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缉早年加入曹魏集团,在地方上任县令,张既病逝后,张缉沿袭爵位,入朝担任尚书郎。张缉是张既之子,曹魏集团中的西安市高陵区籍名臣。

长年累月的磨练三国时期的陕西籍名臣共有十九位。其中咸阳市籍的八位名臣(苏则、苏怡、王忠、马超、马承、马岱、射援、射坚),我在前文之中做过介绍。本文仅对未做介绍的陕西籍十一位名臣做一个概述。这十一人之中,有八人属于曹魏集团,二人出自蜀汉,还有一人先是效力蜀汉,后来投降了曹魏。按地域划分,西安市长安区五人、西安市高陵区二人、西安市蓝田区一人、宝鸡市眉县三人。

第一位:法正。法正是蜀汉集团中的宝鸡市眉县籍名臣。法正原是益州刘璋集团帐下的官员,受命前往荆州邀请刘备时加入了蜀汉集团,之后又与刘备里应外合平定了益州,成了刘备最为信任和器重的谋臣。法正效力蜀汉期间,最大的功绩就是献策平定了汉中地区。刘备征伐汉中时,遭到曹军的顽强抵抗,在定军山举步维艰。此时,法正献策命将士分成十队,昼夜不停,轮番进攻,最终攻破定军山,斩杀了曹魏名将夏侯渊。汉中之战结束后,法正被晋升为尚书令、护军将军等职,于刘备称帝之前病逝于任上。

第二位:法邈。法邈是法正之子,蜀汉集团中的宝鸡市眉县籍官员。法正的病逝对于刘备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刘备为了追念法正的功绩,征召其子法邈加入了蜀汉集团。法邈在蜀汉官至汉阳太守,其它事迹不详。

第三位:孟达。孟达是宝鸡市眉县籍将领。他与法正是同乡,早年二人一起投靠了益州刘璋集团,之后又跟随法正加入了蜀汉集团。孟达起初统兵驻守江陵,协助关羽镇守荆州,后来迁升为宜都太守。汉中之战期间,孟达奉命攻打东三郡,并与刘封一起占据了这块战略要地。

关羽北伐围攻襄樊时,曾派人前来求援。孟达和刘封并没有及时发兵支援。关羽覆亡后,孟达担心被刘备追责,率领部曲投降了曹魏。孟达效力曹魏期间,深受曹丕的礼遇与器重,官至建武将军、新城太守。曹丕病逝之后,孟达受到朝臣排斥,意欲再次叛魏归蜀,最终被司马懿所杀。

第四位:刘雄鸣。刘雄鸣,又名刘雄,曹魏集团中的西安市蓝田区籍将领。刘雄鸣是当地的一位奇人,因自小生活在大山之中,经过常年累月的跋山涉水,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据说,刘雄鸣夜里在陡峭的山中穿行,不仅不会迷路,还犹如在平地上一样健步如飞。刘雄鸣在汉末时期聚众占山为王,被马超率部击败之后,归降了曹操,不久后又反叛至张鲁帐下。曹操平定汉中时,刘雄鸣再次归降曹魏。曹操爱惜其才,任刘雄鸣为将,后迁任渤海太守,最终病逝于任上。

第五位:张既。张既是曹魏集团中的西安市高陵区籍名臣。张既早年在郡中任职,因工作出色被召入朝中。此后,张既担任过新丰县令,并成功说服马腾离开关中前往许昌任职,为稳定关中局势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后,张既又被晋升为尚书、雍州刺史、凉州刺史等职。他推行的惠民政策使地方上的百姓受益匪浅,深得当地吏民的称颂,最终病逝于任上。

第六位:张缉。张缉是张既之子,曹魏集团中的西安市高陵区籍名臣。张缉早年加入曹魏集团,在地方上任县令,张既病逝后,张缉沿袭爵位,入朝担任尚书郎。张缉后期担任过地方太守,因在职期间政绩突出被迁升为光禄大夫。不过,司马氏控制朝政期间,张既对此非常不满,也因此遭到了司马师的忌恨,最终被诛杀于狱中。

第七位:杜畿。杜畿是曹魏集团中的西安市长安区籍名臣。杜畿曾在地方上担任过县令、府丞等职。董卓专权期间,杜畿弃官避难,四处游历,后经荀彧推荐加入了曹魏集团。杜畿在曹魏集团曾担任过司直、地方太守、司隶校尉、尚书仆射等职,在地方任职期间政绩非常突出,被誉为各郡之首,进入朝廷之后又深得曹操及曹丕的器重,最终在替曹丕试船的过程中不幸遇难,逝后被追赠为太仆。

第八位:杜恕。杜恕是杜畿之子,曹魏集团中的西安市长安区籍将领。杜恕以父功加入了曹魏集团,早期担任过黄门侍郎,之后被外放为官,先后担任过太守、都督护军、建威将军、护乌丸校尉等职。后来,因杜恕在职期间犯了过错,后被定罪流放,最终病逝于流放地。

第九位:杜宽。杜宽是杜畿的幼子,曹魏集团中的西安市长安区籍官员。杜宽早年以父功加入了曹魏集团,以有学识、善辩议而知名。杜宽在曹魏官至郎中,四十二岁时病逝于任上。

第十位:韦诞。韦诞是曹魏集团中的西安市长安区籍名臣。韦诞不仅学识高、文辞好,在书法上也很有造诣,是曹魏集团中的名士兼书法家。韦诞在曹魏集团中曾担任过地方太守、侍中等职。韦诞在职期间,曹氏的大部分匾额及宝器上的铭款都出自他手。此外,韦诞还有许多名作流传于后世,七十五岁时病逝。

第十一位:韦康。韦康是韦诞的兄长,曹魏集团中的西安市长安区籍名臣。韦康早年在郡中担任主簿,后以其父韦端进入汉庭任太仆时,韦康代替父亲迁升为凉州刺史。韦康在职期间很有不错,受到了当地百姓们的爱戴。马超从张鲁处借兵征讨凉州时,韦康与杨阜等人依城坚守八个多月,最终被马超杀害。
参考书籍:《三国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