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副校長陳義漢委員:

建立中國特色醫學教育體系

光明日報記者 任鵬 曹繼軍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國的醫療救助體系接受了一次全方位考驗,同時也引起醫療專業人士對醫學教育模式改革的關注。

同濟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義漢委員說,醫學教育是一項終身教育,大致可分爲三個階段:醫學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和繼續教育,這三個階段是一個合格醫生的成長所必經的連續過程,也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認同。但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在醫學教育的第一和第二階段還存在着一些發展中的問題:首先,我國醫學教育的學制比較混亂,第一階段的醫學院校教育學制長短不一,分別有3年、5年和8年等學制,第二階段的畢業後教育在時長和學位上也不統一;其次,我國醫學院校教育的課程體系差異明顯,院校之間難以對接,與西方發達國家也無法接軌;第三,畢業後教育的認證方式欠缺,迄今爲止,還缺乏全國統一的認證評估標準。這些問題嚴重製約了高素質醫學人才的培養。陳義漢委員認爲,可建立中國特色的“5+3醫學博士”醫學教育模式,即醫學院校仍以五年制醫學本科教育爲主體,在五年制醫學本科教育的基礎上有效銜接三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最終獲得醫學博士學位,這非常適合中國國情,而且與美國的“4+4”學制培養臨牀醫學博士殊途同歸。

與此同時,陳義漢委員建議爲“5+3”模式建立配套的工作體系。首先,借鑑國際醫學教育課程體系,建立中國特色的統一化醫學院校醫學教育課程體系。其次,借鑑畢業後醫學教育國際認證體系,建立中國特色的統一化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認證體系,在“中國住院醫師培訓核心勝任力框架”的基礎上,讓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認證體系落地生根。

《光明日報》( 2020年05月28日 07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