南宋。
四十万大军,基本上是金国的大半个家底了。
很快,金军便到达了淮河沿岸。
据宋军前线士兵观察,金军的营帐连绵不绝,一眼望不到尽头,金鼓之声也不绝于耳。
十月份,金军突破宋军在淮河的防线,进入到了南宋的国土内。
而负责防守的宋军统帅刘锜和王权,先后放弃驻守的城池,向后方撤退。
很快,淮河以南的军事重镇——庐州,也失守。
金军一路长驱直入,不久先头部队就到达了长江沿岸的战略要地——采石矶附近。
危急时刻,宋高宗命令在外地驻防的将领李显忠,前往芜湖、采石矶一带代替刘锜。
同时,还派遣时任中书舍人的虞允文前去监军和犒军。
然而,当虞允文到达采石矶的时候,却发现情况有些不妙——刘锜在没等到李显忠到来之前,就已经自己走人了。
而李显忠此时,还距离采石矶有很远一段路程。
此时,驻守在采石矶的宋军,大部分都是刘锜留下的败兵,士气很是低落。
虞允文思量片刻,认为一味等待李显忠到来的话,采石矶可能瞬息之间就落到了金人手中。
一旦如此,京城临安就会暴露在金人的铁骑之下,危及江山社稷。
所以,虞允文没有等待李显忠,而是当即把所有宋军将领组织起来,鼓舞他们的士气。
经过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后,宋军将士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此时,虞允文已经不把自己当做是犒军和监军的人,而是前线指挥官。
就在虞允文带领宋军将士做好防守准备的时候,完颜亮的四十万大军也已经全部集结到位。
对岸金兵四十万,而宋军此时才一万八千人(时敌兵实四十万,马倍之,宋军才一万八千),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虞允文把宋军分成水、陆两军——水军阻止金军过河,陆军用弓箭和劲弩进行射击。
面对金军的大船,宋军出动灵活机动的海鳅船,进行冲击和射杀。
很快,数量众多的金军船只,在海鳅船的撞击下而损坏、沉没。
经过宋军将士的殊死搏斗,金军始终都没有抵达长江南岸。
然而,宋军也没用力量杀退为数众多的金军。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从光州溃败的上千宋军出现在采石矶后方。
虞允文急中生智,让这些宋军假扮成自己的援军,让他们举着旗帜从山后列队出现。
果然,金军上当了,认为这是宋军大部队到来了。
为了不造成更大的损失,完颜亮赶紧鸣金收兵(会有溃军自光州至,允文授以旗鼓,从山后转出,敌疑援兵至,始遁)。
在金军撤退的时候,宋军还不忘记继续用强弓劲弩进行追击,又杀伤了大量金军。
当天晚上,为防止金军明日再次进攻,虞允文派遣一部分船只和将士前去不远处的上游,当做一支奇兵。
果然,明日金军再度对采石矶发动了进攻。
就在双方厮杀的不可开交的时候,那支奇兵突然杀到,腹背受敌的金军,被焚烧三百艘船只后,全部逃了回去(因夹击之,复大战,焚其舟三百,始遁去)。
眼看采石矶没有便宜可沾,金国皇帝完颜亮只好选择了离开此地,去攻击宋军的其他渡口。
就这样,虞允文身为文官,指挥不到两万人马击退了四十万金军,以少胜多,创造了奇迹。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