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9年3月,龐炳勳奉調華北敵後戰場,名爲抗日,實際是與八路軍爭奪地盤,蔣介石爲了加強龐部的實力,將106師劃歸龐炳勳的第40軍建制,這樣,40軍才結束了長期以來只轄一個師的歷史,然而,此後的他心境大變,進取心沒了,整日躺在功勞簿上享受昔日的輝煌,再也沒有了抗日名將的雄風,1941年,中原會戰期間,他率軍駐守河南林縣,期間率部對湯陰至安陽的平漢路進行了一次破襲戰,迫使日軍的鐵路運輸中斷了半個月之久,在日軍“掃蕩”期間,龐炳勳開始消極避戰,只有愛國的106師與日軍進行了小莊山戰鬥,而龐炳勳則有事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召集部下訓話,說着自己年輕時的能耐,說什麼自己十幾歲就當兵,曾在臨沂打得板垣師團抱頭鼠竄,後撤90裏閉城不敢出來,講到激動時,吐沫星子飛濺多遠,一次二次,下屬還能聽的津津有味,很快,在他的24集團軍內,幾乎人人都知道他當年的壯舉了,但是老生常談,一件事講上數十遍、上百遍,就沒有人願意聽了,而且他講話的時候,還要衛兵搬一塊磚頭墊在腳下,以平衡自己的瘸腿,以立正軍姿的形式給下屬講解,要是看誰不注意聽,下課後他還會單獨找他開小竈,害得沒人敢不注意聽,後來,24集團軍中就流傳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總司令來講話”的諺語。這其中最大的投降軍隊就是龐炳勳的第24集團軍,龐炳勳晚節不保很大程度上源於他手下的軍長孫殿英,龐炳勳在孫殿英的忽悠下,染上了大煙癮,一直由孫殿英提供大煙膏,1943年4月,岡村寧次調集5萬日軍開展掃蕩,其最主要的目標就是久勸不降的龐炳勳,他兵分三路,向太行山區的龐炳勳部撲來,此時已變得圓滑的老龐故伎重演,一個字:跑,他下令所部向陵川山區轉移,4月底,所部新5軍孫殿英部在林縣與輝縣交界的鹿嶺被日軍包圍,率先投降了日軍,老龐在抵達林縣西部的蓮花嶺時,由於行軍緩慢,再加上他目標大,被日軍咬住,飛機一路轟炸,龐炳勳由於行動不便,需要有人用滑桿抬着跑,跑不快,更要命的是他此時的煙癮又犯了,越緊張煙癮越大,4月29日傍晚,在陵川縣東九連窯附近,龐與一股日軍相遇,混戰中,龐軍大亂,抬轎的轎伕也不知道跑哪裏去了,只剩下老龐和兒子、衛兵幾個人,一起滾落山坡,後來,在當地羣衆的幫助下,將他們藏在了半山腰的一個山洞上,在山洞裏,多日不抽菸的老龐大煙癮犯了,痛苦得想掏槍自殺,被兒子攔住,龐無奈寫下一封書信,上書“殿英救我”,令衛兵下山去找孫殿英。

龐炳勳是抗戰期間一個譭譽參半的國軍高級將領,既有輝煌的抗日榮耀,也有降日的不齒人生,人一變老,也許進取心和思維就會有所改變,龐炳勳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年輕時參加清兵,後來辛亥革命爆發,他受牽連,被迫棄軍回家做生意,直到41歲時才第二次從軍,任孫嶽第十五混成旅副官,北伐戰爭期間,奉馮玉祥之命,一舉蕩平了名震一時的豫北紅槍會,聲名大振,並晉升少將,1932年,時任第40軍(名爲一個軍,實際只有一個師)軍長的龐炳勳與宋哲元、張自忠等愛國將領請纓通電要求抗日,但接到的命令卻是開往冀南的永年駐防,1933年1月,長城抗戰爆發,龐部奉命增援第29路軍,1935年4月,晉升中將,1937年8月,龐炳勳奉命率部開赴抗日前線,他們從石家莊下車後步行前往滄縣,沿途受到百姓的夾道歡迎和慰問,使得廣大官兵受到極大的鼓舞。

1937年9月18日,龐炳勳部在滄縣以北的姚官屯一線阻擊日軍磯谷師團,堅守7天7夜,戰況空前慘烈,殺傷大量日軍,遲滯了日軍的進攻,龐部也損失慘重,有一個團僅剩下不到300人,最後不得不撤出戰鬥,撤至江蘇碭山,12月,龐部劃歸徐州第五戰區,由李宗仁指揮,在得到補充後,龐炳勳部於1938年2月,奉命駐守臨沂,參加臺兒莊會戰,3月10日,日軍板垣師團在飛機和大炮的支援下,向臨沂撲來,龐部廣大官兵不怕流血犧牲,英勇抗敵,多次打退日軍的瘋狂進攻,阻止了板垣師團的進攻,此戰引起中外記者和友邦武官的高度稱讚,他們想不到日軍一支最優秀的“王牌”部隊竟然受挫於一支名不經傳的中國“雜牌”部隊,3月14日,龐炳勳在得到援軍張自忠的配合後,發起對日軍的反攻,經過五晝夜的激戰,將板垣師團趕至莒縣,沿途日軍屍橫遍野,3月25日,板垣師團經過修整後再次猛攻臨沂,又被龐、張二人聯合擊退,再次像打獵一樣,將日軍趕出30餘里,取得臨沂保衛戰的第二次勝利,龐炳勳一戰成名,成爲著名的抗日名將,隨後因功晉升爲河北省主席和第24集團軍總司令(實爲蔣介石製造反攻摩擦打頭陣)。


1939年3月,龐炳勳奉調華北敵後戰場,名爲抗日,實際是與八路軍爭奪地盤,蔣介石爲了加強龐部的實力,將106師劃歸龐炳勳的第40軍建制,這樣,40軍才結束了長期以來只轄一個師的歷史,然而,此後的他心境大變,進取心沒了,整日躺在功勞簿上享受昔日的輝煌,再也沒有了抗日名將的雄風,1941年,中原會戰期間,他率軍駐守河南林縣,期間率部對湯陰至安陽的平漢路進行了一次破襲戰,迫使日軍的鐵路運輸中斷了半個月之久,在日軍“掃蕩”期間,龐炳勳開始消極避戰,只有愛國的106師與日軍進行了小莊山戰鬥,而龐炳勳則有事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召集部下訓話,說着自己年輕時的能耐,說什麼自己十幾歲就當兵,曾在臨沂打得板垣師團抱頭鼠竄,後撤90裏閉城不敢出來,講到激動時,吐沫星子飛濺多遠,一次二次,下屬還能聽的津津有味,很快,在他的24集團軍內,幾乎人人都知道他當年的壯舉了,但是老生常談,一件事講上數十遍、上百遍,就沒有人願意聽了,而且他講話的時候,還要衛兵搬一塊磚頭墊在腳下,以平衡自己的瘸腿,以立正軍姿的形式給下屬講解,要是看誰不注意聽,下課後他還會單獨找他開小竈,害得沒人敢不注意聽,後來,24集團軍中就流傳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總司令來講話”的諺語。


此時的老龐已年逾花甲,在其駐守後方後,鬥志全無,然而卻變得很圓滑世故,也可能是他第一次當省主席,其主要任務也由進攻變成了防守、穩固地盤,因此自我保全成爲了第一要務,而且當時華北的形勢也很複雜,各種勢力犬牙交錯,稍不留神,就可能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所以,此時抗日對老龐來說是指望不上了,只能是“有所爲有所不爲”了,他的內心想法是:繼續堅持抗日稍不留神自己的地盤就抗沒了,還是保住地盤要緊,此外他還要沒完沒了地完成國民政府交給的各種命令,所以,老龐此刻是沒什麼心思抗日了。


然而更加不合時宜的是此時日軍華北的最高司令已由多田駿換成了岡村寧次,剛當上陸軍大臣的東條英機第一個晉升的大將就是岡村寧次,他給岡村寧次的新職務就是華北方面軍總司令,並給他下達的任務是:一箇中心、兩個手段。一箇中心就是擴大佔領區,兩個手段就是一手拉、一手打,打就是掃蕩,拉就是勸降,這個工作,岡村寧次做的讓日本大本營相當滿意,他之前的多田駿則是以靜態防禦爲主,結果被我抗日武裝打得焦頭爛額,就連號稱是“帝國之花”的阿部規秀也命喪黃泉,成爲全面抗戰以來第一個被擊斃在中國的日軍中將,此事震驚日本國內,岡村寧次吸收了多田駿的失敗教訓,改變了戰略戰術。


他把幾年前在東北實施的那套戰術也拿了過來,搞圈“人圈”,挖壕溝,封鎖村莊,阻斷抗日軍民之間的聯繫,發起“百萬大戰”,此外,他還發明瞭“鐵滾掃蕩法”,一時間,華北“無村不戴孝,到處是狼煙”,期間,他還邀請了由180個日本軍官組成的觀摩團來看他的掃蕩新法,結果竟然意外被我軍成功伏擊,當場全殲,這令岡村顏面全無,在掃蕩的同時,他也開始了悄悄的勸降活動,其思路是:厚禮相勸,先禮後兵。比如,他在勸降閻錫山的晉軍時,當他聞聽對方提出要30個團的裝備時,他立馬答應,讓人傳話給閻閻錫山:給他50個團的裝備,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要槍有槍,只要他投降就行,口頭支票也不繳稅,先易旗再說,投降後就由不得他了,按照這個思路,勸降工作進展的非常順利,據岡村寧次事後回憶,在整個日中戰爭期間,非蔣嫡系的降日雜牌軍共約200多萬人,僅華北就佔了3/4之多,他在回憶錄中說,這些地方軍,大多是各派系的舊軍閥,對國民政府未必忠心,所以誘降“非常奏效”。


這其中最大的投降軍隊就是龐炳勳的第24集團軍,龐炳勳晚節不保很大程度上源於他手下的軍長孫殿英,龐炳勳在孫殿英的忽悠下,染上了大煙癮,一直由孫殿英提供大煙膏,1943年4月,岡村寧次調集5萬日軍開展掃蕩,其最主要的目標就是久勸不降的龐炳勳,他兵分三路,向太行山區的龐炳勳部撲來,此時已變得圓滑的老龐故伎重演,一個字:跑,他下令所部向陵川山區轉移,4月底,所部新5軍孫殿英部在林縣與輝縣交界的鹿嶺被日軍包圍,率先投降了日軍,老龐在抵達林縣西部的蓮花嶺時,由於行軍緩慢,再加上他目標大,被日軍咬住,飛機一路轟炸,龐炳勳由於行動不便,需要有人用滑桿抬着跑,跑不快,更要命的是他此時的煙癮又犯了,越緊張煙癮越大,4月29日傍晚,在陵川縣東九連窯附近,龐與一股日軍相遇,混戰中,龐軍大亂,抬轎的轎伕也不知道跑哪裏去了,只剩下老龐和兒子、衛兵幾個人,一起滾落山坡,後來,在當地羣衆的幫助下,將他們藏在了半山腰的一個山洞上,在山洞裏,多日不抽菸的老龐大煙癮犯了,痛苦得想掏槍自殺,被兒子攔住,龐無奈寫下一封書信,上書“殿英救我”,令衛兵下山去找孫殿英。


孫殿英根據日本人的命令,到山洞找到龐炳勳,他先是給龐炳勳磕了個頭,然後一手拿着大煙膏、一手拿着食物,對龐炳勳說,只要你投降,這些東西都可以給你,氣的龐炳勳對着孫殿英就是一頓打罵,孫殿英灰溜溜地滾下山去,第二天,日軍又派了一個少尉前來勸降,走投無路的龐炳勳只得“半推半就”跟着他下山了,在與日軍的談判中,龐炳勳提出了4個條件:一是隻投降汪僞政府;二是歸還自己被俘的軍隊;三是保留自己部隊的番號;四是不與國民政府的軍隊打仗。岡村寧次一聽,全部答應,對他來說,能勸說一個國民黨的省主席來降,就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什麼條件都可以答應,因爲龐炳勳的投降政治意義太大了,對此,岡村寧次和汪僞政府進行了大肆宣揚,使得重慶國民政府大失顏面。


龐炳勳的投降也帶來了極大的負面作用,一時間,打着“曲線救國”的投日軍隊大增,當然這些降兵降將也不都是真心降日,也有不少是被迫的,龐炳勳在降日的5個月後,就開始策劃逃回黃河以南第一戰區的計劃,結果被孫殿英告密,起事失敗,後來,河南會戰時,岡村寧次怕龐故伎重演,特地把他請到北平好喫好喝的給“軟禁”起來,直到戰爭結束後才放他走,由於龐炳勳在降日期間沒有與國軍對抗,所以,在日軍投降後老將也沒有追究他,反而安慰他,並任命他爲先遣軍司令,阻止八路軍進城對日軍受降,老蔣敗逃大陸後,龐炳勳也攜帶家人逃到臺灣,後來爲了生計,與同樣是著名抗日將領的孫連仲合夥開了一家餐館勉強度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