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於此,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提升國資國企改革成效、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推動製造業升級和產業發展等基本路徑,爲“國家賬本”增收節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必將更加有利於發揮“國家賬本”的引領帶動作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新動能,爲人民羣衆過好日子提供強大支撐。“國家賬本”立足疫情防控形勢和人民羣衆生產生活的實際困難,從就業、教育、衛生等基本民生方面加大投入。

特約評論員/艾佩韋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5月22日,《關於2019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正式發佈。在這份被稱爲“國家賬本”的預算報告中,可以清晰地看到,2020年我國政府預算收入有所下降,但政府支出強度不減。直指民生領域支出的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到24餘萬億元,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達到12餘萬億元,都將爲保障民生髮揮重要作用。可以說,“國家賬本”就是一本民生賬。

“爲政之道,以順民心爲本,以厚民生爲本。”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人民羣衆的生產生活造成影響。回應人民羣衆的期盼,黨和政府拿出“真心實意”、“真金白金”,做好“加減乘除”法,全力保障人民羣衆的生產生活,用政府的“緊日子”換取人民的“好日子”。

做好基本民生支出的“加法”。“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減”,政府工作報告對基本民生支出作出明確要求,而這一要求在“國家賬本”中得到充分體現。“國家賬本”立足疫情防控形勢和人民羣衆生產生活的實際困難,從就業、教育、衛生等基本民生方面加大投入。在24餘萬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預算佔比13%,比2019年執行數上升8.8%,教育預算支出佔比14.8%,衛生健康支出佔比7.2%。同時,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還將繼續增加200億元,重點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和掛牌督戰地區傾斜。從一項項數據中不難看出,黨和政府保障社會民生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強。

做好節用裕民的“減法”。與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政府一般性支出堅決壓減,減稅降費力度的持續加大。“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黨和政府堅持節用裕民,當起“鐵公雞”、打好“鐵算盤”,明確提出“中央本級支出安排負增長,其中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壓減50%以上”等要求,確保不該花的錢“一毛不拔”,該花的錢“掰成兩半”花,把節約的錢全部用於改善民生。同時,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預計全年爲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降低工商業電價5%政策延長到今年年底,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再延長至明年3月底……一系列舉措都將進一步穩住企業、穩住就業、穩住經濟,讓人民羣衆收穫更多穩穩的幸福。

做好科學技術支出的“乘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當前,中國創新指數位居世界第14位,高鐵、5G移動通信、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進入世界前列,以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爲支撐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創新爲改善人民羣衆的生產生活水平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全國一般預算支出中,科學技術預算支出佔比4%,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這部分“真金白銀”的投入,必將匯同全社會研發支出,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爲經濟社會復甦發展提供更強動力,爲人民羣衆美好生活提供更好支撐。

做好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的“除法”。“國家賬本”事關經濟社會方方面面,事關廣大人民羣衆的切身福祉,必須確保把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花到緊要處,而要做到這一點,黨和政府的服務要更加優化,要向改革要動力。基於此,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提升國資國企改革成效、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推動製造業升級和產業發展等基本路徑,爲“國家賬本”增收節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必將更加有利於發揮“國家賬本”的引領帶動作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新動能,爲人民羣衆過好日子提供強大支撐。(艾佩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