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韩信在背水一战之前,就已经知道了赵局的军事部署,如果没有知己知彼,就随随便便的把军队给置于死地,这就是统帅的瞎指挥,还需要有准备和后招,不能冒任何风险,要是没有其他方法的话,结果只会陷入更大的困境之中。实际上在张郃进攻时,蜀军打败,士兵溃散,马谡失守了街亭,这也导致诸葛亮在失去重要据点之后,进退无法,只能撤军,第一次的北伐就这样无功而返。

为何同样的招数,韩信背水一战获得生机,马谡街亭失守而被杀?

1

韩信在井径之战中统帅三军,背水一战,用不到2万的新兵,在一个早上就把赵军的20万大军给打败了,诛赵相陈馀擒赵王赵歇,一时名闻海内威震天下,虽然汉军这一仗赢了,却并不明白到底为何会赢,他们对于明明必败的战争却莫名其妙的胜利了,实在是无法承受。

所以在庆功宴上就有人问韩信,这时韩信也大概的解释了一下,诸将领听后顿时对韩信佩服的五体投地,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搞懂韩信的妙计,因为就算是他们搞懂了,也是很难复制的,要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不是什么人都能用的,如果乱用的话,只能是只能是置之死地而必死。

2

比如三国时期的马谡,他是蜀国的越嶲太守,才华过人,有着很高的军事才能,诸葛亮对他也是非常赏识。虽然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曾对诸葛亮说过:“马谡是一个言语浮夸之人,不可以委以重任,一定要对他多多考察。”只是诸葛亮并不以为意,还常常在一起谈论军事,而马谡经常会有一些非凡的见解,让诸葛亮都佩服,这也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埋下了伏笔。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时,诸葛亮坚持没有用魏延、吴懿等作为先锋,而是用了马谡,在街亭和张郃交战。马谡在街亭并没有按照诸葛亮的部署,在王平多次劝说时,也不听。之后王平把水源给断了,长时间之后导致军心不稳。

这时马谡就用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理论,觉得将士们在绝境之中,定会拼命,能够势如破竹。实际上在张郃进攻时,蜀军打败,士兵溃散,马谡失守了街亭,这也导致诸葛亮在失去重要据点之后,进退无法,只能撤军,第一次的北伐就这样无功而返。诸葛亮回到汉中之后,以正军法把马谡斩杀。

3

在街亭马谡用了和韩信一样的招数,结果是韩信在绝境中获得一线生机,而马谡却是失守街亭被杀,为何会有截然不同的结局呢?

第一点、用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招首先是我方兵力不足,重要前提是将士一定有必死之心,只有在知道将要死去时,才可能会拼死一战。如果说知道不必要死的话,那么为何还要拼死呢?所以在兵力充足之时,绝对不可以把军队置于死地,明明占据了优势偏要自掘坟墓,马谡就是这样找死的。

第二点、一定要充分的了解敌人情况,任何的战事都是不能闭门造车的,越是危险的计划就越不能了。而韩信在背水一战之前,就已经知道了赵局的军事部署,如果没有知己知彼,就随随便便的把军队给置于死地,这就是统帅的瞎指挥,还需要有准备和后招,不能冒任何风险,要是没有其他方法的话,结果只会陷入更大的困境之中。要不是韩信预先安排了高邑的骑兵,他就不会背水一战了。

要知道,自古至今任何一场战争的胜利,都是统帅精密的结果,并不是靠赌博,靠运气,而拥有这种想法的人,是做不了名将的,就算是他有再大的运气也是无济于事。在战争中虽然有偶然性,但是这种偶然性也只会垂青有着爱军之心的统帅。

只是马谡只是记住了置之死地而后生,并没有深入分析当时的局势,还生搬硬套韩信的背水一战,结果是输的惨不忍睹。对此,小伙伴们有什么看法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