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官方發佈對華戰略方針報告,告知國會近年來美國政府對華政策及實施情況,並提出未來對華施策方向。報告再度強調對華政策要以“有原則的現實主義”爲指導,開展“大國競爭”策略。

“有原則的現實主義”下的對華競爭策略是白宮《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對華戰略基調的延續。所謂“原則”是以“結果爲導向”評判兩國關係好壞,即美國只看重結果,不會被中國的承諾所迷惑,要求中國給予美國對等回報,以具體結果爲標準調整兩國關係。所謂“現實主義”是將中美關係的本質定義爲“競爭關係”,改變過去以接觸求改變的對華戰略,轉而以競爭迫使中國達到美國要求。

從更爲宏觀的角度看,“有原則的現實主義”已成爲“特朗普主義”在外交領域的重要部分,並非只爲對華政策量身打造,而是“美國優先”原則下對美國外交戰略的重新調整,其內核已經逐漸背棄美國平衡權力與原則、兼顧硬實力與軟實力的一些傳統外交思路。

特朗普在2017年首訪中東、歐洲時提出“有原則的現實主義”,作爲外交領域落實“美國優先”的核心概念。2017年底,美國白宮出爐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對“美國優先”和“有原則的現實主義”進一步闡釋,核心要義在於美國對外政策將以國家利益爲準繩調整,國家經濟安全將在國家安全中置於首要位置,對外政策調整也遵循這一總原則。換句話說,“有原則的現實主義”更像是精緻的利己主義,從更爲狹隘的國家利益角度定義美國外交所應遵循的路線圖。

在特朗普堅定執行“美國優先”的戰略邏輯下,美國外交重軍事、調經貿,重利益、調責任的特點十分突出。軍費開支上,從2010到2017年,美國國防預算經歷七連降,從6910億美元一路減少到5740億美元。但特朗普執政後,軍費調降的局面立刻扭轉。經貿問題上,特朗普牢牢抓住“公平”二字,在處理對外政策時更強調“經貿當先”,調整的最大特點是競爭性、功利性上升,合作性、讓利性下降。特朗普甚至不再用戰略眼光看待歐洲、日本、加拿大等盟友,而更多從純粹的經濟角度審視彼此關係是否“公平對等”。即便是盟友,也未必是美國經貿上的合作伙伴,而可能是撈取美國實惠的“搭便車者”,或是“美國優先”的絆腳石。

“有原則的現實主義”是美國根據世界之變、國情之變但戰略目標不變所做出的現實調整。特朗普政府認爲,當前地緣博弈和大國競爭全面迴歸、美國國力相對衰弱,但美國維持霸權的戰略目標卻不容改變。爲此,奧巴馬政府“自由主義”原則指導下的對外戰略已不再適用,光靠國際主義、多邊主義無法實現美國護霸的戰略目標,外交上的改弦更張刻不容緩。

與此同時,美國國家之變同樣折射在其對外政策的調整之上,國力的相對衰弱和內政的動態變化讓美國不得不捨棄部分傳統外交原則,而這一改變在美國曆史上也不是無跡可尋,成爲美國學界所討論的“傑克遜主義回潮”,其中包括兩層主要涵義。第一,維護美國的安全和繁榮應不受國際制度約束。這種看法顛覆了自二戰後美國外交思想以國際主義爲主導的基本趨勢,迎合了特朗普支持者對傳統政治精英自由主義外交政策的不信任,標誌着美國不再把捍衛其國際秩序核心地位視作長遠戰略目標。

第二,強調外交政策要以國內政治爲依據。“有原則的現實主義”體現了特朗普對國內選民需求的強烈關注,其支持者對“美國人”身份認同、人口結構變化和多元文化抱有強烈焦慮感,對自身狹義經濟利益的關注遠超對全球利益的關注,認爲美國並未從全球化中獲得經濟實惠,這些情緒都成爲推動特朗普對外政策之變的重要內因。

在“美國優先”這一主導原則的戰略引領下,美國正試圖採取現實主義手段追求自身狹義的安全與繁榮,在謀求維持霸權地位的同時剝離對外戰略中的自由主義成分,必然會對整個戰後國際秩序的穩定造成較大沖擊。當然,未來美國的對外戰略方向仍可能出現回擺反覆,只不過這一刻何時到來尚未可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