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晚年是在港地度過的,一開始孟小冬一直隨侍左右。杜月笙去世後,孟小冬留下他的一件東西作爲紀念,偶爾拿出來回憶一下往事。這件東西究竟是什麼?爲何值得孟小冬如此依戀?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爲您揭祕: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孟小冬是北平人氏,出生於梨園世家,從小時候起,她就受到了家庭環境的薰陶,對戲曲尤爲熱愛。孟小冬9歲時,跟着自己的姑父仇月祥學唱老生,並在12歲首次登臺演出。兩年之後,孟小冬隨戲曲團前往上海乾坤大劇場,曾先後與露蘭春,姚玉蘭等名角共同合作,出演了一個個經典的角色,從此成爲上海灘戲曲界的紅角。

孟小冬素來以“嗓音寬亮、扮相俊秀、不帶雌音”而聞名,時人稱其爲“冬皇”。上海著名大亨杜月笙喜歡聽戲,對各種紅角崇拜不已。當他看到孟小冬的扮相後頓時心動,於是展開了追求。經過一番波折,孟小冬終於成爲杜月笙的枕邊人,雖然杜未給她一個正式的名分,但孟小冬對杜的依戀卻難以割捨。這一點,從1949年杜月笙失勢後就能看出,因爲此時的杜月笙不再豪富,而是輾轉逃亡港地,可孟小冬卻並沒有嫌棄之色,反而堅決地隨其共赴天涯海角。

杜家人到了港地,生活變得較爲艱辛,尤其是花銷方面,更是日漸捉襟見肘。此時的杜月笙已不再是當年的青幫大亨,相反卻疾病纏身癱臥在牀上,靠着吸氧度日。孟小冬一直陪伴在杜月笙的身邊,她對杜月笙的感情極深,並一直期盼“老頭子”病情好轉。

自從與孟小冬相處以來,杜月笙一直覺得對不起這位紅粉佳人,因爲自己從沒有給她一個名分,而恰恰是這一點,對一個女人的一生非常重要。

1950年時,杜月笙正式宣佈與孟小冬結婚,並廣邀朋友前來祝賀。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杜月笙早已病入膏肓,整個婚禮流程都需要他人攙扶之下進行。

1951年8月16日,病榻上的杜月笙不甘心的合上了雙眼,結束了叱吒風雲的一生。杜月笙去世後,家人們開始主張分割遺產,而每位妻子都被允許,留下一件杜月笙生前的物品,以此作爲紀念。孟小冬挑來挑去,最終選定了一條黃金鑰匙鏈,因爲杜月笙平日衣着簡樸,向來身無長物,而這條黃金鑰匙鏈,卻是他一直帶在身上的隨身物品。

至此以後,杜家人大部分去了臺北,孟小冬卻依然留在港地,終日以教授弟子爲生。孟小冬收徒要求極高,弟子必須具有戲曲天賦,而且爲人又意志堅強,如此才能成爲她的徒弟。在教學方面,孟小冬有三位得意門生,他們分別是趙培鑫,錢培榮和吳必璋。孟小冬規定,凡是自己的徒弟,都不準在外隨意吊嗓,更不準唱自己尚未熟練的曲目,否則便是失了身份,砸餘派劇藝的招牌。

孟小冬之所以“拼命”,可能正是有意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儘量讓自己不回憶過往,想起那段曾經的往事。只是在偶爾閒暇之餘,她還是要掏出那條黃金鑰匙鏈,重新溫存一下自己曾經深愛的男人。

獨身女人的生活終究十分困難,特別是在孟小冬上了歲數以後,更是染上了重病,需要他人的照顧。1967年,孟小冬爲了避免孤獨,由港地遷往臺北,並與自己的親朋好友相聚。自此之後,她開始深居簡出,並且篤信佛教,過上了平淡而又充實的生活。十年之後,孟小冬的病情愈發嚴重,醫生診斷她患有肺氣腫與心臟病,並且無法徹底根治。在兩種病症的折磨下,孟小冬於1977年5月27日午夜去世,一代“冬皇”徹底隕落。

值得一提的是,在孟小冬彌留之際,手中一直握着當年那條黃金鑰匙鏈,似乎它已經成爲了自己身體與精神的一部分。杜月笙與孟小冬的婚姻是否幸福?想必我們都沒有權利去任意評說,也許箇中滋味,只有孟小冬自己才能深切體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