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伊索說,舌頭可以說出史上最動聽的話語,令你心花怒放;也能說出比毒蛇還惡毒的語言,傷人性命。

下面這5句看似平常的句話,卻在無意中傷害着孩子,看看你說過幾句?

1、這麼簡單你都不會,怎麼這麼笨

在陪孩子做作業,或是在給孩子檢查作業的過程中,如果看到孩子犯了一些低級的錯誤,家長的心裏會無比得焦躁、着急,甚至會脫口而出:“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題目都做錯!”

家長也許是無心之語,可孩子還小,他們沒有足夠的能力區分父母話語的真假,往往是從字面話理解大人的意思。這句話在他們看來,就是爸爸媽媽在否定自己的能力,認爲自己不如別人。

其實每一個孩子最大的幸運,就是遇到能耐心幫自己解決困難,但從不看低自己的父母。世上沒有完美的小孩,更不會生下來就有十八般武藝,在孩子成長的路上,請父母們多一點耐心和鼓勵。

2、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這句話是不是非常耳熟,你是不是也曾對你的孩子說過?

被父母拋棄過的孩子,內心的恐懼和不安將會伴隨他的一生。長大之後會變得極度缺乏安全感,對別人也很難產生信賴。

要知道,我們教育孩子的真正目的,並不是爲了讓孩子害怕,而是想讓孩子意識到行爲的錯誤,走向正確的道路。

有句話說得好:成長過程中,儘量爲孩子建立安全可靠和諧溫暖的環境,相較於威脅性的環境,這樣的環境更利於孩子成長。在這裏呼籲各位家長:千萬不要隨意丟下孩子不管,說說也不行!

3、不可以

“不可以”、“不行”、“你不會”,這些否定的句子大概是很多父母的口頭禪。

很多人不知道,如果孩子長時間被灌輸同一種意識,會產生強烈的心裏暗示。本來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會下意識地覺得自己不行,做不到。

在安全範圍內的事情,如果父母把“不可以”換成“試一試”、“相信你自己”這種鼓勵性的話語,也許對孩子來說,會是另一番心情。

正常情況下,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需要說“不”的概率應該是越來越少,因爲他最終會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形成自己獨立的“三觀”,發展出足夠的理性和自律,自覺劃好言行的界限。倘能如此,爲人父母者便可以驕傲地說,我的教育是成功的!

4、你看看人家

每一個階段,我們都承受着父母給的壓力對比,在父母的眼裏,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是最好的,別人家孩子覺得不行的,我連碰都不可以硼,別人家的孩子做得好的,及時你不喜歡,你也必須要給我去嘗試。

從家長的角度來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多優秀,多乖多聽話”是一句正常不過的,對子女的教育和期望。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這句話可能未必那麼動聽,這句話更多的是父母對自己的約束和否定,即使知道它原本是父母的一番好意。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即使有些地方做得好不夠好,也希望父母在欣賞別人家孩子的同時,給自己一份肯定。

別再拿別的孩子和自家孩子做對比了,這種毫無意義的對比不僅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更會加深親子之間的裂隙。

5、只要你乖乖聽話,我就給你買這個

現在很多的家庭都是老人在帶孩子,因此當孩子在討價還價沒有得到滿足時,會利用老人的心軟——他知道家長會見不得自己哭而滿足他的要求。

所以各位家長一定要讓老人和自己站在同一邊,對於不合理的要求堅決拒絕,大多數孩子是可以改掉這個毛病的。孩子看到大人不接招,不妥協,就會「乖乖就範」。

在孩子完成了一些事情後,家長可以獎勵孩子小紅花、擁抱、親吻等精神獎勵。讓孩子感到自己不錯、自信心得到提升並伴有喜悅感。

多用精神獎勵,給他一個愛的抱抱、一個讚許的擊掌比什麼都好,會讓好行爲得以強化,下次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爲概率就會提升。

孩子的行爲出現了問題,一定是因爲家長的教養方式出現了差錯。孩子的所有問題,都可以在家長身上找到出口。

面對孩子的問題,家長應該耐心去發現問題,並溝通和解決問題。因爲任何一個小問題,都可能成爲孩子以後人生的大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