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防止銅冶煉產業出現嚴重過剩問題,必須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前提下,加強宏觀政策引導和產業法制約束,通過大力實施“一嚴控一優化一升級”,推進銅冶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中鋁集團總經理餘德輝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前銅冶煉產能過剩持續加劇,建議嚴控銅冶煉產能盲目擴張,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原標題:推進銅冶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本報記者 楊潔 

全國政協委員、中鋁集團總經理餘德輝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前銅冶煉產能過剩持續加劇,建議嚴控銅冶煉產能盲目擴張,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他表示,近幾年鋁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得比較好,4月份國內鋁價呈現止跌回升,但要恢復到合理區間仍需時日。

銅冶煉產業結構性矛盾凸顯

中國證券報:你今年的提案沒有關注“鋁”,主要關注“銅”,當前銅產業存在哪些問題?你提出了哪些建議?

餘德輝:銅既是重要的有色金屬資源,也是關係國家社會經濟安全的重要戰略資源。這幾年,鋁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得較好,但外界對於銅的關注較少。自2008年以來,中國銅冶煉產業發展迅猛,產量增長近200%,已成爲全球最大的精煉銅生產國,產量佔據世界半壁江山。但目前國內銅冶煉產能過剩狀況持續加劇,銅精礦自給率快速下降,給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影響,銅冶煉產業結構性矛盾凸顯。爲防止銅冶煉產業出現嚴重過剩問題,必須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前提下,加強宏觀政策引導和產業法制約束,通過大力實施“一嚴控一優化一升級”,推進銅冶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中國證券報:你還建議支持國有企業辦職業教育、促進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這份提案的背景是什麼?

餘德輝:這份提案主要是考慮到今年1月開始大範圍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我國就業問題凸顯,而發揮職業教育對穩就業、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有着重要作用。

作爲一名央企負責人,我對穩就業感觸深刻。中央企業應該在做好穩崗擴就業工作的前提下,把促進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作爲重大政治任務,發揮國有企業舉辦職業教育的主體作用和優勢,通過校企共建企業大學、技能實訓基地、職工繼續教育基地等,招收農民工、下崗職工等就業困難羣體,通過教育培訓提高素質和技能,爲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奠定基礎。發揮內部職業學院和培訓機構的作用,對接國家構建現代經濟體系和企業戰略轉型升級需要,爲職工提供職業生涯全過程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加快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

鋁價恢復至合理區間仍需時日

中國證券報:對鋁行業未來的市場形勢,你有哪些判斷?

餘德輝:受多重不利因素疊加影響,國內鋁行業產業鏈、供應鏈遭到了衝擊,企業庫存增加,市場價格下跌,氧化鋁和電解鋁都出現了行業性的普遍虧損。國內鋁市場價格一度出現不小幅度的下跌。

隨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社會發展態勢持續向好,國內鋁行業市場開始緩慢恢復和回暖,4月份鋁價呈現止跌回升,但國外疫情仍處於擴散狀態,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貿易投資萎縮,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低位震盪的局面短期內不會明顯改觀。隨着國內新建電解鋁產能的投產,加上國外鋁低價進口的衝擊,國內氧化鋁、電解鋁價格要恢復到合理區間還需要時日。

中國證券報:中鋁如何克服不利影響?鋁企如何增強自身競爭力,跨越週期?

餘德輝:爲應對當前嚴峻的市場形勢,中鋁着力降低成本,全要素對標先進,補齊短板。加快產業佈局優化。將佈局結構調整優化作爲提升競爭力的主要途徑,加快推進“兩海”戰略,重點在“一帶一路”沿線和非洲國家加大國際產能合作力度,提升海外資產佔比和國際化經營水平;持續推進轉型升級,把虧損企業治理作爲主戰場,全力減虧扭虧、消腫減負,對於長期減虧扭虧無望的企業,堅定推進轉型升級;深入開展全要素對標提質增效工作,在生產、管理、用工上挑戰極限,同時堅決向市場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向投資要效益,全面提升經營創效能力。

作爲週期性產業,必須在大力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上下工夫。一方面,要優化國內和國外產業佈局。國內佈局要以具有資源、能源、市場、物流等綜合競爭優勢的企業爲依託,建設具有較大產值和利潤規模的大型產業基地和先進製造業集羣。國外佈局要推進國內過剩產能向鋁土礦資源、電力能源富足的國家和地區轉移,實現鋁產業的國際化佈局和優化發展。另一方面,要延伸產業鏈和價值鏈。通過跨界、跨境合作,充分利用數字化轉型技術,優化上中下游資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推進專業化分工、多元化合作、緊密化結合,不斷提高產業鏈彈性和韌性。同時,還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不斷開發新產品、新技術,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不斷佔領行業價值鏈的高端環節,提升價值創造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