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睿宗李旦重新复位,但李旦和多年前的中宗李显一样,他自己本身并不是政变的领导者,依靠的主要是儿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

刚子聊历史

原创作品,洗稿,抄袭必究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垂拱元年(685年),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后赐死太平公主唐。


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过忠等;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由盛转衰埋下伏笔。


李隆基从小就聪慧明达,多才多艺。

《旧唐书·玄宗本纪》记载,在他7岁那年,有一次李隆基带着衣甲鲜明的侍卫入朝,要去觐见祖母武则天,刚好在宫门口碰见正在当值的金吾将军武懿宗。


武懿宗是武则天族侄,一贯恃宠骄横,看见李隆基小小年纪却派头十足,就想杀一杀他的威风,于是上前大声呵斥,并准备驱散他的仪仗队。没想到李隆基却毫无惧色地走到他面前,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


在李隆基的青少年时代,整个帝国高层的政治形势风云变化,朝堂上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激烈的权力斗争,他的父亲李旦身为皇嗣,更是长期处于各种政治斗争中。


神龙政变后,中宗李显复位,然而帝国并没有像人们期盼的那样焕然一新。韦皇后,武三思等人很快窃取了帝国的权柄,一时间权倾朝野。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太子李重俊又发动了一次政变,虽然诛杀了武三思及其党羽,但很快功败垂成,自己反被临阵倒戈的部下所杀。


李隆基成长道路上所亲身经历的这一切,无不让他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同时也让他充分领略了政治斗争的复杂和残酷,尤其是军事政变这种极端的政治斗争形势,更是引起了李隆基的极大关注和思考。


而他的姑姑太平公主也不是等闲之辈。

《旧唐书》称:“太平公主丰硕,方额广颐,多权略,则天以为类己,每预谋议。”


意思就是太平公主不管从哪方面都很像她的母亲武则天,武则天也很喜欢她,所以常常让她参与各种朝政。参政的机会多了,太平公主的政治头脑和经验就不是一般公主可比的了。


中宗复位时,因为太平公主参与政变有功,所以被中宗李显加封为“镇国太平公主”。此后,中宗又专门派出禁军进驻太平公主的府邸负责警卫,十步一岗,五步一哨,其警卫规格与皇宫几乎无异。


除了政治上的强势之外,太平公主的经济实力也是非常人可比,她首次获封就远远超出了制度规定的范围,达到了一千二百户,后来又增加到三千户,神龙政变后,李显又将她的食邑加到了五千户,加上她儿女的封邑,太平公主一家的封邑竟然高达八千户以上。


太平公主可谓是集财力、地位、智慧于一身,这样的女人在政坛上自然是呼风唤雨,其门下也聚集了大量的追随者。


公元710年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合作了一把,成功的诛杀了韦氏政党。睿宗李旦重新复位,但李旦和多年前的中宗李显一样,他自己本身并不是政变的领导者,依靠的主要是儿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李旦本身对太平公主的能力就十分欣赏,而今自己的复位又得益于她的极力促成,所以对她尤为倚重,经常召她入宫商议朝政大事。


自此,太平公主权势日隆。“公主所欲,上无不听,自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其余荐士骤历清显者不可胜数,权倾人主,趋附其门者如市。”


太平公主的野心也随着权势日益膨胀,自从她的母亲武则天拉开了女主天下的历史大幕,阴盛阳衰的李唐就仿佛永远都摆脱不了“牝鸡司晨”的尴尬。神龙政变刚刚结束了武则天的时代,接踵而来就是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这一批野心勃勃的女人,如今韦氏集团刚刚覆灭,更具权谋更有实力的太平公主又一手把控着朝政。


李隆基当上太子后,她与姑姑太平公主昔日的“同盟”关系已经不复存在了,相反,彼此对于对方的存在都感到莫大的压力。


起初太平公主对李隆基做太子是不反对的,她认为李隆基不过是个年少气盛的毛头小子,以自己的能力和权势完全可以驾驭他。没想到这个年轻的侄子坐上太子位后,表现出来的英明果敢让自己大吃一惊,太平公主开始后悔了,她预料到假以时日,李隆基必定会成为自己攫取权力的绊脚石,于是她开始四处散布舆论,以李隆基不是长子为由,不该被立为太子。说白了,太平公主就是想立一个软弱的太子以便她掌控。


眼看着儿子和妹妹的争斗愈演愈烈,暗弱的睿宗李旦无可奈何,于公元712年提前禅位给太子李隆基,这一年李隆基刚满28岁,登基称帝,是为唐玄宗。


形势对初登皇位的李隆基很不利,但玄宗终究赢得了这场“博弈”的胜利。

玄宗刚登基之初,他所面临的形式对自己相当不利,因为当时的宰相班子中左仆射窦怀贞、侍中岑曦、检校中书令崔湜都是姑姑太平公主的心腹,为了削弱姑姑的势力,时任右仆射的刘幽球献策,决定与右羽林将军张暐联手,准备暗杀岑曦和崔湜。不想事情败露,刘幽球和张暐均被流放。头一次交手,李隆基不仅没伤太平公主一根毫毛,自己还折损了两名心腹,这令他万分沮丧。


刘幽球被流放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各自提拔了一名心腹进宰相班子,至此宰相中7人有4人是太平公主的心腹。宰相陆象先属于“骑墙派,”真正支持李隆基的,只有郭元振和魏知古2人,玄宗李隆基明显处于下风。


到了公元713年,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右羽林将军李慈等相继投到太平公主门下,自唐伊始,谁都知道掌握了禁军就能控制皇宫的一切,太平公主已经图穷匕见!


七月初一,李隆基的亲信魏古知探知,太平公主准备七月初四发动政变,李隆基随即作出了部署,于七月初三抢先下手,先是以武力诛杀了太平公主宫中的禁卫同党,而后赐死了太平公主及其主要党羽。


在玄宗李隆基的铁腕镇压之下,一个昔日强大的政治集团几乎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紧随着流血宫变之后,玄宗李隆基对全国政坛进行了大洗牌,文武百官升迁的升迁,贬降的贬降,在铁血的洗礼之后,帝国的权柄完全控制在皇帝李隆基的手中。一个“牝鸡司晨”的时代终于结束,大唐王朝重新拥有了一个朗朗乾坤,年近而立之年的李隆基站在沧桑的玄武门前,依稀看见了“开元盛世”的曙光。


参考文献:《旧唐书》《资治通鉴》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诙谐的角度解读历史,关注刚子聊历史,了解更多历史小故事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