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趙樸初書法作品。趙樸初書法作品。

趙樸初(1907—2000)是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佛教領袖、詩詞大家、書法家。今年5月21日是趙樸初逝世20週年紀念日,上海博物館將從紀念日這天開始,舉辦爲期兩個月的“無盡意——趙樸初書法藝術展”。“樸老生前沒有過多地提及自己的書法,他也從不以書法家自居,他的書法清新儒雅、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 本文爲文物出版社出版的《趙樸初書法集》序言。
趙樸初(左)與啓功先生

當代書壇,啓功先生和趙樸初先生是兩位無可爭議的巨匠。他們一位是學養深厚的學者,一位是慈悲智能的佛教領袖。他們的書法一個朗潤清俊、一個雍容簡靜,都可以說是雅俗共賞,膾炙人口。十年前文物出版社出版了《啓功書畫集》,今天我們又有機會出版《趙樸初書法集》,這是何等的緣分和福分。

談到趙樸初先生,大家都知道他是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佛教領袖、詩詞大家、書法家,但是很少有人詳細地瞭解他充滿傳奇和奉獻的人生,他的一生無時無刻不在踐行着愛國、愛黨、愛教的思想。

趙樸初
上海博物館趙樸初書法展現場 四代翰林的家學淵源

趙樸老出生在一個有着深厚儒學淵源的家庭。元朝末葉趙樸初的先祖趙伯英率領全家從江西遷居安徽太湖縣,世代生息。四百餘年後,也就是1796年,趙伯英的十三世孫趙文楷中狀元,並作爲欽差大臣,率大型使團前往琉球國封王,路過釣魚島,留下了大量詩文,是釣魚島屬我國領土的重要佐證。1844年趙文楷的兒子趙畇授編修,1857年趙畇的兒子趙繼元授庶吉士,1860年趙繼元的兒子趙曾重授庶吉士,補編修。1907年11月5日,趙伯英第十八世孫也就是趙樸初誕生了,因系“榮”字輩,取名“榮續”,又以“返璞歸真,悟初篤靜”之意,取字“樸初”。小名“小開”,意爲“混沌初開”。趙樸初的父親趙恩彤,字煒如。能詩工畫,早年拜嚴復爲師。母親陳慧,字仲瑄,望門之後。祖父陳鑾,探花出身,官兩江總督。陳仲瑄工詩文,擅詞曲,是一位在家居士。幼年的趙樸初在家鄉受到了傳統的私塾教育。

趙樸初書法作品
趙樸初書法作品

1920年,趙樸初離開家鄉到上海求學,住在關絅之家。關絅之的姐姐關素(關靜之)是趙樸初母親早年在武漢結拜的義姐。趙樸初稱關靜之大姨,稱關絅之舅舅。初到上海的趙樸初考上了蘇州東吳大學附屬第一中學預備班,後以優異成績入東吳大學附中學習。也就是在這期間,趙樸初因爲腸胃不好開始喫素。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趙樸初好找同學喫素兩週,節省伙食費救濟工人,並匯300元給上海總商會,據說這是上海總商會收到的全國第一筆募捐款。

趙樸初書法作品

1927年趙樸初因患肺病到武漢舅舅家養病,不久離開武漢,再一次住到了舅舅關絅之所住的覺園。關絅之是清末舉人,同盟會祕密會員,曾幫助孫中山脫險,事後孫中山書扇相贈。1922年,關絅之與周舜卿、沉心師、謝泗亭等人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居士林團體——佛教居士林。同年創辦了佛教組織淨業社。關絅之任副會長。1927年趙樸初養病期間,淨業社遷入覺園,趙樸初在淨業社做祕書工作。並得到了關絅之的悉心培養。1929年,中國佛教協會成立,關絅之被選爲九個常委之一。趙樸初得以有機會接觸全國高僧大德。從此,趙樸初走上了與佛結緣、慈悲爲懷、普度衆生的道路。

趙樸初書法作品

在趙樸老九十歲的時候,他寫了一首詩: “九十猶期日日新,讀書萬卷欲通神。耳聾不畏迅雷震,言笑能教遠客親。曾助新軍旗鼓振,力摧謬論海天清。千秋盲聖敦邦誼,往事差堪啓後生。”這首詩樸老多次書寫,詩的五六七句分別寫了三件事,這是他對自己一生的小結,也是他的人生和情懷的一個縮影。

曾祝新軍旗鼓振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後,宋希濂的三十六師傷亡慘重,圓瑛法師和趙樸初以“上海佛教界護國和平會”的名義,組織了上海僧侶救護隊,開赴吳淞前線,搶救傷員。這一年的上半年,上海市長吳鐵城召集上海慈善界的領袖,成立了“慈聯會”,趙樸初是中國佛教協會的主任祕書,被選爲常務委員,駐會辦公。面對日軍的轟炸,趙樸初帶領衆人救助難民,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個難民所。後來成立了“救濟戰區難民委員會”。此後的三四年間,趙樸初等人設立的難民所增加到五十多處,收容難民五十多萬人次。在此期間,趙樸初和共產黨有了接觸,後來在黨的安排下,前後輸送兩批難民,共計一千二百多名青壯年難民加入了新四軍。黃浦江送別後,趙樸初慷慨寫下了 “揮手汽笛鳴,極目樓船遠。談笑憶羣英,恬恬薪與膽。雄風舞大旗,萬流歸浩汗。同彎射日弓,待看乾轉。”後來,趙樸初又以難童學技術、謀出路爲由,出面辦了一個無線電培訓班。培養了五十名學員,三十八人送往新四軍,這些受過無線電技術培訓的特殊人才,爲新四軍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這個基礎上,趙樸初和陳鶴琴有創辦了慈聯職業學校,入學的難童二三百人,其中志願參加江南抗日義勇軍和新四軍的有112人。在延安的中共中央表揚了上海送難民參加新四軍的事。

趙樸初書法作品

1941年爆發了皖南事變,在犧牲和被捕的新四軍戰士中有不少是趙樸初親手送上船的青年難民和難童。趙樸初心情悲憤,寫下了哀辛士。 “辛士”“新四”之諧音也。 “豈能北轍又南轅,無北無南八表昏。信有修能遭衆嫉,竟教積毀鑄沉冤。鴟梟在室悲弓折,魑魅甘人可理論。逼窄江南容後死,彌天淚雨望中原。”皖南事變後,趙樸初將一百多名新四軍小同志轉移到淨業孤兒院隱蔽,後來轉移到陳毅領導的新四軍根據地。

抗戰時期趙樸初擔任了宋慶齡領導的中國福利會理事,在宋慶齡的領導下,大量的醫藥、醫療器械、服裝等物資支持了延安等抗日根據地。宋慶齡曾親自寫信給趙樸初請他幫助尋找倉庫和工人。抗戰勝利後,爲了反內戰,擁護宣傳中共和平、民主、團結的建國方針。1945年12月30日,馬敘倫、趙樸初、王紹鰲、林漢達、周建人、雷潔瓊、許廣平、鄭振鐸、柯靈、梅達君等成立了中國民主促進會。

趙樸初書法作品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了。爲了救濟安置上海戰區湧入的難民,上海成立了“臨時聯合會救濟會”,趙樸初任總幹事。引進國際援助的物資,救濟上海難民,另一部分送到了解放區。

力摧謬論海天清

1961年3月16日,世界和平理事會會議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開。中國代表團以廖承志爲團長,趙樸初作爲成員之一前往。在會議開幕之前,印度“泰戈爾和平節”德里委員會要召開一次會議,紀念泰戈爾誕辰一百週年。趙樸初代表中國代表團出席會議併發言。趙樸初精心準備了一個歌頌中印友誼及文化交流爲主旨的發言稿。不料在會議中途,作爲會議主席的印度科學和文化部部長卡比爾突然發難,一反會議祥和氣氛,誹謗中國說: “泰戈爾生前很愛日本,單是後來日本侵略中國,他就譴責日本。泰戈爾生前很愛中國,但是如果今天他還活着,看到中國在西藏鎮壓個人自由,看到中國侵略印度,他也一定會譴責中國……”幾位中國官員聽到比爾的話,立即退席表示抗議。廖承志得知這一情況,急忙吩咐祕書把趙樸初叫出來。但是趙樸初已經登臺了,經過短暫的思考,趙樸初神態端莊,語氣平靜而又義正言辭地說: 聽了卡比爾先生的講話,我感到震驚和遺憾。我們中國代表是抱着友好情意來紀念泰戈爾的,下面我的發言可以證實這一點……如果泰戈爾今天還在,看到有人利用他的名字來攻擊中國,損害中印友誼,他一定會感到很難過,他一定認爲這對他是一個很大的恥辱……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些少數叛亂分子作惡多端,背叛祖國。泰戈爾如果還在,應當受批評的不是我們,而是那些想在中國內政上插手的人……關於中印邊界問題,中國人民一直希望能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用談判的方式得到解決。泰戈爾如果還在,應該受批評的不是我們,而是那些想把問題拖上10年、20年,企圖繼承英帝國主義不光榮遺產的人……如果泰戈爾還在,他一定會爲今天的事件感到恥辱和憤怒的,他絕不允許有人利用他的名義,來破壞中印友誼……即興發言結束後,趙樸初用充滿和平友好的語氣宣讀了精心準備的發言稿。趙樸初的發言得到了各國與會代表的高度評價。廖承志很高興,大聲說:“菩薩,你的發言反應很好。”會後,趙樸初將發言內容整理成長詩《如果泰戈爾還在》發表在人民日報上。

趙樸初書法作品

千秋盲聖敦邦誼

新中國成立後,中日邦交以日本國內外逆流所阻,久未能恢復正常。1978年4月10日,趙樸初作爲團長的中國佛教協會友好訪問團對日本進行了爲期三週的訪問,到日本後,趙樸初專門拜訪了大西良慶長老。長老一經過了百歲,兩人分別了 十四年異常珍惜這一期一會。4月25日,趙樸初到奈良參拜了唐招提寺和鑑真和尚墓。森本孝順長老說:我有一個願望,讓鑑真和尚像回國探親。趙樸初表示儘早實現此願望。森本長老曾多次受到中方邀請,但長老堅持不能先於鑑真踏上中國土地。1980年4月13日4時30分,鑑真大師像終於回國。4月19日上午,鑑真和尚像在揚州展覽開幕。同時《人民日報》發表了鄧小平同志《一件具有深遠意義的盛事》,文中說:“這是一件具有深遠意義的盛事,它必將鼓舞人們發揚鑑真及其弟子榮睿、普照的獻身精神,爲中日兩國人民世代友好事業作出不懈努力。”展覽盛況空前,展覽七天時間裏, 18萬人次瞻仰了鑑真像。

趙樸初《鑑真大師紀念室聯語》 唐招提寺藏(資料圖)
趙樸初書法作品

人間佛教弘法行善

1949年的秋天,趙樸初應邀出席了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參與制定《共同綱領》。趙樸初深深地感到,作爲一個佛教徒,能夠參與制定《共同綱領》,參與決定國旗、國歌、國徽,選舉新一屆的中央政府,這是自己的光榮,更是佛教界乃至宗教界的光榮。

趙樸初書法作品

1952年10月,宋慶齡、郭沫若等發起了亞洲與太平洋地區和平會議在北京召開。37個國家的378人出席了會議,宋慶齡致開幕詞。圓瑛法師、明暘法師和趙樸初出席了這次會議。圓瑛法師自1928年連續七屆擔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是中國佛教界的領袖人物,當年在圓瑛法師的介紹下,趙樸初皈依佛門。會議期間圓瑛法師說:什麼是佛事,保衛世界和平乃是最大的佛事。他指出了佛教徒的方向。趙樸初從圓瑛法師的話語中明白了佛事與世事的一致性。

趙樸初書法作品

1953年5月30日,中國佛教協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廣濟寺舉行。七個名族的141位法師、活佛、喇嘛、居士出席了成立大會。會前作爲中國佛教協會籌備處主任的趙樸初起草了《中國佛教協會章程(草案)》,中國佛教協會的宗旨是:“團結全國佛教徒,在人民政府領導下,參加愛護祖國及保衛世界和平運動,協助人民政府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並聯系各地佛教徒、發揚佛教優良傳統。”毛主席看了《中國佛教協會章程(草案)》,親筆加進了“繼承和發揚佛教優良傳統。”這句話也成爲趙樸初指導佛教工作的指導思想。他在文章和講話中,多次探討佛教傳統文化問題。這次大會,通過了中國佛教協會章程,選舉了圓瑛法師當選爲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任副會長兼祕書長。

趙樸初書法作品

1983年五月,趙樸初在紀念會上作《中國佛教三十年》的報告。在這次講話中,趙樸初明確提出了人間佛教的思想。他說:“佛教界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現實事業,佛教徒要農禪並重,在參禪悟道的同時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研究佛學,研究哲學、科學、醫學、音樂、書法和文學等。注重開展國際交往,以民間外交的形式推動國際和平的交往。”趙樸初又說:“現代以來,佛教大師太虛積極介入社會活動,提出教理、教制和教產兩種革命的口號,主張注意今世問題,追隨太虛辦學的印順法師也認爲,人間佛教是重入菩薩行的,在不離世事,不離衆生的原則下,達成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的目的。”

趙樸初書法作品

趙樸初曾說:“出家是大丈夫事,要有決心獻身於佛教,爲法忘軀。出家爲了解脫,要解脫必須要持戒,要以戒爲師。譬如公民要安居樂業,必須要遵守法律,上街走路,必須遵守交通規則,否則不安全。佛教要與社會主義相協調,一方面國家有宗教政策,確保信仰自由,另一方面,教徒必須愛國守法……佛教與中國文化有密切關係,佛教事業越來越得到國家支持。”范文瀾說:“不懂佛教,即不懂中國文化。”周建人說:“佛教是值得重視的。他們二老都是馬列主義者。”1998年3月10日,趙樸初在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上談到中國應該制定一部宗教法。他說:“中國正在實行依法治國,沒有國家最高權力通過的宗教法作基礎,有關宗教的單項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出臺再多,也不能形成有關宗教的法律體系。宗教工作的基本任務是貫徹執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這一點今後也不會變。中國有五大宗教,一億多信徒。中國領導人最近提出,中國將繼續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同時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趙樸初書法作品

趙樸初就是這樣理解佛教、踐行佛教的。他長期思考宗教和社會主義相適應的問題。他認爲國內佛教或宗教與社會主義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具有共同性。他強調佛教意識形態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四有、五愛有相通之處。他主張推行人間佛教,把菩薩行定位於人間止行,而不是侷限於廟宇內。

翰墨結緣德藝雙修

樸老生前沒有過多地提及自己的書法,他也從不以書法家自居,他的書法清新儒雅、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樸老曾擔任過北京書學研究會的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首屆副主席、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長,爲社會留下了難以計數的墨寶。但是他從沒有寫過一張商品字。他以鞠躬盡瘁、終生報恩的滴水之恩精神,真正恪守並實踐了他的弘揚文化即弘法行善,德藝雙修、翰墨結緣的藝術思想。其文化功德如彌天化雨,無限無量。

《趙樸初書法集》

景偉同志多年來多方收集樸老各個時期的書法作品,書寫內容豐富,有古典詩詞、自作詩詞、俳句、佛教偈句、嘉言;形式多樣,有直幅、對聯、橫幅、書札。數量之多,質量之高是空前的。向我們全面展示了樸老深厚的學養、精深的藝術造詣、真摯的情感和博大的情懷,這是對當代中國書壇的重要貢獻,同時也是給後人留下的一筆寶貴的藝術財富。

是爲序。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