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年輕的時候跟着一個叫徐文遠的儒生學習,徐文遠是皇泰主(隋恭帝楊侗)的國子祭酒。

徐文遠有一次出城打柴,被李密的部下抓住了,李密讓徐文遠朝南而坐,準備用弟子禮接待,朝北拜他。

徐文遠說:老夫既然受了你的大禮,哪裏敢不知無不言呢?不知道將軍你的志向是想做伊尹霍光那樣的忠臣拯救朝廷,還是想做王莽董卓那樣的奸臣,趁着國家危難謀求私利?如果是前者,老夫我雖然老了,也會竭盡全力幫助你,如果是後者,那你現在就給我一刀,我是不會幫助你的。


李密叩頭說,老師說的是哪裏話,不久前,我接到朝廷的命令,位列上公,希望能竭盡全力,匡救國難,這是我的初衷。

徐文遠說,將軍你是名臣的兒子,走錯了路,落到如今的局面,如果趁着沒走遠及時回頭,仍然不失爲忠義之臣。

等到王世充把元文都殺了,李密又向徐文遠請教計策,徐文遠說,王世充也是我的弟子,爲人狹隘殘酷,既然造成這種局面,一定會另有所圖,所以將軍你原來的計劃就不合適了。你要是不把王世充打敗,你就不能入朝。

李密說,原來以爲先生是儒生,不通達時勢,如今不出門就能定大計,多麼高明啊!

徐文遠是南齊司空徐孝嗣的孫子。

節選《資治通鑑》

【評論】

徐文遠確實是個儒生,但這只是他的一個身份,憑藉這這個身份招收一批弟子,講講儒家理論,給自己掙點零花錢,算是在亂世中勉強度日。

李密跟徐文遠多次接觸後,發現徐文遠的才能遠不止於儒家理論,他更能看清天下運勢,是有如張良一般難得的大才。

李密以弟子禮屈身下拜他,的確給自己找到了一個寶貝,不說別的,單就上面的兩段,徐文遠就給李密兩次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一般的儒生怎麼可能看懂天下大勢,徐文遠之所以能看清時勢,並不是因爲他的儒生身份,而是他的家傳祕籍,他爺爺徐孝嗣是北齊的司空。

北齊北周都是當時鬥爭最激烈的地方,尤其是北齊,幾個皇帝一個比一個殘暴,在那樣的環境下,還能做到司空,其眼光,手段智慧一定不會差,徐孝嗣把這些生存智慧傳給後代,那麼徐文遠的智慧怎麼也不會太差了,要不是北齊滅亡,徐文遠也一定是司空宰相之類的大人物了。

對此,大家怎麼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