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瞭解,近年來,桐廬十分重視桐廬古詩詞的挖掘整理工作,先後編輯出版了《富春山水詩選》《富春江名勝詩集》《富春嚴陵釣臺集》《美麗鄉村村景詩集》等詩詞(選)集,縣政協文史委就古詩詞專門編纂了《唐詩桐廬》《桐廬經典古詩詞賞析》等文史資料,爲研究縣域文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杭州網訊 桐廬是“詩畫浙江”大花園建設中錢塘江詩路文化帶上的一顆明珠,更有着“中國詩歌之鄉”的美譽,對於詩詞文化瑰寶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一直十分重視。

杭州網訊 桐廬是“詩畫浙江”大花園建設中錢塘江詩路文化帶上的一顆明珠,更有着“中國詩歌之鄉”的美譽,對於詩詞文化瑰寶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一直十分重視。

今天(5月27日),《桐廬古詩詞大集》首發儀式在桐廬富春江畔桐君山腳舉行,《大集》從南北朝至明清,共輯錄了1900餘位詩(詞)人的詩(詞)7400首(闕),讓這顆明珠更加熠熠生輝。

富春江一頭連着有“歸來不看嶽”之稱的黃山,一頭連着素有“人間天堂”美譽的西湖。它與新安江、千島湖一起組成的“兩江一湖”風景區成爲浙江黃金旅遊線路。古往今來,凡到過富春江的文人墨客都會驚訝於這一方山水的清絕。

謝靈運、李白、杜牧、孟浩然、王維、白居易、孟郊、蘇軾、范仲淹、王安石、陸游、司馬光、李清照、朱熹、黃公望、紀曉嵐、康有爲等都曾駐足於此,留下數以萬計的描繪桐廬山水風光、風土人情的詩詞。

唐代詩人韋莊遊經此處,不禁感嘆:“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詩人杜牧也賦詩讚譽桐廬“有家皆掩映,無處不潺湲”。宋代文豪蘇東坡來到桐廬,連連稱讚:“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更清美”。

尤其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在這裏一氣呵成《瀟灑桐廬郡十絕》,用整整十首五言詩來盛讚桐廬因“秀美”而“瀟灑”,傳爲千古佳話。正如清代劉嗣綰《自錢塘至桐廬舟中雜詩》中所云:“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碧水一條琴。無聲詩與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尋。”桐廬古詩詞始於南北朝,盛之於唐,豐之於宋元,集大成明清,不僅數量多,而且詩品高。

據瞭解,近年來,桐廬十分重視桐廬古詩詞的挖掘整理工作,先後編輯出版了《富春山水詩選》《富春江名勝詩集》《富春嚴陵釣臺集》《美麗鄉村村景詩集》等詩詞(選)集,縣政協文史委就古詩詞專門編纂了《唐詩桐廬》《桐廬經典古詩詞賞析》等文史資料,爲研究縣域文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爲摸清桐廬古詩詞“家底”,擦亮“錢塘江詩路”上“中國詩歌之鄉”的“金字招牌”,2017年,縣政協決定編纂《桐廬古詩詞大集》。編纂工作啓動後,文史委的同志晝夜奮戰於古籍叢中,查覈資料,集思廣益,綜合前著,去僞存真,歷時三年,《大集》終成,更讓桐廬無愧於“中國古詩詞縣級之翹楚”的稱號。

“我們編纂《大集》,一是爲了給桐廬留下寶貴的文化財富,二也是希望這些詩詞能夠充分服務於社會經濟發展,尤其是對文旅行業,名詩名詞就是‘金字招牌’。”桐廬縣政協文史委主任、《桐廬古詩詞大集》主編王樟松說。

他還表示,從《桐廬縣誌》的記載來看,桐廬古詩詞當數以萬計。“由於資料闕如,所集者仍爲滄海一粟,往往掛一漏十,遺珠良多。對於詩歌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工作,我們會一直延續下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