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钱玄同又说:"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钱玄同回应说:"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大家好,我们的小楠姐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周树人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从昏睡入死,并不感到就要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文/徐永超
01、我是不找情人的
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字德潜,浙江吴兴(今湖州)人。新文化运动主将,文字改革的倡导者。
钱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远祖可追溯到五代时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父亲钱振常曾在北京做过几年小官,因为受不了官场倾轧,干脆辞官,回乡教书办学。南归后,他娶了一房侧室。不久,就有了钱玄同。
儿子出生那年,钱振常已经60多岁。钱玄同十二岁那年,父亲撒手人寰,长兄长嫂接过了教养之责。钱玄同长大后,对兄嫂格外尊敬。对于跪拜礼,他极为痛恨,但兄长在世时,每年年底他都会在哥哥家里跪拜祖先。
钱玄同身上,有着截然相反的两面。一方面,他是恭敬谦和的孝悌子弟,是"纲常名教中的完人";另一方面,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闯将,钱玄同的言论激进大胆,常常语出惊人。他高喊:"欲废孔学,欲剿灭道教,唯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之一法。何以故?因中国书籍千分之一百九十九,都是这两类书之故。"
02、新文化运动时劝鲁迅写小说
《新青年》发行之初,关注者极少。为了扩大影响,他和刘半农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戏:他化名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抨击主张新文化的人是数典忘祖。刘半农写了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敬轩所提出的所有观点一一加以驳斥,把王敬轩的论点驳得体无完肤。从而成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为了进一步壮大新文化运动声势,他特意邀请好友周树人作文章。那天,钱玄同翻着他抄好的古碑文,问:"这抄了有什么用?"
周树人答:"没用。"
又问:"抄了是什么意思?"
回答是:"没什么意思。"
钱玄同又说:"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
钱玄同回应说:"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这才有了《狂人日记》,这才有了鲁迅。
早年的钱玄同,在父兄的严格教育下,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功底。新文化运动中,他却带头在历史学界掀起了一场疑古运动。为彰决心,他把名字改为"疑古玄同。"
钱玄同处于新旧文化交替时期,对古汉语的弊病有切身体会,所以他曾喊出过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的口号。这一过激说法招来了顽固派的群起而攻。后来,他提倡简化汉字,反而获得了赞同。1925年,他与黎锦熙一起创办了《国语周刊》。次年,又与黎锦熙、赵元任等拟定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 1935年,他抱病起草了《第一批简字表》,这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推行简化汉字的重要依据。周总理有感而发:没有钱玄同等前辈锲而不舍的追求,我们今天还无缘享用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之恩泽。
03、他说40岁就该枪毙,他活了52岁
钱玄同年轻时曾说"四十岁就该枪毙",舆论界一片哗然。1927年,钱玄同正好四十岁,朋友们决定幽他一默,特地为他准备了挽联、祭文。没承想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信以为真,纷纷奔走相告。一时间,竟然上演了一出悼活人的笑剧。
转年的九月十二日,钱玄同41岁生日那天,胡适又戏作一篇《亡友钱玄同先生周年纪念歌》:
该死的钱玄同,怎么至今不死!
一生专杀古人,去年轮着自己。
可惜刀子不快,又嫌投水可耻。
这样那样迟疑,过了九月十二。
可惜我不在场,不曾来监斩你。
今年忽然来信,要做成仁纪念。
这个倒也不难,请先读《封神传》。
回家先挖一坑,好好睡在里面,
用草盖在身上,脚前点灯一盏。
草上再撒把米,瞒得阎王鬼判,
瞒得四方学者,哀悼成仁大典。
今年九月十二,到处念经拜忏。
度你早早升天,免在地狱捣乱。
钱玄同读了,一笑了之。此时的他,不会想到,自己还有十一年的寿命。
七七事变后,他因为身体虚荣,无法南下。北平沦陷后,他多次决绝出任伪职。1939年1月,他拖着病体,为烈士子女筹措去延安的路费。回家时,因突发脑溢血,因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2岁。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