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燕歸來,喜歡看歷史故事的女子,就是想把自己知道的講出來,如果您也喜歡歷史歡迎關注我,可以讓我知道更多獨特的歷史知識。

就不說當時清政府怎麼簽下諸多條約了,直接簡單的說,就是英法聯軍入侵北京之前,咸豐皇帝接到僧格的一封祕密上奏,說我沒有取勝的把握,事不宜遲,還是請皇帝去木蘭躲避。

僧格此人全名僧格林沁,蒙古人,是咸豐很信任的一員猛將,在天津對戰過英法聯軍。

這封密奏使在圓明園的咸豐皇帝不知所措,當然大臣裏,有支持的,肯定就會有反對意見的。咸豐反問那些強烈反對棄城出逃的大臣,如果洋人攻入城內,朕如何是好?

這時咸豐的兩個軍機大臣肅順、端華他們特意將負責北京城防的官員召來問話:“如果洋人攻進城內,城防可有準備?”端華又問“京城兵力,能守得住嗎?”城防官員面紅耳赤,支支吾吾回答不上來。由此可見,晚清時期的兵力實在是不堪一擊。

那些強烈反對咸豐出逃的大臣見後,啞口無言,這時,端華說:“京城既然無法防守,我們不能貿然留皇上在京中,置於危險之地”

既然沒有人敢保證皇帝留在北京的安全,於是咸豐去熱河逃難也就變得理所應當了。

估計沒什麼時間選一個頗爲吉利的日子了,咸豐帶着幾位大臣和妃子、下人們從圓明園後門出去,天真可愛的5歲小同治在經過開滿荷花的湖時,不諳世事的他模仿起從前宮女們帶着他泛舟遊玩靠岸時的語調:“安樂渡!安樂渡!”這次的出行並沒有安樂度過,這樣泛舟遊玩的日子以後也不可能再有了。

只是咸豐皇帝也不曾料到,此次出走,此生沒能回得來。燕歸來突然很想做個假設,如果皇帝此時知道自己只有一年多的壽命,會不會不選擇出逃,而是帶領軍隊奮起抵抗,抵禦外來入侵呢?扯遠了,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如果。

平時正常行程,從北京到熱河只需三四天的時間。可這次走的匆忙,事前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咸豐出逃的隊伍走走停停,一路上極其狼狽。儘管帶了不少金銀財寶,但這些東西在逃亡途中根本毫無用處。

沿途的地方官員聽說洋人要進攻北京的消息,都紛紛逃跑了,咸豐的這隊人馬連喫飯和睡覺都成了無法解決的問題。

因爲根本沒有人安排飲食,光是那些執行護衛任務的兩千多名禁軍士兵就被餓的,幾乎就要潰散而逃了。

逃跑途中的咸豐與妃子們也不好過,他與皇后第一天只喫了兩個雞蛋,第二天也不過喝了兩碗小米粥。

更誇張的是,那些餓瘋了的士兵們將給皇帝做的御膳都沒放過,還沒做熟就喫了個一乾二淨,慌亂之中沒人敢告訴皇帝。

晚上睡覺的時候,咸豐和皇妃們發現倉促的出逃竟然都沒人準備攜帶被褥,這滋味對皇帝來說簡直是妙不可言。

第三天,受命籌辦糧食的官員特意返回京城買回幾千斤肉,這才緩解了一路上的糧食危機。經過了8天的露營跋涉後,咸豐纔算安全抵

達熱河行宮,這比平時去熱河遊玩足足多出一倍的時間。

咸豐帝這次逃難,北京的官員沒有全部帶上,因爲太多,隨行的大臣有載垣、端華、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等人。除了這些人之外,

清廷的大部分官員都留守北京,當然,把他最有能力的六弟奕訢也留在了北京爲他收拾爛攤子。在筆者看來,實際是把奕訢排除在他的政治圈外,一直防範着。

國弱被人欺,自古以來的道理,有幸生在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