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國也是從這一時期逐步的發展壯大,在諾曼人入侵英格蘭之前,不列顛始終處於被征服的狀態,直至征服者威廉的出現,標誌着英國邁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征服者威廉在位期間採取了一系列加強王權的方式強化諾曼人在當地的統治,但奇怪的就是同樣作爲一個封建制度下的國家,法國是直至17世紀法國大革命以後才結束王權的統治,而英國卻很早就誕生了議會制度,後來逐漸演變成了歐洲民主的基礎。而瑪蒂爾達在繼任王位之前,已經有過多次婚姻,第一任丈夫還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而第二任丈夫是法國安茹伯爵,使得在繼承英格蘭王國之前,瑪蒂爾達在法國還有些許的領地,不過瑪蒂爾達和父親亨利一世的關係並不友好,是因爲此前父親曾答應以幾塊封地作爲嫁妝卻又在事後反悔,但即便是如此作爲英格蘭國王的直系後裔,瑪蒂爾達還是得到了大部分的支持。

引言

隨着日耳曼人不斷的遷徙,原本強盛一時的羅馬帝國不斷的崩潰,最終徹底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各個日耳曼民族建立起來的王國,這些日耳曼王國不斷的吸收古羅馬的知識與文化,逐漸的向文明社會過渡,而也就是在這一時期一種新的社會制度,逐漸取代了舊有的奴隸制度,登上了歷史舞臺,而這種制度就是封建制度。 中西方封建王朝雖然有相似的地方,但從細節上來看還是有較大的區別,中國的封建王朝建立是在盛世之下,而歐洲的封建王國卻是在亂世之中建立。公元486年法蘭克國王克洛維一世初步建立起的封建制度標誌着歐洲進入到中世紀時期,直至後來神聖羅馬帝國宣稱繼承了羅馬帝國皇帝的寶座,但一個不得不說的問題就是,因爲封建制度的存在,皇權始終處於不斷被削弱的狀態。

征服者威廉英格蘭國王

英國也是從這一時期逐步的發展壯大,在諾曼人入侵英格蘭之前,不列顛始終處於被征服的狀態,直至征服者威廉的出現,標誌着英國邁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征服者威廉在位期間採取了一系列加強王權的方式強化諾曼人在當地的統治,但奇怪的就是同樣作爲一個封建制度下的國家,法國是直至17世紀法國大革命以後才結束王權的統治,而英國卻很早就誕生了議會制度,後來逐漸演變成了歐洲民主的基礎。

強化王權專制統治——征服者威廉在位時期

征服者威廉成功加冕英格蘭國王以後,對當地採取了一系列加強統治的政策,畢竟作爲諾曼人,他們在一開始始終是作爲外來戶存在的,爲了削弱當地以盎格魯-撒克遜人爲主的貴族搗亂,威廉採取了一系列的聯姻政策,這樣一來原本被剝奪領土的原盎格魯-撒克遜人仍然能保持相當的社會地位,同時也不喪失財產,形成了新的盎格魯-諾曼貴族。

諾曼人征服盎格魯-撒克遜人

除了聯姻以外,威廉對英格蘭最大的影響就是帶入了法國的封建制度,賜予有功的臣子領地,並命令這些領地服從國王的統治,而且爲了防止這些封臣得到采邑以後尾大不掉,他將這些封地都分隔成很小的一塊,每塊與每塊之間互不聯繫,而且威廉還採用了原來盎格魯-撒克遜人治理地方的政策,劃分英格蘭領土爲20個郡,這樣每個封臣的采邑就分化在各個郡中。這樣一來國王對於全國的統治大大加強。

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去世以後,只有一個女兒瑪蒂爾達可以繼承王位

征服者威廉去世以後,他的兩個兒子相繼繼承國王的位子,並繼續帶領英格蘭王國不斷的強大,不過作爲封建王朝王權的統治,一個不得不說的問題就是子嗣繼承的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在法國甚至一度引發激烈的爭執,連續幾代國王都沒能留下子嗣繼承王位,而這一問題英格蘭王國的諾曼人也不例外。威廉有四個兒子,其第三子、四子相繼繼承王位,繼續強化王權的統治,不過在其四子亨利一世去世以後,作爲諾曼王朝之中最有權勢的國王,其生前娶妻無數,私生子女有很多。

但最終活到成年的僅有一個女兒瑪蒂爾達,而其前任兄長威廉二世本人性格殘暴,終身未婚,因此並沒有留下子嗣,這樣一來王位就只能交給瑪蒂爾達繼承。而瑪蒂爾達在繼任王位之前,已經有過多次婚姻,第一任丈夫還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而第二任丈夫是法國安茹伯爵,使得在繼承英格蘭王國之前,瑪蒂爾達在法國還有些許的領地,不過瑪蒂爾達和父親亨利一世的關係並不友好,是因爲此前父親曾答應以幾塊封地作爲嫁妝卻又在事後反悔,但即便是如此作爲英格蘭國王的直系後裔,瑪蒂爾達還是得到了大部分的支持。

法國的干預——王權顏面掃地的時代

不過瑪蒂爾達畢竟只是作爲一個女性,按照當時歐洲的封建專制制度下,女性一般很難獲取繼承權,哪怕她真的有足夠的資格,法國是如此,英國同樣也是如此,當時瑪蒂爾達還有一個表兄斯蒂芬,忽然跳出來爭奪英格蘭王位,並在瑪蒂爾達回來之前,搶先成爲了英格蘭國王,由於雙方背後都有人支持,因此一場水火不容的大戰瞬間爆發。

斯蒂芬英格蘭國王

斯蒂芬之所以能跳出來競爭,是因爲他的母親是征服者威廉的三女兒阿德拉,而阿德拉的丈夫是布盧瓦伯爵斯蒂芬,不僅如此亨利一世在位期間,對這個外甥十分寵愛,封給他大量的領地,因此在亨利一世去世以後,斯蒂芬有足夠的力量與瑪蒂爾達來爭奪這個王位,二者相爭長達20年。由於誰也無法奈何得了誰,因此在雙方協商同意的情況下,支持瑪蒂爾達的兒子亨利一世繼承英格蘭國王,從此時開始英國諾曼王朝正式落下了帷幕,金雀花王朝登上歷史舞臺。

而斯蒂芬之所以妥協讓亨利二世繼位,主要是因爲亨利二世手中也有相當的力量,斯蒂芬不是亨利二世的對手,因此被迫無奈的妥協。而這樣一來英格蘭國王不僅僅擁有國王稱號,甚至還擁有了兩個爵位,一個是自諾曼王朝時代繼承下來的諾曼底公爵,另外一個是安茹伯爵,同時擁有了這兩塊領地。而亨利二世本身也不是在英格蘭王國長大的,他從小生活在父親的領地安茹,因此亨利二世其實應該算是一個法國人。

亨利二世繼位後,由於此前國內動盪不安的局勢,貴族作爲新的政治勢力逐漸抬頭

不過亨利一世的金雀花王朝建立以後,一個首要面對的問題就是貴族勢力的崛起,因爲長達20年的鬥爭中,這些封建貴族私自擴張自己的城堡和領地,變得越來越尾大不掉,亨利二世雖然是一個頗有作爲的皇帝,但由於這一時期法國不斷的涉入到英國政治中,因此亨利二世晚年遭到了妻子、兒子的雙重背叛,而他本人也在精神失常之下於法國去世。

貴族的崛起迫使國王坐下來,雙方展開了一系列協商

法國之所以積極參與英國的內鬥,主要原因在於,他們不想讓英格蘭國王長期領有法國的封地,爲此法國國王腓力二世在位期間,英法之間始終戰爭不斷,陸陸續續法國通過軍事鬥爭不斷的收回了英格蘭國王在法國的領地,甚至諾曼底公國也只剩下島嶼的一部分,由於英格蘭國王在政治軍事上的雙重失敗,使得國內貴族勢力抬頭更加頻繁。1215年英格蘭國王約翰一世被貴族以及一些封建領主強迫簽署了《大憲章》,標誌着貴族開始凌駕於王權之上。

議會制度的確立——卡住王權的咽喉

《大憲章》雖然規定了諸多內容,但從本質上講,是限制王權的第一步,同時也是保障貴族以及封建領主的第一步,英格蘭國王約翰一世自然不甘心,雖然他多次想要否認《大憲章》的規定,但無奈始終不得其法,而他去世以後,繼位的亨利三世更是隻有9歲,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當時英格蘭已經完完全全被把持到教會以及貴族的統治中去。

大憲章的簽署標誌着英國徹底走入憲政時代,議會制度登上歷史舞臺

亨利三世本人性格乖張跋扈,特別是統治期間的一系列行爲觸動了貴族的利益,雖然約翰一世在位期間已經簽署了《大憲章》限制了國王的權力,但並沒有在法律上規定貴族的政治地位,因此亨利三世經常越過貴族行使職權,就連原本貴族參與的御前會議,在亨利三世在位時期都形同虛設,引發了貴族的不滿。

亨利三世簽署牛津條例後促進了議會制度的發展

而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貴族與1255年強迫亨利三世簽署了《牛津條例》,事實上與其說是貴族強迫亨利三世,倒不如說是亨利三世主動,因爲他需要部分的妥協來維持自己財政方面的需要,他太渴望收復原本在法國的領地,在此基礎上,議會制度首次登上了歷史舞臺,不過由於在很短的時間內,由於貴族自身的混亂,亨利三世曾一度推翻了《牛津條例》的規定。

議會

有關《大憲章》、《牛津條例》的紛爭,在英國曾經持續了很長時間。之所以這樣,是因爲貴族雖然對國王的統治不滿,但是卻從來沒有想過推翻國王。爲此他們創立了一個議會制度,將國王也納入管轄範圍內,以便達成控制國王濫用權力的目的,在亨利三世時期誕生的議會制度,最終在其子愛德華一世繼位以後,被正式確定下來,成爲英國憲政的開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