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小倉鼠打洞學會另一種情懷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明朝盛世,始於和尚皇帝朱元璋。這位開國皇帝雖然出身低微,卻深諳治國之道。這他的統領下,明朝前朝的發展相當不錯。在二十多個兒子中,朱元璋最爲看重的便是長子。甚至在太子早逝之後,還要立其兒子爲皇太孫,直接跳過其他兒子,將皇位傳給了孫子。
這個幸運當上皇帝的孫輩便是朱允炆,但僅僅在四年之內,他就被自家的叔叔給推翻了。朱元璋爲立儲費盡心思,到頭來,明朝的第二任皇帝也僅僅治理天下四年的時間,並且大部分時間處於戰亂之中。
靖難之役爆發之後,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向朝廷宣戰,結局便是皇帝慘敗。人們也嘗試解釋其他的可能性,假如馬皇后還活着,朱棣還敢不敢以清君側名義造反?
一代名後,天下臣民皆敬佩
馬皇后是何人?她原本只是寄養在郭子興家中的養女,後續的人生基本跟着朱元璋一同變化。被郭子興許配給朱元璋之後,她便跟着夫君一起打天下。洪武元年,朱元璋稱帝登基,夫人馬氏也就成了馬皇后。
除了統領後宮之外,馬皇后還是朱元璋的得力助手。在戰亂時期,她就曾爲朱元璋提供很多想法支持了。朱元璋多疑而又脾氣暴躁,馬皇后則溫柔知禮。
在朱元璋多次暴躁衝動時,也是馬皇后在身邊多加勸阻,才使得朱元璋不至於因衝動而殺了太多人才。也正是因爲這樣,天下臣民對於皇后都相當服氣。
《明史》讚揚馬皇后,“母儀天下,慈德昭彰”。朱元璋對於皇后更是敬愛,洪武十五年,馬皇后病逝,朱元璋還因此傷心得不願再立後。即便只是一介女流,她在明朝的影響力也不可小覷。
倘若馬皇后在世,靖難之役或可避免
靖難之役,堪稱建文年間的大難。彼時朱元璋剛逝世不久,新帝的地位尚未穩固,朱棣就帶兵造反了。這一次大動亂,直接使得明朝第二代只存在了四年,隨後便消失在時代的洪流中了。
論輩分,朱棣還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叔叔。但在皇室利益面前,叔侄關係也就經不起考量了。造反的最直接原因來自於削藩,建文帝爲了更加集中自己的權力,便採取措施收回了分封藩王的勢力。在自己的利益面臨損害時,朱棣便以“清君側”的名義造反了。
所謂“清君側”指的便是爲皇帝剷除身邊的饞臣,當時甚至是特指晁錯。面對造反,新帝無力抵抗,僅四年時間就被打敗了。
建文帝的失敗包含複雜原因,失敗幾乎是一個必然的結果。但倘若當時馬皇后還在世的話,這場悲劇又是否可以避免呢?
靖難之役爆發時,建文帝最直接的劣勢在於無大將可用。因爲在朱元璋時期,他殺掉的大臣實在不少,光是胡惟庸事件,受牽連的就有上萬人之多。據史料記載,馬皇后臨終時還囑咐朱元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朱元璋顯然是沒有做到。
倘若馬皇后還在世,面對朱元璋的暴怒殺人必然會多加勸阻。這樣一來,當建文帝登基時,也就不至於身邊一個可用的大將都沒有了。朱棣造反的把握,一部分在於深知朝中沒有大將。
馬皇后在世必然會成爲他的顧忌之一,畢竟,馬皇后所得的臣民擁護可是不少。
更何況,倘若馬皇后還在世的話,朱棣當皇帝也就名不正言不順了。在大部分明史中,都將朱棣的生母記爲馬皇后。
而實際上,這或許只是朱棣爲了給自己當皇帝找個合理的身份,才故意改了生母。面對健在的馬皇后,他可就沒有這樣順當的理由了。
朱棣早在造反之心,在朱元璋跳過一衆兒子,立孫子朱允炆爲儲君時,一切就已暗潮洶湧了。一切不滿只爲伺機而動,建文帝的軟弱更是朱棣敢於出兵的原因之一。馬皇后在,建文帝便有了內助,藩王的造反之戰沒那麼容易打。
雖未必馬皇后在世就一定能阻止靖難之役的爆發,但對於朱棣而言,勢必是有着一定的顧忌的。
小結
在朱元璋時代,馬皇后的功勞不亞於唐太宗時期的長孫皇后,一代賢后功不可沒。倘若她在世,亂臣賊子有謀反之心時,也不得不多顧忌一些。假如建文帝時期還有馬皇后扶持,或許就不至於僅四年就換新皇帝了。
參考資料:《明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