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人類生存了數百萬年的家園,在人類沒有走出地球之前,我們並不知道宇宙的浩瀚,也不知道地球有什麼樣的特殊,從而誕生了人類。當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終於走出地球之後,我們看到了浩瀚神祕的宇宙,這個時候,科學家開始研究探索地球在宇宙到底有什麼樣的不同?

當人類走出球之後,對於地外生命和地外文明的探索就一直在持續進行,可是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們沒有在宇宙發現任何的外星生命,即使是最簡單的微生物,現在我們也沒有任何發現。那麼宇宙難道只有地球是生命星球,只有地球有智慧生命?

其實這樣的事情,想想都覺得不可能,宇宙太浩瀚了,即使是極小的概率出現生命星球和智慧文明,那麼宇宙中生命星球和智慧文明大概率也是存在的。之所以,我們發現不了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人類的科學還非常落後,還沒有星際航行的能力,自然無法走出太陽系去其它星系探索。

它們的壽命比擬宇宙,卻鎖死了進化之路,太陽系誕生人類是自然

另一個原因那就是生命星球以及智慧文明星球在宇宙是非常稀有的存在。按照科學家對宇宙的初步探測,認爲直徑達10萬公里的銀河系,存在的恆星數量大約有數千億。而類地行星的數量可能更是高達萬億,如此龐大的數字背後卻可能只有非常稀少的生命星球或者文明星球。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生命星球和智慧文明的數量在宇宙中非常稀少呢?科學家將研究目標放在了恆星上,要知道地球之所以能夠成爲生命星球,早期簡單生命能夠在數十億年的歲月裏,通過進化演化誕生人類。一個重要的功臣就是恆星太陽。

如果太陽的幫助,地球是不可能成爲生命星球,即使勉強誕生生命,也很難最終誕生智慧生命人類。所以,太陽是地球生命之母,也是人類之母,沒有它就不會有人類的誕生。所以,我們研究太陽的特殊或許就能夠揭開一部分宇宙生命誕生之謎。

它們的壽命比擬宇宙,卻鎖死了進化之路,太陽系誕生人類是自然

科學家在搜尋地外生命和外星文明的時候,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尋找跟太陽系非常相似的星系,尤其是跟恆星太陽同一級別的恆星,那麼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在銀河系有着怎麼樣的地位?可能有人覺得,銀河系數千億個恆星中,像太陽這樣級別的恆星應該佔到多數,事實真的如此嗎?

科學家對恆星家族中不同的恆星進行了七種劃分,分別爲藍色、藍白、白色、黃色、橙色、紅色。這七種顏色的恆星分別代表着不同質量的恆星,而我們的太陽對應的黃色這個級別的恆星,也也就是光譜類型爲G型,表面溫度在5200至6000K。

那麼G型的黃色恆星在銀河系恆星家族中佔比如何呢?通過觀測研究分現,此類恆星在主序星中的佔比僅爲7%左右,可見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在宇宙中是非常少見的一類恆星。那麼比太陽質量還要大的恆星是否就是恆星家族中的主流呢?當然也不是。

它們的壽命比擬宇宙,卻鎖死了進化之路,太陽系誕生人類是自然

根據目前的觀測結果,科學家發現,恆星家族中真正的主流其實是光譜偏紅的M型恆星,溫度在2200至3700K,質量遠遠低於太陽,僅爲0.08個太陽質量至0.45個太陽質量。這類恆星我們也稱之爲紅矮星,佔到了銀河系恆星總量的76%以上。

我們都知道,恆星的壽命是由質量決定的,質量越大的恆星,它內部的核聚變反應越劇烈,壽命也就越短。像一些超大質量恆星,它們的壽命只有數千萬年。而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壽命可以達到100億左右,那麼比太陽質量還小的紅矮星,它們的壽命自然也就更大了,可以輕鬆超過100億年。

如果是0.1倍太陽質量的紅矮星,那麼壽命就更長了,有可能達到數百億至1000億年,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說明宇宙誕生至今,可能還沒有一顆紅矮星隕落。此類恆星的壽命可以比擬宇宙,它們纔是真正的與天齊,壽比宇宙。

它們的壽命比擬宇宙,卻鎖死了進化之路,太陽系誕生人類是自然

那麼紅矮星周圍的類地行星是否更容易誕生生命呢?可能有人覺得,既然紅矮星的壽命可以比擬宇宙,那麼它們周圍的星球可能更容易誕生生命,更容易誕生文明。事實真的如此嗎?如果紅矮星附近更容易誕生生命星球,更容易出現智慧文明,那麼銀河系的生命星球和文明星球可能也就不會稀有了。

既然銀河系的生命星球數量可能非常和稀有,那說明紅矮星所在的星系是很難誕生生命的,更不大可能誕生智慧生命。這是爲什麼?按正常的理解,紅矮星不是非常暴躁的恆星,反而顯得比較溫柔,所以它宜居帶內的行星應該會有不錯的生態環境,也更容易誕生生命纔對。

雖然理論上如此,但是我們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恆星內部的核聚變。紅矮星畢竟質量太小,氦不會在覈心聚集,且缺乏太陽這樣的內外層能量對流,因此紅矮星無法燒掉更多的氫。這導致了紅矮星上的質量損失比較小,對流強度不高,甚至在其核心區不發生對流,這大大限制了對氫的利用。

它們的壽命比擬宇宙,卻鎖死了進化之路,太陽系誕生人類是自然

紅矮星內部的核聚變非常溫柔,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就是它的壽命非常漫長,生命走到盡頭也不會有超新星爆炸,而是非常溫柔地過渡到白矮星。而壞事那就是無法釋放出更強烈的能量輻射,要知道生命的誕生,尤其是後來向智慧生命的進化演化,更是需要一定的能量輻射強度纔行。

而像太陽這樣的黃矮星,核聚變釋放出的能量強度正好,才更有利於生命的誕生,進化和演化。可能有人會說了,紅矮星釋放出的能量輻射非常弱,那行星可以離它更近一些,不就可以正常的誕生生命,正常的進化演化?

事情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沒錯,紅矮星的宜居帶要比黃矮星的宜居帶更靠近恆星。可是行星離恆星太近的話,就會受到恆星更大的引力影響,它的公轉週期會非常短。目前科學家觀測發現的紅矮星附近的類地行星,它們的公轉週期基本都只有數個小時左右。

它們的壽命比擬宇宙,卻鎖死了進化之路,太陽系誕生人類是自然

如此短暫的公轉週期,對於生命的誕生,進化和演化可是非常不利的。要知道地球的公轉週期可是有365天,之所以有如此長的公轉週期,一個原因是地球離太陽不是很近,另一個原因就是地球的身邊有一個質量比較大的衛星月球。

紅矮星附近的類地行星,如果想要獲得一個比較長的公轉週期,也可以加入一個質量比較大的衛星。可是真實的情況卻是,當一個天體靠近類地行星的時候,由於離恆星非常近,這個天體基本不可能穩定運行在行星周圍,它會受到恆星明顯的引力影響。所以靠近恆星的行星基本不會有衛星的存在。

通過以上這些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紅矮星雖然壽命可以比擬宇宙,但是卻鎖死了生命的進化之路。在這樣的恆星系中很難會有生命的誕生,即使勉強誕生了,也很難完成後期向智慧生命的進化演化。所以,太陽系誕生生命是一種必然,誕生人類也是一種必然。

它們的壽命比擬宇宙,卻鎖死了進化之路,太陽系誕生人類是自然

通過這些瞭解,讓我們對未來探索尋找生命生球,外星文明也找到了一定的方向。我們重點是要探索那些跟太陽一樣的黃矮星系,只有這樣的星系宜居帶,纔有更大的可能誕生生命,誕生智慧文明。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