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六代明君的努力,曾經烽火不休的戰國,終於在嬴政的手上完成統一。不過,秦始皇雖然完成了統一大業,但卻命不長久。而他這一死,便使得各地義軍揭竿而起,六國貴族聞訊亦紛紛造反,令大秦基業陷入危機之中。


不過,秦始皇的暴死,雖令反抗者欣喜不已,但章邯的存在,卻也同樣讓他們頭疼不已。作爲秦末最後一位名將,章邯一向便是秦軍的重要支柱。當時,陳勝吳廣等人造反起義,建立張楚政權,旨在滅秦。在他的號召下,全國各地百姓紛紛響應,不少城池都被農民內部瓦解,同時起義軍周文所率領的數十萬大軍更直逼大秦都城。


此事一出,秦朝上下滿朝皆驚,文武大臣更是個個不知所措。然而章邯卻以驪山修墓之死囚,與農民軍展開激戰,大敗周文。此後,他更是屢戰屢勝,有力的打擊了農民軍的銳氣,就連張楚政權的覆滅也是其一手操作。此外,名將項梁被他擊殺,更令他聲名大振。也正因此,就連明朝學者胡應麟都認爲:“章邯,白起之亞也。”


那麼,章邯如此強大,爲何卻在封王后敗仗連連,甚至連劉邦都打不過呢?其實,當我們仔細分析他的作戰經歷,便能讀出些許端倪。首先,章邯最大的功績一直便是破農民軍及襲殺項梁。然而,既然是農民軍,其隊伍的組成則大多便是流民,他們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即便領導者頗有才能,也不容易領導和指引。反觀章邯則不同,他的士兵雖然也不是正規軍,但他們卻是一批敢於拼命的死囚,其人數更是遠超農民軍。面對不怕死的死囚,農民軍在士氣上明顯就弱了幾分,再加上章邯適時的奇襲,因此義軍大敗。而他在與項梁作戰時,也正因項梁的驕兵輕敵方纔取勝。


當然,我們並沒有完全否定章邯的作戰才能,至少從很多地方看來,章邯仍屬於名將之列。而他之所以在封王后遭逢慘敗,則與他接下來的三點有關。1,過於輕敵。他在擊敗項梁後,曾認爲楚地再無對手,卻被項羽破釜沉舟擊得大敗,從而留下心理陰影。2,失人心。他在投降項羽後,曾坐視20萬秦軍被坑殺,此後他雖被封爲雍王,但其領地卻位於咸陽以西,仍屬秦地,因此秦人非常痛恨他。3,對手不一樣。後來他與劉邦作戰時,指揮官其實不是劉邦,而是韓信。


也正因此,他的潰敗便不足爲奇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