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皇帝作爲一國之主,如果討論的渴了、餓了,身旁的太監便會立刻奉上茶和小點心,但大臣們就慘了。朝會制度規定:皇帝上朝一般是在卯時,也就是早上5點-7點左右。

大家都知道,在封建社會時期,朝廷有朝會制度。文武百官穿戴整齊,與皇帝在京城的大殿內共商國事。如果最近沒啥大事發生,太監就會宣佈退朝。如果有要事討論,那朝會結束的時間就不可知了。皇帝作爲一國之主,如果討論的渴了、餓了,身旁的太監便會立刻奉上茶和小點心,但大臣們就慘了。

乾隆插圖

他們常常是餓着肚子硬挺着,即使想上廁所也不敢打報告,而能讓他們撐下去的原因,便是他們嘴中含着的人蔘片。爲何官員們在上朝前都不喫早飯呢?小編今天就以清朝爲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其中的內幕。 首先是清朝的朝會制度。

清朝皇帝並不是天天上朝,所以官員們也並非天天開會,上朝的週期大概爲10天一次。當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例外,這三位皇帝要求臣子天天上朝。而在上朝時,也並非所有官員都有資格覲見,只有京官、三品以上的大臣,纔有資格進殿奏事。

大臣插圖

朝會制度規定:皇帝上朝一般是在卯時,也就是早上5點-7點左右。但這並不意味着大臣可以在5點踩點上朝,他們必須在3點-5點這段時間在宮門外等候。由於滿清統治者在入關後將北京城分爲內城和外城,所以很多漢族大臣都被迫在外城居住。而外城與紫禁城相距甚遠,爲了能趕上朝會,很多漢族大臣凌晨一點就得從家裏出發。這個時間點,恐怕很少有人能喫下飯。 其次是朝廷禮儀問題。

如果大臣們是在家中喫喝完才上朝的,那在上朝的過程中難免會想上廁所。但皇帝和其他人正在討論國家大事,你貿然舉手說要上個廁所,你想皇帝會怎麼看?這種行爲在古代屬於大不敬之罪,是會被砍頭抄家的。爲了解決生理問題而掉了腦袋,你想想有多冤?

大臣插圖

退一萬步講,即使皇帝同意你上廁所,你在偌大的紫禁城都找不到一個能上廁所的地方。別看紫禁城房子衆多,但爲了避免皇帝和妃子們聞到臭味,當初設計師並沒有蓋廁所。皇帝和妃子們用的都是恭桶,有專人負責清理。你不可能讓皇帝再借個恭桶給你吧?所以爲了這些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大臣們通常都餓着肚子上朝。

大臣插圖

​最後,含人蔘片的原因。

很多大臣爲了上朝都是凌晨從家裏出發,一路車馬勞頓。到達宮門後,還要等皇帝兩三個小時。好不容易捱到上朝,還不一定幾點能下班。這般折騰,即使鐵打的身子也受不了。而且他們爲了不在朝堂失儀都不喫早飯,所以爲了能夠有充足的體力堅持到下朝,他們便口含人蔘片。皇帝雖然知道了此事,但考慮到朝臣的辛苦,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看不見了。由此可見,古代在京城當官有多不容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