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房地产摆脱疫情困境后,因其特殊地位,市场被重新激活,住宅价格上涨,带动租金上涨,租户赚不到房租不得已转让。而后开业的店铺果品种类不齐,卖价还偏贵,又没有进行深加工,不仅卖不动,损耗特别大,加之租户经营不太用心,早上很晚开门,晚上早早收摊,又不喜欢与人交流,所以很难留得住回头客,生意自然越做越差,最终只好挂牌转让。


细心的网友不知到有没有发现,疫情逐渐减轻了,大街上、家的周围,贴着“旺铺转租”的商铺越来越多了?很多广告还会加上“低价转租”、“不要转让费”等附加说明?几个月,甚至大半年都转不出去,又是怎么回事?

其实商铺转租早已不是稀罕事,在疫情之前,你转我,我转你,就已经“常态化”。看多了,一条街如果没有几家门面在转租,反而给人一种“不正常”的感觉。其中的原因大家都非常清楚:电商冲击。除此以外,被忽略的就是,高房价带动租金上涨。想想看,如果租户连租金都挣不到,哪里还有干劲?没了出路只能转租了。其次是,现在的商铺多如牛毛,市场的利润被越摊越薄,租户投资不赚钱,甚至亏钱,不转租止损又能如何呢。

那么现在的情况是,随着疫情好转,绝大多数的城市都已经解除禁令,允许店铺开门营业了,老百姓也渐渐从过去的紧张气氛中缓过气来,不戴口罩也敢出门逛街了。按理说,店铺在经过三个多月的困难期以后,市场应该复苏,生意应该有所好转才对,但为何关门转让的店铺却越来越多了呢?

笔者家也有店铺,是间社区商铺,家中有人常年做生意,和小区周围店铺的租户处的很熟,对于其中的内情还是比较了解的。经营几年下来,亲眼见证了租户如走马灯一样轮番转让的场景,真是感触颇多。借此机会,聊聊疫情过后店铺转租现象增多的真实原因。


原因一:房东涨房租。

很多近期买房的朋友应该清楚,在疫情冲击下,房地产行业遭受重创,成交量急剧下滑,开发商“高处不胜寒”,不得已“打折促销”,楼市空前遇冷。按理说,房市遭此“劫难”,房价应该下降才是。但是在疫情刚刚过去后,随着地方救市、政策倾斜,以及货币宽松刺激等叠加影响,各地楼市迅速回暖,买房不仅没有少掏钱,还要多出一部分的钱,不是吗?

数据显示,2020年4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环比上涨0.2%;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环比上涨0.4%;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环比上涨0.3%。说明房价在疫情刚刚好转后,就开始“触底反弹”了。而截至5月18日,全国50城土地出让金同比上涨9.8%,说明开发商拿地的积极性也变高了。

住宅价格与商铺价格是有关联性的。住宅价格上涨,会带动商铺价格上涨(幅度大小而已);反之,商铺价格会下降。房租价格是根据店铺价格变化而变化的。商铺价格上涨,租金价格也会上涨;反之,租金价格会下降。

因此一些店铺的房东就认为,既然店铺价格上涨了,那么租金也要紧跟着上调。这就导致租户在实体行业没有回暖的情况下,因为租金上涨不堪重负而选择关门转让。


原因二:同质化竞争激烈。

紧邻我家店铺旁边有一家水果店,早在去年底疫情不是太严重的时候,这家水果店就已经贴出转让广告,至今有半年多没有转出去。

转租的原因小编还是清楚的。我们小区的规模在当地也算可以,住户万人以上,分为南北两区,中间有条步行街,总长500多米。但是包括南北两区周边的店铺,总共有10多家的水果店,生意好不好做可想而知。几年来,居民的数量没有变化,但是同类型的店铺却在不断增加,利润肯定就要被摊薄。

特别是隔壁紧邻的还有一家水果店,从小区有人入住时就开始经营,逐渐形成稳定客源。由于进货渠道不同,果品种类齐全,进价相对便宜,这家店主与人又善于沟通交流,因此生意做的很红火。

而后开业的店铺果品种类不齐,卖价还偏贵,又没有进行深加工,不仅卖不动,损耗特别大,加之租户经营不太用心,早上很晚开门,晚上早早收摊,又不喜欢与人交流,所以很难留得住回头客,生意自然越做越差,最终只好挂牌转让。


原因三: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反弹过度担忧。

目前国内的疫情虽然被有效控制住了,但是国外却处于疫情高发期。全球化商贸时代,紧靠围堵封关难免百密一疏。假如全面打开关口,很可能因为输入性病例增加而导致内部疫情反弹。

根据相关机构和科研人员检测结果,此次新冠病毒不仅潜伏期较长,还会出现无症状患者,甚至一些感染者虽然被治愈,但体内的毒素并没有被完全清除,一旦遇到体质变差免疫力下降,有可能还会复发。因此有些租户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反弹抱有担忧心理。

而新租户一旦仓促间接手转租的店铺,万一真的出现预期那样的情况,肯定要蒙受经济损失,因此不敢接手的人增加了,愿意接手的人减少了,店铺就不易转租出去。

原因四:疫情导致消费能力下降。

疫情之前,有些人平常没在意节俭,特别是喜欢超前消费的年轻人,花钱历来是“大手大脚”,信用卡、花呗、阿东白条等,想怎么用怎么用,拆东墙补西墙的过着“潇洒”日子。但是疫情爆发后,没了收入,银根收紧,突然感到钱不够用了,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通过此次疫情“洗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沉淀”,意识到存钱的重要性。因此在疫情后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理念,重视规划生活,合理安排支出。消费变得理性,进店购物的人也就变少了。

而在疫情期间,因为停工停产很多人无法正常工作,同样失去了收入来源,但是还要还房贷、车贷,日子过得非常紧巴,自然也没有更多的钱用于消费。


原因五:对市场缺少足够调研,盲目接手投资。

少数租户见到“低价转租”、“不要转让费”的张贴广告难免心动,以为捡了个大便宜,于是仓促签约,接下别人挂了很长时间没转出去的店铺。

其实这些店铺既然转租,自然有转租的苦衷。试想能赚钱的店面谁会不要转让费白白送人的?结果少数租户为了贪图那点转让费,不去调研原租户为什么转租,接下了别人扔下的“烫手山芋”。等干了一段时间知道其中原由后为时已晚,也只好“前仆后继”的继续转租了。


从中不难看出,疫情好转,并不代表实体店生意好转。商铺转让现象增多,原因各种各样。房地产摆脱疫情困境后,因其特殊地位,市场被重新激活,住宅价格上涨,带动租金上涨,租户赚不到房租不得已转让;电商冲击,商铺过剩,社区商铺业态同质化严重,相互挤压生存空间,导致部分租户出局,店铺倒闭;疫情存在反弹可能,愿意接手店铺的人更加谨慎;疫情导致城市居民收入减少,消费水平下降,直接影响实体店生意难以为继;少数租户没有从商经验,匆忙接手别人丢弃的店铺,导致店铺转让现象层出不穷。对此网友们有何看法?欢迎留言交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