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76年推出的《半斤八兩》所講的打工仔心聲、78年《賣身契》裏爲生計的掏心掏肺、79年《加價熱潮》的通脹實況,首首皆是派臺冠軍,紛紛離不開香港資本主義下的大命題 — 錢。歌手也難以再用嘻笑怒鬧的方式去演繹社會現況,加上唱片公司的各方考慮,沒有大公司支持及宣傳下,「本土情懷」的歌手買少見少,令許冠傑成爲了香港首個、也是唯一一個「賣本土」而成功的歌手。

今年踏入寶麗金50週年,不少香港經典歌手其實都是出自這「外國廠牌」。前身爲英國唱片品牌寶麗多,在1970年代

開始

帶頭推廣粵語流行曲,而擁有「歌神」稱號的許冠傑,更是寶麗金的第一位歌手,也是香港首個以「本土」爲賣點的歌手。

許冠傑的廣東歌作品中,不少寫實地反映當時社會狀況,被視爲本土流行文化代表

1971年,許冠傑簽約寶麗金,由以往在蓮花樂隊時期演唱的英文歌,轉爲唱廣東歌,《鐵塔凌雲》便是最早期的一首廣東作品,更是廣東流行曲的開山袓師。當時廣東歌的成功,主題大多也不是環繞情情愛愛,而許冠傑的作品更是別樹一格,以小市民的角度出發,寫出當時香港最基層的實況。如76年推出的《半斤八兩》所講的打工仔心聲、78年《賣身契》裏爲生計的掏心掏肺、79年《加價熱潮》的通脹實況,首首皆是派臺冠軍,紛紛離不開香港資本主義下的大命題 — 錢。

許冠傑的唱片封套,也成爲本地流行文化的標誌之一

《半斤八兩》封套


《賣身契》封套

歌曲畢竟反映了一個年代民衆所關注的議題,80至千禧年代,在馬照跑、舞照跳的氛圍下,樂壇幾近由情歌所主導,甚至連許冠傑的冠軍作品也變成《跟佢做個Friend》、《最喜歡你》等歌曲。直至今時今日,香港本土歌手仍是難做,畢竟「本土」相關的議題不再只限於生計這題材。


許冠傑早前在網上舉行演唱會獲得極高呼聲,也是因其接地氣形象

歌手也難以再用嘻笑怒鬧的方式去演繹社會現況,加上唱片公司的各方考慮,沒有大公司支持及宣傳下,「本土情懷」的歌手買少見少,令許冠傑成爲了香港首個、也是唯一一個「賣本土」而成功的歌手。

相關文章