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凭借庞大的苏联遗产,一夜之间,乌克兰成为仅次于俄罗斯与美国的全球第三大核武器大国,并一度与俄罗斯和美国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突然就多出了一个核大国,让美国、俄罗斯以及欧盟国家简直如坐针毡,冷战时期的核阴霾依旧笼罩在欧洲上空。到了2001年,乌克兰甚至连核武器的载体也开始销毁,像地面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器进行拆除,而且图-160和图-95MS战略轰炸机部分交给俄罗斯,部分直接摧毁。

最近这段时间,关于核武器的问题成为一个热门讨论的话题。主要是因为美国人打算把中国纳入美俄之间的核武器削减条约之后,这引起了很大反响。

包括《环球时报》总编在内的多名业界大佬纷纷反其道而言,表示中国要增加核弹头数量。而网络上也出现另一种声音,表示增加核弹头数量恐怕不利于国际局势稳定,我们可以适当削核。

增核还是削核?这是一个问题。

俗话说,以人为镜、以史为鉴,实际上,过去就有这么一个国家面临过相似的选择,如今这个国家又如何呢?

1991年12月,强大的苏联轰然倒塌,乌克兰也结束了和俄罗斯的结盟历史,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并且参与“瓜分”苏联的庞大军事遗产,而核武器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

而根据美国情报局的报道,在1992年,乌克兰境内有1950件战略核武器和1883件战术核武器,并且发射核武器的载体也不少。

当时乌克兰拥有220枚洲际弹道导弹,其中包括130枚射程达到16000公里的R-36洲际弹道导弹,此外乌克兰还得到了25架图-95MS战略轰炸机,19架图-160战略轰炸机以及1080枚可携带核弹头的Kh-55巡航导弹。

而且一家大型的核武制造工厂就位于乌克兰,也就是说那时的乌克兰不仅核武器底子厚,还有能力制造核武器。

凭借庞大的苏联遗产,一夜之间,乌克兰成为仅次于俄罗斯与美国的全球第三大核武器大国,并一度与俄罗斯和美国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突然就多出了一个核大国,让美国、俄罗斯以及欧盟国家简直如坐针毡,冷战时期的核阴霾依旧笼罩在欧洲上空。当时,美国、英国和俄罗斯一拍即合,决定联合起来“忽悠”乌克兰,以提供援助和保护为幌子来要求乌克兰销毁国内的核武器。

当时的乌克兰尽管拥有很多的家产,但依旧面临一个严峻问题:没钱。核弹、航母以及轰炸机都不能当饭吃,而且如此庞大的核武库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来进行维护。刚独立出来的乌克兰还没有走出经济困境,在政治舞台上也显得很是稚嫩,于是美俄决定趁早解决掉这个隐患。

1992年,乌克兰与俄罗斯和北约签署《里斯本协议》,规定乌克兰同意放弃核武器成为“不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从1992年到1996年,乌克兰开始了大规模销毁核武器的运动。到了2001年,乌克兰甚至连核武器的载体也开始销毁,像地面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器进行拆除,而且图-160和图-95MS战略轰炸机部分交给俄罗斯,部分直接摧毁。

后来的事情我们也知道了,美国给出的承诺基本等同于空头支票,承诺的援助反倒成为了美国人给乌克兰施压的手段,而俄罗斯则是毫无顾忌地拿下克里米亚。乌克兰本只想自废武功换来独善其身,却最终被忽悠瘸了。如今,乌克兰经济凋零,国内局势依旧不稳定,和他们的理想相去甚远。

看到乌克兰的遭遇,相信大家也和小龙鸽一样,唏嘘不已。虽然说,那时候核武器对于乌克兰的确是一个负担,但是将底牌完全暴露出去以及对他国的“劝谏”也丝毫不留个心眼,最终导致了这样一个结果,相比之下俄罗斯则明智得多,至少你不清楚俄罗斯的核武器中到底有多少枚核弹还能打出去,但已经足够吓倒对手了。

不过乌克兰也给了我们一个警示,至于我们国家在对待核武器问题上要怎么做,想必大家通过乌克兰的遭遇也能有个清楚的认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