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位高、落點實”“擔當有爲,卓有成效”“彰顯法治特色,體現出深厚的爲民情懷和強烈的責任擔當”“一本新時代法治中國‘故事書’、一幅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新時代完善發展的‘全景圖’”……5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與會代表紛紛爲在不平凡的一年多時間裏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各項工作點贊。

以高質量立法推動高質量發展,有力回應時代和改革的法治需求

4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與會人員通過現場出席和網絡視頻出席的方式,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自2019年3月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法律5件,修改法律17件,作出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12件。一年多來,全國人大常委會緊扣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立改廢釋並舉,堅持質量與效率並重,加強重要領域立法,不斷提高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水平,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立法成績單。

配合和促進全面深化改革,確保重大改革於法有據——外商投資法通過後,一攬子修改8部相關法律。修改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確保改革成果同步惠及臺灣同胞。修改證券法,爲資本市場改革和健康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高質量立法推動高質量發展——制定資源稅法,修改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森林法,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融入立法。起草並審議長江保護法草案,用法治力量保護長江母親河。審議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修改土地管理法,堅持農民利益只做加法不做減法的底線立場和修法方向。

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爲奮鬥目標,加快民生領域立法——制定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爲全方位全週期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法律保障。修改藥品管理法,切實解決假藥、劣藥、藥價高、藥品短缺等問題。制定疫苗管理法,爲疫苗研發、生產、流通、接種加上一把“安全鎖”。總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經驗,制定實施專項立法修法計劃,對30件立法修法項目作出統籌安排。

分單元多次審議,先後7次公開徵求意見,反覆修改,精雕細琢,爲制定出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打下堅實基礎。

…………

“作爲一名法律工作者,我最關注的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工作。”江西省律師協會副會長馮帆代表告訴記者,這一年多來全國人大的立法任務很重、質量很高,彰顯了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擔當和作爲。

“一年多來,全國人大常委會以高質量立法推動高質量發展,有力地回應了時代和改革的法治需求。”陝西西安廣播電視臺播音部主任孫維代表印象最深刻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全國人大常委會迅速行動,出臺有關決定,全面禁止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和食用,防範公共衛生安全風險,促進社會文明進步,以實際行動踐行爲了人民、服務人民的使命擔當。

“面對國內突發疫情和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風雲動盪,全國人大常委會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取得了極不平凡的成就,值得點贊。”中國石化集團齊魯石化公司總經理韓峯代表說。

關注老百姓急事難事,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2019年4月,湖南省岳陽市君山區。全國人大常委會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一行,冒雨來到華龍碼頭附近,只見蘆葦蔥鬱、碧浪萬頃,水鳥翱翔其間。幾年前,這裏曾遍佈非法沙石碼頭,土地裸露,生態破壞嚴重。幾年的集中整治下來,青草茵茵、江水清清,重現“白銀盤裏一青螺”的美景。

依法開展計劃和預算監督工作;推進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監督;紮實做好專項監督工作;加強司法工作監督;遵照法律規定開展執法檢查……一年多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堅持正確監督、有效監督,聚焦行政權、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的依法正確行使,關注老百姓牽腸掛肚的急事難事,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更好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攻堅任務。

檢查中小企業促進法、水污染防治法、高等教育法、就業促進法、可再生能源法、漁業法6部法律的實施情況,聽取審議24個有關監督工作報告,開展3次專題詢問、7項專題調研,作出1項決議,此外還聽取、審議其他報告15個。看到全國人大常委會一年多以來的監督工作,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大陳實驗學校校長翁麗芬代表表示:“教育醫療、環境治理、就業擇業,關乎人民羣衆日常生活。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越嚴、越實,法律實施就越有力度、越有效果,法治觀念就更深入人心。希望全國人大常委會進一步加大監督力度,讓法治中國更加行穩致遠。”

“讓法治思維刻在心上,依法辦事落在地上,接受監督成爲常態。”雲南工商學院執行校長李孝軒代表表示,報告處處彰顯着“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折射出濃厚的民生情懷,讓人民羣衆在法律制定實施的每一個環節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生活工作更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隨着立法工作和執法檢查等監督工作的大力推進,我國法律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不斷增強。”地處長江上游,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代表更關注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我們要繼續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確保母親河生態環境更優美。”

聽民聲、匯民意、察民情,不斷提升“人民代言人”履職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保障人民代表依法履職就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報告顯示,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期間,代表提出的8160件建議、批評和意見,有關部門已經辦理完畢並答覆代表。其中常委會確定的22項重點督辦建議,涉及276件具體建議,交由17家承辦單位牽頭辦理,由全國人大7個專門委員會督辦。

組織代表74人次參加執法檢查,邀請代表298人次列席常委會會議,召開5次列席代表座談會,全年有1900多人次代表參加集中培訓……聽到報告中這些數字的時候,遼寧省鞍山市第十三中學語文教師官啓軍代表感覺非常熟悉。

官啓軍曾參加全國人大代表學習班、列席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參加過列席代表座談會。“我深切感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在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職、加強同代表之間的聯繫、提高代表服務保障水平等方面,確實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官啓軍代表表示,“這些工作將化作我們認真履職的能力和動力,我們必將時時銘記人大代表的職責,爲人民代言,爲羣衆發聲。”

視頻連線、雲訪談、電話調查……翁麗芬代表的履職方式有了新變化。“疫情對代表的履職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我們作爲人大代表,要通過不斷學習,提升綜合素質,更好地履行職責。”

(光明日報記者劉華東方莉陳慧娟方曲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