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式育儿”是最近几年是热门话题,一方面妈妈们怨声载道说老公不带孩子,让自己太辛苦;另一方面爸爸们往往也很委屈和无助,他们常说我们不是不陪,是不知道怎么陪。

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下面的5件事,必须爸爸做。妈妈们千万不要抢过来哦,否则效果会打五折、三折、一折,甚至糟到哭。

1、让爸爸抱孩子

心理学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统计了哈佛大学上千名学生的感受,结论是:来自爸爸的拥抱,带来的肯定和震撼,远远超过来自妈妈的。

无论成年人还是孩子,都有肌肤饥渴,这早已是心理学的共识。中国的爸爸都不喜欢说爱,那就拥抱吧,你的拥抱,比来自妈妈的,更有用。

调查中发现,90%早恋的少女恋爱,都是因为迷恋异性温暖的怀抱。所以不想让孩子早恋,各位爸爸抓紧行动。

对儿子来说,爸爸的拥抱则可以给他安全感,让他获得更多的力量、鼓励和自信心。

2、爸爸带孩子享受运动和游戏

英国著名文学家哈伯特说过: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校长。

美国医学博士-罗恩指出:“让孩子参加运动锻炼本身是不足以告诉并教育孩子:运动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当家长——尤其是爸爸通过本身的运动锻炼行为和对待运动锻炼的态度来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并且陪伴孩子一起进行身体锻炼时,孩子们对于运动锻炼的认知才会受到真正的影响,他们才会真正明白他们进行运动锻炼的目的,以及他们应该要在运动锻炼上达到的目标。

赶紧和孩子一起动起来吧!和孩子一起到户外去,去奔跑、去冲刺、去投篮……让孩子拥有一个阳光下的童年,同时也拥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3、爸爸为孩子定规则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自身后天的努力,80%取决于他的父亲。

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有时一句肯定的话,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比妈妈的更大。

妈妈对孩子的影响决定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生命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将来事业是否有成,是否勇敢自信。

爸爸为孩子定规则,妈妈不必干预,也不用急着去执行规则,因为爸爸的话分量很重,爸爸也更不容易受情绪影响,更理性、坚定,这是管教孩子最好的态度。

4、让孩子有事找爸爸

好像我们身边大多数的家庭相处状态都是这样的:孩子与爸爸的交流很少,甚至有些孩子根本就不和爸爸亲,而爸爸们似乎也已经习惯这样的相处,他们更不会主动的去与孩子们沟通和交流。

长大了的孩子们,似乎都与妈妈格外亲近,什么事情也都是先找妈妈。

聪明的家长要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让孩子知道妈妈不是超人,不会影响妈妈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反而会让孩子有更好的认识:爸爸是家中的英雄,妈妈和我都尊重爸爸。

当爸爸凡事被孩子需要和仰视,被妈妈称赞和肯定,总会燃起保护欲,主动疼爱孩子和妻子,带给家庭更多的惊喜。

5、爸爸教孩子尊重妈妈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女士说过:“你能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就是良好的婚姻关系。” 

很多时候,良好的婚姻关系,不过就是意味着父母之间和睦平等的相处方式、彼此尊重的沟通态度、互相支援的共情心理。

孩子尊重妈妈并非与生俱来,孩子需要被教导,教导的最佳的人选是爸爸,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

爱和尊重是相互的,当妈妈越尊重爸爸,把爸爸放在人际关系中的第一位,不让孩子的地位高过爸爸,爸爸也会更愿意呵护妈妈,和妈妈一起带孩子。

孩子的成长宛如一趟单行列车,完全不可逆。错过了陪伴孩子成长的最佳时段,就是错过彼此最美好的时光。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愿我们能用心陪伴、细心呵护、全心引领他们,直至他们全然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