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見劉文彩的套路跟中國所有人一樣,利用權力來賺錢,一本萬利,後期劉文輝劉湘二劉相爭,劉文輝失勢,劉文彩也失去了公職和權力尋租空間,只好把資財大部分用於廣置土地,成爲了半道出身的大地主。劉文彩的七位子女都是楊仲華所生,三個女兒分別是劉憶雲、劉婉蘭和劉婉蕙,因爲受出身影響,都非常低調,生活沒有出現什麼波瀾,平平淡淡地過完一生。

在舊社會,剝削行爲是普遍的,革命者認爲這就是原罪,革命的目的就是爲了消滅一切剝削行爲與不平等。

資本家和地主階級都是剝削者,不把他們打翻在地,人民就不能夠翻身做主人。

劉文彩並不僅僅是被新政權豎立起來的一箇舊社會的典型大惡霸、大地主的形象,事實他的確也是大地主,所以註定要被打倒的;他不被打倒,新的時代就不能到來。


劉文彩很"幸運",一不小心就成爲"名垂青史"的大地主,因爲中國有千千萬萬個地主,並非所有人都有出名的機會,他本人佔有的土地爲八千多畝,在四川的大地主中排名第33位,但排名在他前面的32個人卻都沒有他的名氣大。

不過劉文彩的出名並非全是自己的努力,主要還是“沾光”自己的弟弟劉文輝和堂侄劉湘將軍。劉文輝與劉湘都是四川軍閥,曾經在四川一手遮天,但是他二人後來的人生結局不同。


抗戰時期,劉湘將軍率領川軍走向抗日戰場,立誓“敵軍一日不退中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在前線吐血病亡。劉文輝在西康主政多年,關鍵時刻及時起義,受到新政府的讚賞,後來出任林業部部長。

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是人情社會、人治社會很自然不過的現象,劉文彩自然也不例外。

民國時期劉文彩兄弟做過的事再也正常不過,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權力尋租。

劉文輝當旅長駐紮宜賓的時候,劉文彩就被提拔爲四川菸酒公司宜賓分局局長和川南禁菸查緝總處長,一口氣有十幾個公職在身。

權力就是搖錢樹,有了權力,劉文彩想不發財就不行。


可見劉文彩的套路跟中國所有人一樣,利用權力來賺錢,一本萬利,後期劉文輝劉湘二劉相爭,劉文輝失勢,劉文彩也失去了公職和權力尋租空間,只好把資財大部分用於廣置土地,成爲了半道出身的大地主。

劉文彩很"識相",人民軍隊還沒有進入大西南的1949年10月間,就病重而死了,生前並沒有任何遭受指責鞭撻。可以想見的是,假如他多活十幾二十年,就會有很多系列的插曲和運動在等着他,日子不會好到哪裏去。

革命不是請客喫飯,階級差別決定着最終命運,歷史上每一次江山鼎革概莫能免。

劉文彩死了,可是他還有妻妾和孩子,他們的命運如何呢?


劉文彩的女人們

中國式富豪有了錢大概率就要追求享受,妻妾成羣,劉文彩也不例外,他前前後後一共娶了五房妻妾。

劉文彩的大老婆呂氏跟自己是青梅竹馬,但這個女人沒有福氣,爲劉文彩先後生下兩個孩子都夭折了,也許是經受不了打擊,呂氏30歲那年就離開人世。

三年之後,劉文彩又從呂氏老家娶來第二任妻子楊仲華,跟劉文彩倒是相濡以沫,接連生下七位子女,但在劉文彩死後四年後也去世了。

至於她的死因,有人說是無法習慣從大富大貴到窮困潦倒的轉變,有人說是經不起人們的指指戳戳飛短流長。

故時一流人物都喜歡演藝界的名流或者風塵女子,劉文彩也不例外。


劉文彩的第三個老婆就是青樓女子,名叫凌君如。這個女的不僅長得標緻,而且能歌善舞,很討劉文彩歡心。可惜她與正房楊仲華不合,後來嫌棄農村居住條件,想去成都生活,劉文彩阻攔住之後,她爲求自保,把自己的表妹梁慧靈介紹給劉文彩做了填房,以便結伴對抗楊仲華。

凌君如與梁慧靈最終在劉家都是匆匆過客,之後都分別改嫁他人,隱姓埋名生活。


劉文彩第五個太太叫王玉清,是窮人家的孩子,也是劉文彩的最寵愛的小老鄉。

據說劉文彩在下鄉視察的時候,偶遇上山砍柴的王玉清,對他一見鍾情、從此念念不忘,就託人去王家提親。

王玉清開始的時候死活不願意,經不起劉文彩的軟磨硬纏還是答應了。

過門後,這個苦出身的王玉清對劉文彩非常好,關懷無微不至。兩人可以說是相敬如賓、相濡以沫;尤其是劉文彩病重的那些日子,都是王玉清日夜守在身邊照料。


劉文彩去世後,年輕的王玉清並後來也改嫁,再嫁的丈夫去世很早,她一個人活到了2005年,享年92歲。

七位子女的現狀

劉文彩生前聚斂的巨大財富,死後被人民政府充公,劉文彩的子女沒有分得什麼財產。

劉文彩的七位子女都是楊仲華所生,三個女兒分別是劉憶雲、劉婉蘭和劉婉蕙,因爲受出身影響,都非常低調,生活沒有出現什麼波瀾,平平淡淡地過完一生。

大兒子劉元龍出生在劉文彩這樣的大戶人家,沒有學會什麼生存技能,不能自食其力。解放後不甘失勢,參加了地方上的反叛活動,後來獲得寬大處理,1952年,在保外就醫的時候病死,距離劉文彩死去的時間不過三年。

二兒子劉元華是個軍人,曾經上過黃埔軍校。由於出身不好,又在劉文輝軍隊當過軍官,劉元華除了接受改造,規規矩矩參加勞動,別無它路。七十年代劉元華進入一家工廠上班,了此餘生。

三兒子劉元富是個浪蕩公子,整日混跡在花街柳巷,徜徉於女兒國裏。據說有一天劉元富愛上了一個川劇演員,這女子竟然是父親的相好,爭又爭不過,竟然一生未娶,離家出走。

四子劉元貴也是一名軍人,在叔叔劉文輝麾下效力。解放後,劉元貴到鐵路部門任職,後來死於一場事故。


需要指出的是,劉文彩還有一個孫子叫劉曉飛(劉文彩二公子劉元華的兒子),是個讀書人。

改革開放後,他一直致力於爲爺爺劉文彩“翻案”,說自己的祖父的“事蹟”和“證據”,很多都是被人爲編造、羅織而成,跟劉文彩無關。甚至還把劉家當年的老長工和保姆召集到一起舉行記者招待會,讓他們對記者說,當年自己在劉家沒有受到非人待遇,還可以經常喫肉,穿旗袍什麼的。

但劉曉飛的努力註定是徒勞的,因爲劉文彩的八千多畝土地在那裏明擺着,這些財富的獲得與職務地位之間的因果關係也牢不可破,不是能靠一句從事過慈善事業、建設學校、解決過鄰里糾紛,就可以輕描淡寫地改變定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