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句“馬上相逢無紙筆”,“逢”字點出了題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爲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馬倥傯,交臂而過,一個繼續西行,一個東歸長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長安,正好託故人帶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無紙筆,彼此行色匆匆,只好託故人帶個口信,"憑君傳語報平安"吧。其中《逢入京使》就是他的經典詩之一,在這首詩裏,充分地表達了詩人對於故鄉的思念。

#千古風流句#岑參唐代邊塞詩人,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因聰穎早慧而五歲讀書、九歲屬文。天寶三載(744年),岑參進士及第,守選三年後獲授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後在天寶末年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時,岑參曾任嘉州(今四川樂山市)刺史,故世稱“岑嘉州”。

文學創作方面,岑參工詩,長於七言歌行,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異域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邊塞詩有很多佳作。 他的邊塞詩寫得大氣磅礴,讀來令人感慨萬千。其中《逢入京使》就是他的經典詩之一,在這首詩裏,充分地表達了詩人對於故鄉的思念。

《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此詩的第一句“故園東望路漫漫”是寫眼前的實景。“故園”指自己的家園,“東望”點明家園的位置,默默凝視着東方,也說明自己在走馬西行;“路漫漫”三字,說明離家越來越遠了。而且很 容易勾起“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李煜[清平樂])一類的感觸心情。下句詩“雙袖龍鍾淚不幹”寫思鄉的情況。思鄉之淚,龍鍾交橫,揩眼淚巳經揩溼了雙袖,可是臉上的淚水仍舊擦不幹。這種寫法 雖有誇張,卻極樸素、真切地再現了一個普通人想家想到極點的情態,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上句寫的是實景,下句寫的是實情。

下句“馬上相逢無紙筆”,“逢”字點出了題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爲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馬倥傯,交臂而過,一個繼續西行,一個東歸長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長安,正好託故人帶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無紙筆,彼此行色匆匆,只好託故人帶個口信,"憑君傳語報平安"吧。這最後一句詩。處理得很簡單,收束得很乾淨利落,但簡淨之中寄寓着詩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於淡薄,頗有韻味。

此詩作於公元749年(天寶八載)詩人赴安西(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上任途中。這是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此時詩人34歲,前半生功名不如意,無奈之下,出塞任職。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陽關,奔赴安西。岑參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見一個老相識。立馬而談,互敘寒溫,知道對方要返京述職,不免有些感傷,同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安慰家人,報個平安。此詩就描寫了這一情景。

這是一首傳誦很廣的名作。它之所以受到推崇,主要是寫得自然、本 色。詩以描寫絕域的蒼茫爲重心,字裏行間瀰漫着濃厚的思鄉之情,以愁苦爲基調。岑參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的,此時,心情是複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豪邁胸襟,柔情與豪情交織相融,感人至深。當一個戰士踏上征途之後,他們不可能沒有思鄉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岑參的《逢入京使》所表現的就是對故園和家人的思念,這是真摯的感情流露。

詩中所處是唐代,當時的安西都護府治所在龜茲, 通訊、交通都極不方便的,對一個久居內地的詩人來說,要離家數千裏,穿越戈壁沙漠,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豈有不想家的道理?如果穿越到現在已經進入5G時代,可以直接上視頻交流表達思念之情,網絡把世界連成了一家,微信留言、天南海北異地微信交流便捷,有網友調侃,異地戀的強大“基礎”最初非它莫屬,媒體時代的“紅娘”不爲過。

岑參如果穿越到現在,可以通過網絡信息直接跟家人交流述說分別之情。但是也不能有千古流傳的經典詩句,在平易之中而又顯出豐富的韻味,自能深入人心,歷久不忘。岑參這首詩,正是有這一特色的此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