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等到人们发现哪怕获得力量之中,仍然需要心态的超越,这个时候才会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普通人眼里的孙悟空是一个力量非常强大的人,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普通人眼里的西游记是热闹、有趣,你知道心理学家眼里的西游记是什么样的吗?

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能够赢得无论男女老少的青睐,必然有其原因。从心理学层面来讲,西游记能够满足几乎不同年龄层的需求。对于青少年而言,通过心理投射可以将自己化身孙悟空,能够感受到自己强大的力量;对于中老年而言,这一路跋山涉水的过程,无疑是寻找自我、认知自我的过程。从迷茫到挫折,从怀疑到坚定,让这个年龄层的人更有感悟,更容易引发共鸣。

本文将试着从两种角度,来解读西游记中的人物角色,希望能够给予读者一种启发。

沙僧的坚守与认同

普通人眼里的沙僧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没有自己的主见,也很少有什么存在感。遇到任何问题只会求助别人,从来没有想过主动去做些什么。但是行事风格很踏实,是个值得托付的人。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很少会花费精力来关注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人们不会关心他的冷暖、饥饱,甚至是生死。

心理学家眼里的沙僧,代表了最广泛的普通人,或者说沙僧是普通人的榜样。西游记作为一部养成型作品,所塑造的角色并不是为批判什么,而是为了让角色本身给人一种启发。沙僧看上去很老实,事实上他完成了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大的贡献。他坚守一份责任(挑着担子),他始终认同正确的价值理念(师父说得对,大师兄说得对)。作为普通人,我们需要的是一份责任和担当,并且始终遵循正确的价值理念,去做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大的贡献。

猪八戒的真实与活泼

普通人眼里的猪八戒,有笑点有泪点,有槽点有亮点。整部西游记里,除了孙悟空之外猪八戒的关注度最高。并不只是因为猪八戒的戏份很重,还有每次无论好事儿坏事儿都有猪八戒的份儿,可以说是成也八戒败也八戒。猪八戒受欢迎的另一个因素是真性情,他敢说实话,敢承认错误,不害怕做错事,也能够承担责任。

心理学家眼里的猪八戒,代表了真实与活泼的本性。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而言,应该是富有活力与生机的。他所提倡的是让人们更加真实地表现自我,而不是过分压抑自我。现实情况是,人们总是喜欢把生机勃勃的东西,变得死气沉沉。把鲜活的生命,置于条条框框之中。通过成长和领悟,普通人中的小部分人能够达到猪八戒的这一层面。

孙悟空的无畏和建设性

普通人眼里的孙悟空是一个力量非常强大的人,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作为弱小的人类而言,潜意识所渴望的正是这种力量。人们在抵御外界的压力时,更需要一种内心强大的力量。所以,孙悟空的这种超强能力正是吸引人们所关注的地方。进一步分析,普通人可以感受到孙悟空的无畏精神,敢拼敢干的精神。

心理学家眼里的孙悟空,是自卑与超越的典范。身为石猴的他是有些自卑的,在通过水帘洞之后才获得了认可。然而他还是一只猴子,也会生老病死。不甘心的他开始了求学之路,获得了无边力量,这是第一次超越,是能力的超越。然而获得能力之后,仍然深感自卑,渴望得到认可,于是自封齐天大圣。后来引出种种祸端,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等到唐僧路过,孙悟空出山这是第二次超越,是心态的超越。

人们在自卑的时候,希望自己获得力量。等到获得力量的时候,不知道该做什么,反而会遭遇各种挫折。等到人们发现哪怕获得力量之中,仍然需要心态的超越,这个时候才会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人格健全的人,是具有建设性的人。一方面他有能力,一方面他肯脚踏实地做事。一路上不允许孙悟空背着师父驾云,就是一种脚踏实地的磨练。同时,一路上遇到所有的问题,几乎都是孙悟空解决掉的,这体现了他的建设性。他从来不会制造问题,而是想办法解决问题。

唐僧的执着与坚定

在普通人眼里,唐僧无异于一个NPC的角色,他的出现无非是让孙悟空展现自己的能力,降妖除魔罢了。唐僧还是一个肉眼凡胎的人,不理解孙悟空的时候,也很让观众感到寒心。唐僧爱絮叨,许多人受不了唐僧的絮絮叨叨。

心理学家眼里的唐僧,人格健全的典范。唐僧每次遇到人都会说同样一句话,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最终目的是什么。这很好地解决了人生的三大问题:对于过去的接纳(无论曾经发生什么)、对于未来的期望(明白自己真正想要做什么)、人生的终极目标(明白自己所要实现什么样的价值)。对于普通人而言所欠缺的是,无法接纳过去,对于未来感到迷茫,不明白人生要实现怎样的价值。

读完本文,你收获到了什么呢?你是否能够从中发现解决当前面临问题的方法呢?把你的想法,告诉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