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起,观察类节目凭借其独特的社会研究属性、真实自然的内容样本、丰富多元的观察视角迅速走红,成为观众青睐的节目形式。近期,《我要这样生活》《让生活好看》《看我的生活》等聚焦当代独居青年生活状态的综艺集中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展现出了不同世代、人群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及态度,掀起了国内观察类节目的“独居”风。

  发展兴起:小切口下的时代命题

  “独居综艺”并非国内首创的节目样式。早在2013年,韩国MBC电视台推出的《我独自生活》就曾通过展现艺人的生活日常探讨单身青年的生存之道,被视为此类综艺的“开山鼻祖”。2018年,湖南卫视推出《我家那小子》,首开国内观察类节目先河,利用“明星真人秀+演播室观察”的双线叙事结构,梳理亲情代际关系,引领观众重拾、体悟生活的意义与真谛。随后,以展现恋爱、职场、亲密关系为主题的观察类节目蜂拥而上,通过设置不同场景、不同对象、不同形态的观察关系,打造出国内独具特色的观察类综艺节目生态景观。

  近期,三档以独居为主题的观察类节目《我要这样生活》《让生活好看》《看我的生活》则返璞归真,以生活中的点滴为切入点描绘都市青年风格各异的生活样貌,而“小切口”背后,映射出中国年轻人独立生存的广义命题。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以及科技的普及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智能化,“单身经济”也因此悄然走红,人们的生活状态呈现出个性化、独立化、自由化的特征。据民政部最新统计显示,在中国有超过2亿单身成年人,其中有超过7700万为独居成年人,“空巢青年”俨然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关键词。突如其来的疫情放慢了都市青年的生活节奏,当人们从朝九晚五的喧嚣忙碌中抽离出来,开始关注、重视、思考日常中的生活质感,“独居综艺”也拥有了社会情感的沃土。

  制作路径:题材扎堆下的破圈之道

  区别于传统的“明星+嘉宾点评”模式,三档“独居综艺”皆采用了“平视+交互”的观察视角,观察对象兼顾被观察者和观察者双重身份。节目强调嘉宾主观视角下的自我审视、观照,同时构建起相互学习、参考、借鉴的交流通道,进而引导观众反省自身、修正自我,寻找适合自己的品质生活方式。从节目主题来看,不管是《我要这样生活》的口号“一个人也灿烂”,还是《看我的生活》里“喜欢就好”的定位,抑或是《让生活好看》中“让自己精彩,让生活好看”的呼吁,都在不约而同地传递着无拘无束的乐观态度,以及积极成长的独居精神。

  在高度同质化的类型题材下,三档节目为突出自身特点,在嘉宾选择上力求打造差异化布局,塑造多元化的独居群像。《我要这样生活》主要以不同独居年限为摘选标准,由浅入深,覆盖独居小白、进阶达人、高阶选手各个段位,展现出青春向、实用向、精致向三个不同风格的独居理念;《看我的生活》以年龄段为切入点,截取70后、80后、90后、00后独居族的生活剖面,通过不同代际群体生活观念的碰撞激发广谱观众的情感共鸣;《让生活好看》则聚焦不同类型青年艺人的生活状态,如演员、歌手、网红、主持人等,反映出不同行业的生活百态。

  “独居综艺”属于真实纪录,录制过程中须尽可能遵循观察对象的主观意愿,严格控制内容和情节时长,所以节目的前期工作及后期剪辑至关重要。首先要在策划环节中拓宽嘉宾类型,提升样本丰富度——人物是真人秀的核心要点,样本差异化是提高节目可看性、吸引力的基础法则。其次要在后期剪辑中强化叙事,厘清人物主线。由于拍摄素材体量较大,内容琐碎,所以制作方要对传播点、叙事点保持较高的敏锐度、让主次更加分明。节目要从冗长平淡的生活片段中挖掘看点、触痒点、造爆点、塑亮点,打造张弛有度的节目节奏,注重人物的成长变化,以增强节目内容的整体性、戏剧性、连续性。

  价值内涵:个体视角下的大众共鸣

  “独居生活”题材的兴起,折射的是现代青年的生活状态,也延伸出了当代年轻人生存焦虑、职业规划、情感关系、社交关系等直面社会的现实痛点。正如演员郑爽在《让生活好看》中坦露:“生活可以独立,精神不好独立。”生活表象之下,“独居综艺”诊断的是人们在精神独立过程中的层层桎梏。节目不避讳展现嘉宾的迷茫、纠结、挫折和孤独,也乐于分享他们单身生活中的小美好、小确幸、小闪光。“独居综艺”冷静地凝视生活本身,于细微处呈现形态各异的生活观念,其实传达出的是相互包容、并行独立的成长观、价值观、文化观。观察对象在节目中通过自我对话与相互观察反思生活,观众也在观察的过程中反省自己,重新接纳、认识、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独居综艺”也由此实现了从个体情绪到大众共鸣的情感链接。

  “独居综艺”之“独”并不是拘泥于数量上的“一个人”,其背后映射的是一种慎独、自立的精神状态。《礼记·中庸》有言:“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正标明了当下“独居综艺”所倡导的价值力量:“慎独”修身,通过自我充实、完善及努力实现内心充盈,从而建立起自洽的生活理念、习得成熟的处事能力。(作者:郑雪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