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湯十三年(公元前1605年),成湯在伊尹的建議下,兵分兩路繼續攻打夏王朝的同盟國。商湯十二年(公元前1606年),夏王朝最大的宗族諸侯國昆吾(今河南許昌北),對成湯的侵略行徑不滿,國君夏伯,親自領兵征討殷商。

上古傳說與史實:成湯爲啥能滅夏朝,建商朝

商湯九年(公元前1609年),成湯拜伊尹爲右相,仲虺爲左相。

商湯十年(公元前1608年),成湯經過了幾年的充分準備,已經有了雄厚的物資基礎,和一支戰鬥力很強的軍隊。他開始向夏王朝的幾個同盟諸侯國發起攻擊。這年秋天,成湯首先出兵滅掉了溫國(今河南焦作溫縣南),然後,以溫邑爲根據地,與鄰近諸侯結盟,繼續擴軍備戰。

商湯十一年(公元前1607年),成湯派遣伊尹帶大批金銀珠寶入夏都,拜見夏王姒癸。先將一部分珠寶獻給夏王,向他陳說,商侯並無不臣之心,征討那些不法的諸侯完全是爲了夏王和百姓的利益。夏王姒癸大喜,如今朝廷國庫空虛,缺少的就是金錢,有人送錢給他自然是好事,便熱情招待了伊尹。

伊尹住進館驛後,又暗中去拜訪妺喜,給她留下一些珠寶,讓她用來賄賂琬、琰二妃,進一步迷惑夏王。伊尹與妺喜暗中勾結,欺騙了夏王姒癸。夏王還以爲成湯是個忠臣,便高枕無憂,每日與寵臣和妃子們肆意享樂,既不使人訪查四方,也不做戰爭的準備,彷彿真的是天下太平,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他哪裏知道,成湯此時正以強大的兵力繼續向外擴張,一步步向夏后氏直屬區逼近。

商湯十二年(公元前1606年),夏王朝最大的宗族諸侯國昆吾(今河南許昌北),對成湯的侵略行徑不滿,國君夏伯,親自領兵征討殷商。而此時,殷商的勢力已經十分強大,成湯任命伊尹爲大將軍,領兵迎戰昆吾軍。伊尹足智多謀,手下還有許多能征善戰的將士,昆吾軍很快被擊敗,夏伯率敗兵逃歸本國。

商湯十三年(公元前1605年),成湯在伊尹的建議下,兵分兩路繼續攻打夏王朝的同盟國。一路由右相伊尹率領,從溫邑出發東進攻打韋國(今河南安陽滑縣南);另一路由成湯親自率領,從蒙邑(即北亳)出發北上攻打顧國(今山東菏澤鄄城西北)。韋、顧兩國很快被攻滅,成湯命令將兩國的貴族逮捕,收爲官奴。

兩國一滅,鄰近的諸侯國都嚇得心驚膽顫,他們見商湯勢大,不敢與他爲敵,便紛紛歸順。於是,夏王朝的北部和東部大部分地區都成了殷商的勢力範圍。

成湯滅了韋、顧兩國,心中大悅,便想乘勝進軍攻打夏王朝,卻被伊尹制止。伊尹認爲,夏后氏雖然衰敗,但還有很大實力,朝政不亂,四夷不叛,此時起兵伐夏,時機尚不成熟。

夏商時期神權思想在人們的頭腦中佔據統治地位,天命神權主宰人們的一切,每有重大的事情都要祈求上天,祭祀神祖,以求護佑。戰爭更是如此,每次戰前,除向上天和神祖祈禱外,還要占卜請示,以決定行動和指導作戰。伊尹通過對以往戰爭的總結,發現了戰爭與政治的紐帶關係,意識到人心向背對戰爭的影響,把民衆是否擁護最高統治者,看作是衡量國家統治興亡的一個重要尺度,進而將這一思想用於指導商湯的滅夏戰爭。

伊尹建議商侯成湯先從輿論上,對夏王朝發起攻勢,把夏王的缺點和弱點進行擴大化宣傳,把所有天災人禍造成的不良後果,都歸罪於夏王的無道,編造一些足以引起萬民憎恨的惡行,四處傳播,同時蠱惑夏王朝的一些正直大臣直言犯上,激怒夏王作出失控的行爲。夏王姒癸果然上當。

商湯十四年(公元前1604年),夏王姒癸因老臣關龍逄在大殿上當衆指責羞辱他,忍無可忍,下令將他即刻處死,引起朝臣恐慌。百官對夏王私下多有非議。伊尹又命人把夏王種種無道行爲擴大化,散佈到諸夷各國,聲稱夏王無道,上天懲罰,必將降下更大的災難,使夏王朝四夷盟國對他失去信心。

這時候,伊尹奉王命潛入夏都,喬裝打扮祕密會見夏王姒癸的妃子妹喜探聽虛實。妹喜告訴他說,夏王做了個夢,夢見兩日相鬥,西方日勝,東方日不勝。伊尹立刻返回商朝,告訴商侯成湯:滅夏的時機已經成熟,可以對夏宣戰了。成湯問何以知之,伊尹便把妺喜的夢告訴了他,這是天神的暗示:據西方者勝,據東方者敗,我軍如果從東部進攻,必敗無疑。所以必須“令師從東方出於國,西以進”,就是把軍隊悄悄迂迴到夏都以西,然後從西部攻城,這叫反客爲主,必然大獲全勝。

成湯大喜,悄悄調動部隊沿僻靜小路趕往夏都以西,然後,便以夏王無道爲藉口,停止向夏王朝納貢,併發出檄文,公開叛夏。

夏王姒癸果然大怒,派人徵調九夷軍伐商。但九夷人已經知道夏王朝失去民心,不肯出兵相助。夏王姒癸只好作罷。

成湯得知九夷諸國不肯出兵助夏,立刻調兵遣將,命伊尹率兵攻打夏王朝實力最大的同盟國昆吾。

商湯十五年(公元前1603年)春,商湯的軍隊,攻破了昆吾都城,殺死夏伯等宗族大臣,並將族人逮捕爲奴,昆吾國滅亡。這年秋天,夏朝的太史令終古,見夏王朝大勢已去,便竊取了夏王朝的一些重要機密,帶領家人暗中投奔了商湯,他向成湯提供了夏王朝的許多重要情報。成湯大喜,便接納終古爲商朝大臣。

商湯十六年(公元前1602年)春,成湯親率商軍,攻打夏都斟尋(今河南偃師東北)。

夏王姒癸疏於防範,軍隊一觸即潰,首戰就被商湯軍隊擊敗。他見大局不妙,便率族人棄城逃往夏王朝的舊都老邱(今河開封陳留鎮北)。夏王姒癸雖然已經年老,但畢竟是位勇猛善戰很有指揮才能的人。他在老邱很快組織了一支精銳部隊,準備與夏軍做一次決戰。

商湯十七年(公元前1601年),殷商軍隊攻佔夏都斟尋後,繼續調兵遣將,出動了兵車七十輛,甲士六千人,東進向夏王舊都老邱發起了總攻。

夏王姒癸也做好了迎戰準備,組織了近萬人的兵力,列陣於黃河北岸七里營一帶,要與成湯一決高下。但是,殷商軍隊在伊尹的指揮下,由成湯親率主力部隊東進正面進攻,伊尹自己則率領一部分精英部隊,悄悄前往黃河以北,聯合北地殷人,兵出韋邑(今河南安陽滑縣),從東北部向夏都老邱進攻,形成兩面夾擊的戰局,迫使姒癸不得不分兵禦敵,從而打亂了夏軍的作戰部署。

夏、商雙方的主力部隊在鳴條(今河南新鄉封丘)展開最後的決戰。

夏軍失去了諸侯國的援助,在殷商軍隊的強勢攻擊下,孤軍作戰最終兵敗。夏王姒癸帶着部分大臣和家人棄城逃往三朡(諸侯國,今山東菏澤成武汶上集鎮丁古劉莊)。成湯旋即率軍攻打三朡,夏軍又敗。姒癸率衆突圍後,逃往成國(今山東泰安寧陽東北)。成國也是夏王朝屬國,國君對夏王朝很忠心。姒癸命令身邊的大將推移和大犧率軍保護城池。殷商軍隊很快追到,與夏軍展開惡戰,最終,活捉了夏朝大將推移和大犧,滅掉了成國。

姒癸仍不投降,率數十位忠心護主的勇士,殺出一條血路逃往焦門(今山東泰安寧陽附近)。在焦門,又遭到了殷商大軍的圍攻。夏王姒癸雖然勇猛善戰,但畢竟已經是七十多歲的人,後來,終因寡不敵衆被俘。商湯本想把他及其全家處死,後來,採納了伊尹“以仁德治國”的建議,便沒有把夏王處死,而是將他流放於南巢(今安徽巢湖一帶)。

令人不解的是,曾經爲伊尹提供情報的妺喜,此刻,竟然心甘情願地跟隨着夏王姒癸。伊尹欲留妺喜共享富貴,卻被她婉言拒絕。她說:“夏君曾經深愛過我,如今他老了,而且,國破家亡,到了窮途末路,我怎麼可以拋棄他呢!”伊尹無語,他知道妺喜的選擇是對的,如果換成自己,也同樣會作出這樣的選擇。雖然,他對妺喜有着刻骨銘心的愛,但是,他知道聚散是上天註定,他們今生有緣無分,也只能尊重妺喜的決定。妺喜隨同夏王姒癸去了南巢,一直陪伴他到死。姒癸死後,她仍然沒有離開南巢,繼續爲他守靈至終老。

成湯統一全國,正式建立商王朝。自號商湯,以商湯十八年(公元前1600年)爲商朝建國元年。這一年,成湯已經八十九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