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文明和歷史之所以可以得到記載,很大的原因就是人類發明了漢字,用漢字的方式將人類曾經的那些過往得到了記錄,這也就是歷史的傳承。而漢字對於中華民族的文明來說,也是起着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你能夠想象嗎?在近代有一位男士發明了一個漢字,卻被已婚女性謾罵了超過三年,而如今人人都在使用,他究竟是誰?


劉半農發明的這個字就是第三人稱“她”,在那個時候用於第三人稱的只有“他”,我們都知道這個字是代表着男性,而女性在封建社會並不是很重要,所以在造字的時候,忽視了女性的“她”,後來因爲中國的打開,越來越多的女性被認知,而女性的話題也漸漸多了起來,所以這時候就會有人發現並沒有可以代表女性的第三人稱,外國人都是用“she”來代替女性,後來有人提議用“伊”或者是“彼女”代表,但是都沒有完全的認可。後來就有了劉半農的“她”的出現,引起了社會的爭議,當時因爲是民國時期,已經開始出現了女權,不再是男尊女卑的情況,所以有很多女性認爲男女平等,不需要有男他女她的出現,所以在那時候劉半農被女權主義罵了三年,說他思想太封建,不尊重女性。


由於這一事件,劉半農被束縛了三年,但隨着白話語開始出現“她”,女性“她”開始傳播,如今,婦女的“她”被廣泛使用。但是,這個漢字的出現,雖然可以區分男女,但男女本身是不同的,“她”和“他”不能混淆。時間文明的組成需要城邦,部落和劇本,而文字在文化傳承中是最重要的。一言不發,很難知道中國的五千年曆史。最早發現的文字是殷尚。甲骨文的文化雖然在甲骨文之前就已經發掘了一些“文字”,可很難研究,因此很難被視爲文字。


1920年劉半農的文章刊登之後,他的說法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她”字作爲女性第三人稱代詞,開始廣泛出現在書籍和口語當中。而作爲“她”的創造者,劉半農還特意寫了首詩歌《教我如何不想她》,後來經過趙元任譜曲,這首歌廣爲流傳。

劉半農是中國近代歷史上非常知名的一個文學家,並且受着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他立志於要成爲一個對社會有作用的文化人。並且用自己的力量將很多國外的著作翻譯成中文,傳播在中國的社會,使得當時的社會文學欣欣向榮。但是他發明的這個漢字卻讓他被廣大的婦女同胞謾罵三年。


我國的民國時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是中國古代文化和西方文學不斷地相互摩擦相互融合的一個時期。而在那個時候也非常提倡婦女的地位,女字旁所組成的漢字都是帶有貶義的,例如漢奸的奸,妖孽的妖,奴隸的奴。很多的中國婦女都認爲牛伴龍是舊社會的投資,專門創造這種字體來侮辱女性。劉半農對此卻沒有任何的表示,依舊過他的日子。


社會的進步和文學的創作纔是劉半農心中所要想做的事情。但是在那個時期婦女也可以頂半邊天,輿論的壓力可以將人淹死在唾沫中。不過好在時代在進步,社會在進步,這種就社會的歧視早就已經改變了。隨着白話文的興起,女字旁的她也逐漸地運用到了很多的文學創作之中。而大家才知道了,對於劉半農的誤解,劉半農只是希望通過他對文字的改革,方便人們的書寫和文化的理解而已,並沒有太多的其他意義在其中。


女字旁的她對於我國社會的推動作用不言而喻,它讓人有了性別的意識,從此男女之間有了文字上的差異,而不僅僅只是性別上的,並且通過女字旁的她,正所謂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倚,人們也從這件事中認識了劉半農這個人。不知道大家對於劉半農的“她”有着怎樣的看法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